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攜手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習近平主席向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發表致辭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

2025年04月25日01:15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攜手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習近平主席向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發表致辭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

  4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視頻峰會發表致辭,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多國人士表示,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提出堅守多邊主義、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公正轉型、強化務實行動等重要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指明方向。習近平主席宣介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宣布中方氣候行動計劃,彰顯中國同各方攜手推動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的責任擔當和堅定決心。

  “展現出當前世界亟需的領導力”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指出,“全球氣候治理雖然歷經風雨,但綠色低碳發展終成時代潮流”“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加強團結合作,就一定能沖破逆流,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和世界一切進步事業行穩致遠”。

  “在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裡,來自北京的聲音勾勒出世界發展方向的清晰願景。”印度尼西亞能源轉型研究所常務董事普特拉·阿迪古納說,“尊重各國不同需求、共享綠色發展成果,中方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努力,受到多國熱烈歡迎。”

  “習近平主席的致辭展現出當前世界亟需的領導力。”亞洲氣候行動者組織總干事王曉軍說,“否認氣候變化或裝作其不存在,並不是選擇。各國同心協力應對氣候變化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真正的領導力來自對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切和擔當,以及領軍者不可動搖的堅定意志。”

  巴西“雷達中國”資訊網總編輯雅奈娜·卡馬拉·達西爾韋拉說,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提出的4點看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巴西貝倫舉行。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的論述與巴西看法是一致的,為巴西辦會提供有力支持。巴西和中國都高度重視應對氣候危機,這表明全球南方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存在廣泛共識,都在朝著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前進。

  孟加拉國-中國商業工業協會前秘書長馬蒙·姆裡達說,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提出的倡議恰逢其時,令人敬佩。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應對。習近平主席強調要推動公正轉型,這一點對孟加拉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兼顧環境可持續性。

  “習近平主席的遠見卓識和領導力為全球氣候行動指明方向。”斯裡蘭卡“一帶一路”組織聯合創始人瑪雅·馬朱蘭說,中國不僅強調自身綠色發展,同時也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與伙伴國家開展綠色合作,以實際行動展現無可替代的領導作用,讓斯裡蘭卡等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島國感到振奮。“隻有攜手合作,才能建設一個可持續且具有韌性的未來。”

  中國貢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說,“中國是世界綠色發展的堅定行動派、重要貢獻者”“中國將於聯合國氣候變化貝倫大會前,宣布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3日在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視頻峰會后舉行記者會,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在峰會致辭中提出的最新氣候方案,稱贊該方案對全球氣候行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他指出,多國領導人承諾提交雄心勃勃的新氣候行動計劃,傳遞出國際社會團結應對氣候變化的強烈信號。“正如我們今天聽到的那樣,世界正在全速前進。沒有國家或利益集團可以阻止清潔能源革命。”

  “世界正在朝著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英國非政府組織“能源和氣候信息小組”國際項目主管加雷思·雷德蒙德-金發表聲明說,“各國承諾實現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表明,盡管過程充滿挫折,一些國家有所退縮,但多邊進程仍在繼續……國際合作依然生機勃勃。”

  墨西哥經濟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納托·巴爾德拉馬說,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中國將宣布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展現出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堅定承諾和責任擔當。當前,中國在光伏、風電、電動汽車、儲能等領域具備全產業鏈優勢,產能規模居全球前列,持續為國際市場供應綠色技術和產品,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並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的重要體現。

  美國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克利福德·柯布高度評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他表示,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領導者,正在採取有效措施減少碳排放,提高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效率。中國黃土高原生態治理工程等成功案例的經驗,可用於全球荒漠化治理和土壤改良,幫助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變暖導致的沙漠侵蝕農田等問題。

  印度尼西亞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亞特納·蘇普裡亞特納認為,中國在污染治理和低碳發展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如何將重污染城市轉變為清潔城市的實踐經驗,值得印尼等國學習。中國的生態修復工程增強了碳匯能力,助力全球氣候治理。

  英國《衛報》刊文說,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強調“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報道說,中方出席這一峰會至關重要。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穩定且可預測的國家,並且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伙伴。

  “氣候合作最終受益方是全人類”

  習近平主席強調,“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不會減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不會停歇”。

  “習近平主席強調堅守多邊主義,以開放包容超越隔閡沖突。特別是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立公平正義,行重信守諾。”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說,這與個別大國熱衷於單邊主義,出爾反爾,藐視國際規則、踐踏國際秩序的做法相比涇渭分明,高下立見。

  “全球性挑戰越復雜,就越需要群策群力。在應對全球氣候危機問題上,關鍵在於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多邊主義。真正的多邊主義,是要合作共贏,不能搞零和博弈。”《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裡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說,“在氣候合作上,每一方可能都覺得自己有損失,但人類不是短視的,氣候合作最終受益方是全人類。”

  “在部分大型經濟體對可持續發展承諾倒退的關鍵節點,習近平主席在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上的致辭意義重大。”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說。當前,多邊合作對推進氣候轉型極為重要。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但需發達國家助力以更好地承擔起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責任。中國在推動各方採取有力氣候行動、共建美好世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菲利普·克萊頓認為,各國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危機。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應研發並向發展中國家分享綠色技術。全球市場是最快、最有效推廣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的平台,設置高額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不得人心。“隻有讓盡可能多的人獲取綠色技術,我們才能戰勝氣候危機,中國的相關舉措正在推動這一目標實現。”

  “中國在技術共享與綠色投資上展現了開放胸懷。”老撾資深外交官西昆·本偉萊說,中國不僅是《巴黎協定》的堅定踐行者,更通過技術共享、能力建設和項目合作,幫助包括老撾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氣候韌性和綠色發展水平。這種務實、高效的南南合作模式,為全球氣候行動注入新動力。

  日本地球環境戰略研究機構氣候與能源部副主任南達·庫馬爾·賈納達南表示,維護多邊主義、促進公正轉型、共享綠色創新,對於實現安全繁榮的未來至關重要。攜手共進,世界各國才能建設一個有韌性的地球家園。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