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最新報道

心相近丨“萬裡茶道”煥生機 中俄人文交流譜新篇

2024年10月21日17:53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

俄羅斯千年古城喀山即將迎來金磚大家庭的盛會。這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人員、貿易交匯之地。如今,這裡見証著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欣欣向榮的圖景。

開創文化交流“新未來”

“中俄兩國都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人文交流對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3月,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說。在這次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提到,17世紀的“萬裡茶道”曾是聯通中俄的“世紀動脈”。

9月28日,東航“上海-喀山”直飛首航航班的旅客抵達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喀山國際機場。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萬裡茶道中興之時,一些俄商從喀山出發,前往中國湖北販茶設廠。萬裡茶道,帶來了人員流動、信息流通、文化傳播,也帶動了伊爾庫茨克、鄂木斯克、下諾夫哥羅德等俄羅斯沿線城市的興盛。

因茶結緣,以茶會友。“在喀山,人們自古以來就用茶迎來送往,這是當地的特殊文化,與中國文化相通。”長期研究萬裡茶道的俄羅斯學者亞歷山大·伊利因說。

喀山是韃靼斯坦共和國的首府。如今,韃靼斯坦共和國與中國多個省市保持著密切的人文交流合作。韃靼斯坦共和國行政長官明尼哈諾夫說,雙方教育合作蓬勃發展,在韃靼斯坦的中國留學生超過兩千人,喀山聯邦大學孔子學院持續不斷培養中文人才﹔地方合作持續推進,韃靼斯坦共和國與山東省、四川省建立友好省州關系,喀山與杭州、廣州等結為友好城市。

今年5月,“中俄文化年”啟動。

這是2月9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挂滿中國新年主題裝飾的街道。當日,“莫斯科的中國新年”文化活動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啟動。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從俄羅斯話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芭蕾舞劇《天鵝湖》來華巡演,到中國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精彩亮相,從莫斯科首次舉辦規模盛大的春節慶祝活動,到中國多地舉行俄羅斯傳統謝肉節迎春活動,“中俄文化年”框架下的數百項人文交流活動涵蓋文物展覽、電影展映、舞台藝術表演、青年文化創意交流等領域,豐富了兩國民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兩國民眾對彼此的了解和認知。

“近年來,中俄兩國在文化交流領域的合作持續增長。”從事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俄羅斯媒體人普什科夫說。除了傳統領域之外,新興文化產品層出不窮,推動兩國文化交流合作不斷迸發新亮點、新動能。“比如,來自中國的網絡游戲在俄羅斯越來越受歡迎。這些游戲制作精良,效果驚艷,深受民眾喜愛。”

激發教育合作“新活力”

“希望俄中兩國之間的教育合作能夠有更多新項目,新成果!”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尼古拉·克羅帕切夫說。

“5年前,我校開設了46個與中國有關的課程。”克羅帕切夫說,“5年過去了,在兩國領導人直接推動下,隨著俄中兩國交往不斷密切,我校現在有關中國的課程已近百個,‘中國濃度’又加深了一倍。”

2020年6月7日,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建中俄聯合校園在哈爾濱舉行奠基儀式,克羅帕切夫視頻出席儀式,並在聖彼得堡種下一棵李子樹。四季更迭,這棵李子樹已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兩國聯合辦學項目也順利推進。“現在,第一批學生已經入學。”克羅帕切夫說。

今年5月,普京總統訪華期間到訪哈爾濱工業大學。“俄中兩國高等院校間的合作,為兩國青年提供了優質的學習機會,也加深了兩國人民對彼此的了解。”他在演講中說,俄方願同中方繼續加強合作,為兩國青年提供更多交流學習的平台。

4月9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名小學生展示中文書法。2024年中小學生“漢語橋”中文比賽4月9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國際語言學校舉行。新華社發

從打造“中俄名校10+10聯合培養優秀人才計劃”“中俄聯合科教中心建設計劃”和“中俄同類大學聯盟發展計劃”等新的合作品牌,到聯合舉辦大學生暑期學校,開展職業教育合作,推進在俄中文教學和在華俄文教學,支持中俄中學聯盟建設……近年來,中俄雙方教育合作不斷深化,雙向留學生人數快速增長。俄羅斯200多所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約有9萬名大中小學生學習中文,在俄高校學習的中國留學生超過4萬人。

“開展好夏令營、聯合辦學等活動,不斷增進兩國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相互了解和友誼。”202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對俄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時這樣說。

“在我眼裡,漢字非常美麗,一撇一捺都像在紙上翩翩起舞。”16歲的俄羅斯姑娘瑪利亞今年4月隨“小鷹”中俄青少年語言文化交流中心前往天津游學,參加天津外國語大學組織的中國語言文化活動,感受漢字和中國文化,感知古老而現代的中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次經歷將成為我繼續學習中文的動力。”瑪利亞說。

打造文旅合作“新網紅”

在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莫斯科動物園裡,首隻在俄羅斯出生的大熊貓“喀秋莎”是當之無愧的明星。

首隻在俄羅斯出生的大熊貓“喀秋莎”8月24日在莫斯科動物園迎來周歲生日。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我和很多同學都喜歡‘喀秋莎’,我們常常來看它!”7歲的莫斯科小女孩維洛妮卡遠遠望著在攀爬架上酣睡的“喀秋莎”說,“它睡覺的樣子特別可愛!”

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共同出席莫斯科動物園熊貓館開館儀式,定格了中俄人文交流史上的重要時刻。如今,“喀秋莎”和它的父母“如意”“丁丁”已成為中俄人文交流的“特殊使者”。

除了大熊貓,中俄文旅合作中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新網紅”。自中俄團隊游互免簽証協議簽署以來,從普希金咖啡廳到古姆冰淇淋,再到莫斯科河上落日,越來越多中國游客慕名前來,俄羅斯游客心中的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列表也在不斷拉長:廣州、上海、三亞……

這是5月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莫斯科河兩岸風景。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今年,位於吉林省最東端的邊境小城琿春成為俄羅斯游客鐘愛的新目的地。每天一大早,口岸出入境大廳裡熙熙攘攘,中俄游客拉著行李,排隊通關,准備開啟“換城度假”“跨境串門”之旅。從今年1月初至9月初,經吉林邊檢總站琿春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出入境的旅客超50萬人次,同比增長209%。

“我和朋友們喜歡來琿春購物旅游,特別方便!”來自俄羅斯的伊蓮娜說,她經常將在琿春旅游的視頻分享到網絡上,“點擊量很高,不少人向我咨詢琿春的美食攻略。”

2023年6月27日,俄羅斯游客在琿春市漢唐街夜市逛街。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今年暑期,沿圖們江中朝俄邊境運行的觀光班列“東北亞長旅號”實現首發。未來,班列還將開通琿春-符拉迪沃斯托克線路,今后可能延伸至莫斯科。俄濱海邊疆區旅游部第一副部長阿爾謝尼·克雷普斯基說:“中國游客支撐著濱海邊疆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趙嫣 黃河 馬崢)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