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我的使命是和患者在一起”(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程 龍
2025年04月03日06: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周一查房、疑難病例會診、實驗室組會,周二、周四在手術室,一台手術下來經常七八個小時,周三、周五看門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趙宏每周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今年還需要投入更多時間精力開展生物醫藥創新方面的調研,扎實掌握人民群眾和一線從業人員的所需所盼……”

  作為一線臨床醫生,趙宏一直關注生物醫藥創新領域,“過去10多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很多之前幾乎沒有原創新藥的領域,現在基本有了原創新藥。”這幾年來,基於長期的臨床經驗和深入調研,趙宏提出了關於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推動創新藥械發展等話題的提案。

  “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有相當一部分初診患者是沒有手術條件的。”幾年前,趙宏接診了一位肝癌患者。讓他至今印象很深的是,當時患者用了一款國產新藥,聯合放療進行治療后再進行手術,術后輔助治療也持續使用這款藥,預后良好。“現在這個患者還經常給我發消息表示感謝,我想更應該感謝的是國家大力支持創新藥研發。”趙宏說。

  近年來,多地出台政策舉措,不斷加大對創新藥的支持力度。“發展創新藥關系醫藥產業發展,關系人民健康福祉。各部門調動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對醫生和病患都是非常大的好消息。”趙宏深有感觸,“每研發一款有效的創新藥,就是給醫生增加一個對抗病魔的武器,也給患者增添一分生存的希望。”

  “我們趕上了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好時候。”趙宏說,由於創新藥研發成本高、生產工藝復雜,這還是一個高投入和高技術壁壘的行業,存在投資周期長、風險高等問題,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產業化的完整鏈條,提高研究成果的轉化率,激活資本市場,提高投資意願,才能讓更多創新藥惠及廣大患者。

  從醫生到全國政協委員,趙宏認為,每一種身份都意味著責任與擔當,“我的使命是和患者在一起,共同與病魔抗爭,我也明顯感覺到自己肩上有了更重的擔子,不僅要從專業的角度醫治每一名患者,更要從全局的角度為病患考慮、為人民發聲”。總結近年來結合本職工作和政協委員履職的經歷,趙宏還找到了其中的共通點:都是問題導向,都要科學研究,“不管是治療患者,還是政協提案,都要本著科學的態度,從問題意識出發,在收集完整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查研究,再提出可行性方案,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

  “每位患者都帶著信任與期盼來就診,我都會以最大的耐心去和患者及家屬交流溝通﹔每當看到患者康復出院,那種內心的喜悅無以言表。”趙宏認為,身為政協委員也有一樣的感受,“每當看到自己的提案,得到有關部門採納,推動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那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3日 18 版)

(責編:趙欣悅、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