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網上群眾工作大會·“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分論壇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張文婷 聶俊穹 劉佳欣)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2024網上群眾工作大會的一項重要議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分論壇於12月12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來自各地各部門的嘉賓圍繞“加強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探索跨條線跨區域融合聯動”主題進行了圓桌對話。
“加強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探索跨條線跨區域融合聯動”圓桌對話環節。人民網 鄂智超攝
各地創新模式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瞄准社區的精准化治理、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更好做到高質量服務社區群眾,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今年,我們創新開展‘智網實格’建設,以100戶到300戶為單位劃分網格,在154個社區統一調整劃分網格2048個,把物業、公安、綜治、家庭醫生等力量下沉到網格裡。”在圓桌對話環節,北京市石景山區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鄭一分享了工作感受,“通過這個很小的治理單元,我們的社區、社工能有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服務群眾。”
信訪工作是社會工作的“聽診器”,傾聽著群眾的心聲,也感知著社會的脈搏。談及基層信訪工作,成都市信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江講述道,“如何把‘上訪’變成‘下訪’,打通信訪工作‘最后一公裡’,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統籌了11個與群眾利益聯系密切、信訪矛盾多發高發的市級部門進駐成都市群眾接待中心並設立專門服務窗口,建立了多部門聯合接訪機制,有效解決條塊分割、牽頭無主、研判不足、管理無序等問題,會同有關責任單位指導屬地提前介入、妥善調處,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從原先政府有什麼、給什麼,到現在企業要什麼、給什麼。”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周庚淵介紹了衢州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2023年初,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建立“企呼我應”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處置機制,搭建起“企呼我應”平台。“企業的問題就是我們改革的出發點。”周庚淵說,“平台圍繞企業的全生命周期,通過共性問題的分析轉化,推動相關部門完善政策規范、工作流程和制度,上線以來已為企業解決1.6萬多個問題。”
加“數”前行開辟基層治理新路徑
以數字化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抓住數字化時代機遇,適應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圍繞這一主題,不少嘉賓在圓桌對話環節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社會治理需要數據,准確的數據從哪裡來?”北京彩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劍軍認為,把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應用在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中,讓數據信息更加安全地發揮作用。
“郡縣治,天下安。”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既是連接城和鄉的單元,也是打通服務群眾工作的最小單元。大名縣委副書記楊波現場分享了一則案例,在大名縣,繁華路段330米的“大名集薈”攤販眾多,秩序井然。在他看來,高效管理得益於科技手段,“通過實行免費入駐,我們對所有攤位攤販實現了‘一碼通’管理,既讓群眾得了實惠,也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
匯民意解民憂實現基層民主新形態
一座城市的溫度,在於每位市民的“呼聲”都能被聽見。為進一步融合民意訴求渠道,長沙市搭建民意渠道融合聯動一體化平台,逐步接入全市政務服務、來信來訪、主流媒體等6個大類、20個民意渠道、1740余個端口數據。肖劍鋒表示,特別是在涉及責權交叉的復雜事項辦理上,充分發揮社會工作部門和黨委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作用,“讓群眾辦事更便捷,基層減負更有效,辦理速度更高效,數據連接更全面,‘人民建議’征集更系統,統籌推進更有力。”
“老百姓主動跟我們聯系,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聽老百姓的聲音呢?”在圓桌對話環節的最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綜合治理研究所所長袁振龍總結道,“無論是12345熱線,還是各類網絡留言反映通道,目的都是要讓老百姓有地方發聲。”
社會治理是一個合作協同的過程,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協同機制的作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才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