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漿水面”有了新味道:新質生產力激活西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動能

人民網記者 宋子節
2025年03月18日11:1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今年兩會期間,民營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議題引發熱議。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寶榮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傳統產業不是區域發展的包袱,而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資源載體。我們的轉型密碼是‘傳統不守舊,創新不離根’。”

“可能有人覺得新型工業化談的是大國重器,離我們生活很遙遠,其實不然。”在2024年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黃寶榮講述了甘肅天水小伙王兵的創業故事——通過與蘭州大學等進行產學研合作,開發了漿水方便面等產品,把家庭作坊式的“特色小吃”做成健康消費產業,既延伸了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也“串起”當地企業、種植戶和務工人員的“致富鏈”。

“漿水酸菜故事,正是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的生動注腳。”黃寶榮介紹說。

目前,甘肅產業轉型升級有多重路徑——“在蘭州、酒泉建設國家級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為中小企業提供‘雲服務器租賃’‘AI質檢’等普惠服務,為每家企業配備‘數字轉型診斷師’,已累計完成3000余份定制化改造方案。”黃寶榮表示。

依托“東數西算”工程,甘肅建成西北首個產業大數據中心。慶陽數據中心集群引進企業357家,算力規模達到5.1萬P。黃寶榮介紹說:“中心匯聚全省32個重點產業鏈的實時數據,去年通過這個系統,我們為武威葡萄酒產業規避了1.2億元的庫存風險。”

同時,甘肅著力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融合,黃寶榮指出,目前甘肅省工信廳聯合敦煌研究院開發的“數字非遺IP庫”,已孵化出127個文創品牌,年銷售額突破50億元。

當前,針對中小企業轉型問題,黃寶榮表示,圍繞中小微企業開發的“隴數通”SaaS平台,能夠提供從財務ERP到智能排產的20個標准化模塊,“目前平台已接入1.2萬家企業,平均數字化改造成本降低67%。”同時,通過生態共建,龍頭企業的鏈式賦能效果顯著。蘭州大學等高校開設“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訂單班,為相關領域人才儲備積蓄力量。

不僅如此,近年來甘肅把新能源產業作為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

“去年10月,工信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活動,推動東部產業向甘肅有序轉移。活動現場集中簽約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195個項目,總投資額達3062億元,其中新能源及高端制造佔比超六成。這一舉措標志著甘肅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邁出關鍵一步。”黃寶榮介紹。

當被問及轉型期存在問題時,黃寶榮堅定地說:“就像漿水發酵需要時間,轉型需要戰略定力。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立足西部重要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聚焦國家所需、甘肅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堅定不移調結構、穩增長、提質量、促轉型、增效益,以新質生產力激活西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動能。”

(責編:任佳暉、鄧志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