人民網
人民網

西藏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

——寫在西藏和平解放74周年之際

2025年05月24日05: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3月28日,人們在拉薩市宗角祿康公園內載歌載舞,慶祝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6周年。
  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攝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訂,讓西藏人民徹底告別了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侵略、殺戮的歷史。

  以和平解放為起點,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貫徹執行《十七條協議》,維護了國家主權、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在此基礎上,西藏先后進行了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極大改善了人民生產生活條件。

  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親切關懷下,在祖國各地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正和全國人民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拼搏、闊步前進。

  新西藏的起點

  從日喀則市亞東縣到江孜縣沿線,至今仍保留著帝國主義侵略西藏的印記:曲美辛古抗英遺址、江孜宗山抗英遺址、留有英軍彈孔的牆壁……這些無聲的“見証者”,如今成為了解西藏近代史的窗口。

  26歲的尼瑪倫珠,每天忙著給參觀宗山抗英遺址的游客解說。作為西藏民族大學歷史學專業的畢業生,他對這段歷史如數家珍。他說:“這段苦難歷程不能被遺忘,隻有銘記這段歷史,才能認識到西藏和平解放的劃時代意義。”

  1888年和1903年,英國先后兩次入侵西藏。面對帝國主義的燒殺搶掠,西藏人民奮起抵抗。英國隨軍記者埃德蒙·坎德勒在其《拉薩真面目》一書中記錄了藏族兒女的反抗場景:幾十個人敢向比他們大得多的力量發起進攻,不顧一切地全部戰死。幾個強征來的農民為了保衛一個村庄,也會像古羅馬的愛國志士一樣獻身。

  英國的入侵,刺激了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侵略西藏的野心,紛紛通過不同方式介入西藏事務。從此,這片土地開始了一段充滿苦難與抗爭,並在屈辱中覺醒,最終走向新生的歷程。

  對祖國的向心力,讓高原各族兒女的生命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隨著全國各地迎來解放,解放西藏的呼聲日益高漲。《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白皮書記載,1950年初,藏族農牧民、青年、婦女和民主人士代表百余人在剛剛解放的蘭州集會,要求解放西藏。

  人民的呼吁,時代的方向。昌都戰役后,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的談判正式開始。經過認真協商和充分討論,最終就西藏和平解放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於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簽訂了《十七條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所長張詩高表示,《十七條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大陸實現了完全解放,新中國在西藏的主權地位得到完整體現,為西藏社會發展改革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這一歷史大事件,同樣被高原兒女以一種全新方式銘記在生命裡——“金珠”(藏語意為解放),成為很多藏族群眾共有的名字,同樣鐫刻在西藏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金珠路”“金珠社區”“金珠村”……一個個閃亮的地標,指引著尋路人。

  新生活的期盼

  在海拔5373米的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沙空村,群眾每天最期盼的事就是看到郵政投遞員米瑪旺堆的身影。當米瑪旺堆停下郵車,卸下各個快遞公司的包裹,群眾馬上圍攏過來,簽字確認后領走各自的網購物品。

  “這裡是全國海拔最高鄉,現在都能順利收到快遞。”村民阿旺群培介紹,以往網購只能到縣城取,“從村到鄉有55公裡,從鄉到縣有70公裡,有時取個快遞要花費兩天時間,油費就得100多塊錢。”

  2024年山南市建立起“郵快合作”體系,農牧區“當日達”成為現實。

  近年來,西藏堅持發展要有利於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每年財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到民生領域,搭建了涵蓋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全面保障體系。

  新時代的西藏,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向好、經濟建設全面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族和睦宗教和順、文化事業繁榮進步、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依法治藏全面推進,西藏各族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如今的西藏,人民生存權邁向更高水平。2024年,西藏落實資金129億元,全力辦好四類疾病免費救治在內的21項民生實事,糧食產量突破110萬噸,112萬件高原炊具惠及千家萬戶,新建高原和美鄉村300個,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3.95萬套,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越筑越牢。

  如今的西藏,人民發展權人人共享。2024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64.94億元。放眼望去,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扮靚高原,青藏、川藏等電力聯網工程點亮城市鄉村,公路、鐵路、航空等立體交通網將西藏與世界緊密連接。

  如今的西藏,受教育權保障更加充分。截至2024年,西藏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618所,教職工9.66萬名,在校生總數達到97萬人,超過西藏總人口的25%。當前全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等教育主要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如今的西藏,人民健康權保障更加均衡。截至2024年,西藏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7231家、床位21551張、衛生技術人員29379人,西藏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2.19歲。全區三級以上醫院從2012年的3家增加到17家,遠程醫療服務實現鄉鎮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

  新時代的使命

  走進拉薩市城關區江沖路上的諾諾兒童書店,29歲的貢覺卓瑪正在幫家長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2019年,貢覺卓瑪從北京回到家鄉西藏投身兒童教育,創辦西藏諾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此前沒有人做藏文繪本,我們希望通過引進或原創一些藏文兒童繪本,讓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學好藏文,多一種看世界的角度。”從開設實體兒童書店,到加盟早教中心,再到引進、出版藏文兒童繪本,貢覺卓瑪為西藏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圍繞西藏現代化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新時代青年主動擔當,在這片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立足“民以食為天”,43歲的達瓦頓珠十幾年如一日,帶領青年科研團隊開展青稞遺傳改良和育種創新工作,助力全區青稞產量連年穩定增長﹔立足“國家生態安全屏障”,38歲的拉珠投身到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研究工作中,並在西藏大學傳道授業、培育人才……“80后”“90后”青年群體,正接過時代的使命和重任,逐漸成為西藏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高原各族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科學謀劃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

  ——夯實西藏長治久安的基礎。西藏堅持把維護穩定作為第一位的政治任務,全面依法治藏,不斷提高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保持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9%以上。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西藏堅定不移走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綠色工業、文化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發展當前有活力、未來有潛力。

  ——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西藏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嚴格執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加快推進美麗西藏建設,努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目前7個地(市)和11個縣(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西藏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創建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作為邊疆民族地區,西藏堅決扛起拱衛祖國西南邊陲安全的政治責任,通過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邊境城鎮建設,改善邊境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並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因地制宜發展邊境產業,加快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讓邊境群眾生活富起來、愛國守邊意識強起來。

  回望西藏和平解放74周年的歷程,雪域高原的發展脈絡愈加清晰:從解決“有沒有”到追求“好不好”的跨越,從“跟跑”到“並跑”的進階,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的轉變,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上,300多萬高原兒女以“缺氧不缺精神”的奮斗姿態,奮力書寫新時代的進步篇章。

  (新華社拉薩5月23日電  記者陳尚才、李鍵、盧丹陽)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