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辦好惠民利民實事
——多措並舉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

“使用‘報表通’后,我們平均每個月要處理的報表從120多張減少到約20張,而且其中6張帶數下發,隻需核對即可,這大大縮短了我們的填表時間。”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花源街道柳河社區黨委副書記唐敏說,“如今,我們有更多時間走進小區,走訪群眾,收集意見,與大家的心貼得越來越近了,小區王孃還親切稱呼我為幺女!”
唐敏口中的“報表通”,是這兩年成都市聚焦基層反映突出的台賬報表多、工作任務重等問題開發的系統,實現數據的“一次採集、多方使用”“一類數據、多維應用”,讓基層從重復填報、多頭報送等問題中解脫出來,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聯系服務群眾中。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小馬拉大車”是長期困擾基層的問題,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近年來,中央相關部門強化制度保障,地方黨委和政府狠抓問題整改,曾經長期困擾基層的“開不完的會議”“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檢查”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得到疏解。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不斷出現,一些地方治理負擔超載、治理能力相對欠缺等問題時有發生,影響和制約了基層治理整體效能。
2024年,中央相關部門按照“壯馬、輕車、暢路、聚力”的思路,研究制定關於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的政策措施,切實推動為基層減負賦能。
在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東堡村,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整齊規范地挂著幾個標牌。“原本這裡還挂有一些牌子,佔用了不少空間,現在都取消了,不僅牆面上看著整潔、美觀,我們繁雜的工作任務也減輕不少。”東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穎介紹。
這樣的改變源自北京市2024年3月至8月集中開展的“三個規范”工作(規范社區和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証明事項工作),明確社區和村級組織的工作事務清單,清理規范社區(村)綜合服務設施外部挂牌和內部標識牌,全面規范証明出具事項。在這一過程中,東堡村取消了11塊牌子,精簡了會議數量,還累計取消了7類証明事項等,村干部能夠更加聚焦主責主業,專心致志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議事協商、開展鄰裡互助服務。
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既需要做減法,“輕車”減負﹔還需要做加法,“壯馬”賦能。
在山東,日照市建立縣級“編制周轉池”,向鎮街下沉行政和事業編制,開展借調專職社區工作者規范清理專項行動,14名借調人員全部回歸社區工作﹔濟南市市中區實施“經緯雁陣”系列計劃,暢通社會工作者晉升渠道,激發干事創業積極性。“我們圍繞社區工作者‘選育管用’作出整體性、系統性制度設計,持續加大人員配備力度,全省已提前完成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山東省委社會工作部一處處長、二級巡視員趙文波介紹。
據悉,下一步,中央相關部門將持續指導各地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認真落實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的政策舉措,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有更多時間、精力和能力辦好惠民利民實事。(記者 楊桐彤 通訊員 張愷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