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系統謀劃部署信用建設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魏玉坤 魏弘毅
2025年04月01日05: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社會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為何出台意見?意見部署了哪些政策舉措?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問:意見出台的背景和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制度。

  近年來,信用在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務效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社會信用體系仍存在制度規則不夠統一、信用信息共享開放不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

  在此背景下,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對未來一段時間信用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問:為什麼要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

  答:信用信息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基礎,是支撐信用理念、信用規則、信用措施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公共管理部門在行政履職過程中積累了大量信用信息,但散落在不同部門,難以發揮合力。為此,意見提出,強化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總樞紐”功能,統一歸集各領域信用信息。定期開展歸集共享質效評估。研究加強區塊鏈等技術在信用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在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商業合同信息、產業鏈信息、交易信息等共享水平。

  問:意見提出建立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如何構建這一體系?

  答:建立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是更好發揮信用制度基礎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抓手。評價體系的構建應重點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公共信用評價的規范性。進一步明確各類公共信用評價的關系,統籌推動各類評價科學綜合應用。健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推動公共信用評價規范的國家標准立項。行業主管(監管)部門按照公共信用評價規范,制定本行業全國統一的行業信用評價制度框架。

  二是提升市場化信用評價水平。深入推進“信易貸”工作,著力建設信用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支持銀行機構在信貸評價中進一步豐富信息維度,開發符合民營中小微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加強信用評級機構和征信機構監管,重點培育一批業務能力突出的本土權威機構。

  三是擴大信用評價應用范圍。依托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網絡向金融機構提供企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查詢服務,並允許交易對手方依授權查詢對方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推動將行業信用評價結果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並依授權向有關方面開放查詢。規范信用評價的結果應用,堅決防止以信用評價名義變相設立交易壁壘。

  問:為什麼要大力推行以專項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違規記錄的証明?

  答:目前,在行政審批、招標投標、企業融資等領域,經營主體需到多個行政管理部門開具各類有無違法違規記錄的証明,大大影響了企業辦事效率。部分省份依托信用信息平台網站,通過信用信息共享和系統集成融合,開展了專項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違規記錄証明改革,實現“一份報告替代一摞証明”和“一網通辦”,很受企業和群眾歡迎。為此,意見提出,大力推行以專項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違規記錄的証明。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作用,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的要求,總結梳理部分地區“信用代証”改革創新經驗做法,全面推進“信用代証”,助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頂層設計。加快編制專用信用報告、証明事項清單等國家標准規范。加快推進專用信用報告跨區域互認互用。推動地方政府依法依規拓展應用場景,積極拓展專用信用報告替代適用領域,實現“應替盡替”。

  二是扎實推進信用數據治理。加強國家與地方平台的協同聯動,推動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依法依規拓展信用信息歸集范圍。

  三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加強典型經驗宣傳推廣,適時發布一批典型應用案例。推動地方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向企業、群眾介紹“信用代証”改革創新應用背景、服務指引等重要內容,引導企業和群眾積極使用專項信用報告。

  問:如何保障信用信息安全和信用主體權益?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和主體權益保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都遵從保障信息安全和主體權益這個基本前提,堅決防止出現過度採集信息,以及違法違規泄露、處理、出售、使用信息等情況。

  為此,意見提出,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追溯和侵權責任追究機制,明確信息傳輸鏈條各環節安全責任。嚴格落實安全保護責任,規范信用信息處理程序。提高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應急處理機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1日 02 版)

(責編:袁勃、趙欣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