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世界互聯網大會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編

2024年09月11日06: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共同譜寫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新篇章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世界互聯網大會理事長  庄榮文

  習近平主席著眼全球信息化發展大勢,提出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重要理念順應歷史大勢、把握發展方向,立足信息革命的嶄新歷史條件,指明了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著眼人類福祉、秉持國際道義,提倡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提倡尊重網絡主權、不搞網絡霸權,為網絡空間注入了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聚焦重大課題、把握客觀規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論起點,以新的治理觀、秩序觀、發展觀、安全觀、文明觀等,實現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理論突破﹔凝聚廣泛共識、引領發展實踐,推動互聯網領域交流合作走深走實,取得豐碩成果,成為網絡空間繁榮發展的有力指引。面向未來,我們要以這一重要理念為指引,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

  著眼培育發展新動能,共同推動網絡空間繁榮進步。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全球協同一致的創新體系,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營造良好數字發展環境,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推動網絡空間繁榮發展。

  著眼應對安全新挑戰,共同促進網絡空間和平穩定。踐行全球安全倡議,深化網絡安全領域的政策溝通、執法合作、技術交流、信息共享,共同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積極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風險挑戰,攜手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穩定。

  著眼構建治理新秩序,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公平正義。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尊重網絡主權,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研究制定網絡空間治理規范,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推動網絡空間秩序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

  著眼命運與共新願景,共同推進網絡空間成果共享。發揮互聯網在改善民生、消除貧困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彌合數字鴻溝,提升公眾數字素養和技能,促進網絡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惠及人民。

  世界互聯網大會是網絡空間交流對話、務實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們要圍繞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研究闡釋,持續發布概念文件、行動倡議等公共產品,積極引導創新實踐,總結推廣好優秀實踐案例,發揮好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作用,用好互聯網領域各類國際合作機制和平台,匯聚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合力,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意義

  澳大利亞聯邦人文學院院士  馬克林

  全球化背景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的全球意義。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均強調全球共享與合作。通過經濟發展實現和平,是這一系列倡議的核心理念。相比美國等國家的霸權主義立場,中國提出的理念更加注重合作與共享,強調通過構建共贏的全球生態系統來實現和平與發展。

  近年來,中國通過大力發展自身科技,逐漸佔據全球科技舞台尤其是數字化技術領域的重要地位。這不僅增強了中國的影響力,也為全球科技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中國的科技進步並非為了爭奪全球第一,而是為了在全球技術文明中擁有一席之地,這種態度在全球科技合作中值得鼓勵。

  信息技術推動了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帶來新的安全威脅。因此,全球性的網絡安全治理尤為重要,中國在網絡空間領域提倡透明與合作,這種立場有助於應對網絡犯罪、保護關鍵基礎設施,並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網絡安全的穩定。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不僅有助於實現全球和平與發展,還能通過國際合作加強網絡安全,促進全球穩定,為人類帶來持久的福祉。

 

  讓人工智能惠及全人類

  中歐美全球倡議發起人  高大偉

  網絡空間正深刻塑造著我們的世界。

  近幾年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技術迅速發展,更加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提升了全球監管協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確保技術為文明的進步而非衰退作出貢獻。善用網絡空間和新興技術是為了以更深刻的方式去豐富文化內容,提升傳播效果。

  例如,在“中歐美博物館合作倡議”中,各方深入討論了博物館領域的議題,並認識到全球的博物館都在受到網絡空間的影響,必須積極利用新興技術和人工智能來適應這一變化。

  我堅定地相信,各方應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進。去全球化的敘事並不反映這個時代的真實面貌,在這個脆弱的地球上,每個人都是人類大家庭的一員。正是這種全球意識與合作精神,促使我們利用新興技術來減輕人類痛苦,保護人類尊嚴,彰顯人類智慧與人性的光輝。

 

  牢牢把握網絡空間全球治理正確方向

  聯合國秘書長高級別咨詢委員會委員、江蘇大學全球發展與安全研究院理事長  徐  步

  世界正經歷深刻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取得突破,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同時,國際網絡空間領域存在網絡政治化、安全擴大化、機制碎片化等問題,國際合作面臨挑戰。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重大倡議,為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網絡空間指明了方向,具有鮮明的世界意義:一是引領網絡空間國際合作,要求各國加強溝通,擴大共識,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二是促進網絡空間公平正義,堅持尊重網絡主權,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平等參與國際網絡治理的權利﹔三是維護全球南方國家的正當權益,強調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四是架設網絡空間國際交流橋梁,推動網絡文化繁榮發展﹔五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

  2024年9月聯合國將召開“未來峰會”,數字治理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各國應當團結起來彌合數字治理鴻溝,解決數字貧困及不平等,支持公正的數字轉型。

 

  強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至今已近十年,中國崛起成為數字基礎設施的領航者,固定寬帶和移動寬帶全球下載速率均進入全球前十。全球寬帶化、移動互聯網化和雲算化趨勢越發明顯,但地區間數字鴻溝仍在擴大。數字基礎設施正處在升級換代的關鍵時期,不合理的全球網絡治理規則和阻撓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的行為,會破壞全球數字產業鏈的供需平衡,延緩發展中國家的數字化進程。

  針對未知大於已知的前沿技術和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習近平主席重申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並提出了“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的重大倡議,是對如何圍繞數字技術發展這一時代之問的戰略思考,也是應對當前國際競爭態勢的行動指南,充分體現了對智能時代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代表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應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自身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的技術和經驗助力發展中國家網絡升級,在全球互聯網發展中彰顯中國擔當。

 

  建立順應數字生態發展趨勢的數字基礎設施

  韓國科學技術院榮譽教授  全吉男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國紛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且彼此關聯的數字生態系統,成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組成。為了建設包容性、成長性的數字生態系統,需要從根源上建立順應數字生態系統發展趨勢的數字基礎設施。

  由互聯網、電信、媒介組成的數字基礎設施,是人工智能、社交媒體、物聯網以及其他數字應用的基礎。基礎設施和應用作為數字空間的有機組成,和眾多用戶一起組成了數字生態系統。數字基礎設施會極大影響數字生態系統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空間,在建設和發展之初就需要充分考慮應用、生態的發展趨勢。

  從上世紀50年代被提出,到今天生成式智能崛起,人工智能應用范圍和能力極大提升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潛在風險和隱患。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必須前瞻性地將人工智能的影響納入基礎設施建設的考量中。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數字生態系統的功能性和適應性,還能有效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復雜挑戰,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

 

  促進網上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  大衛·弗格森

  幾十年來,互聯網的發展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速、便捷、互聯的網絡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每個人、每件事保持聯系。高速連接、普遍互聯的全球網絡社會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國目前在電信基礎設施、設備、元件以及軟件等領域都無疑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在世界互聯網發展的進程中,中國崛起的本質是人民對謀求發展和改善生活的渴望,這是中國人民所享有的正當權利。網上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能更好傳遞這一事實。例如,互聯網將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聯系在一起,他們有著積極的看法,傾向於交流溝通和建立友誼。不同國家的年輕人通過網絡增進了解,發現彼此對美好生活的相同追求。

  同時,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在文化和學術界等其他領域發揮作用。網上交流的妙處在於其靈活性——身處不同國家的志同道合者可以積極利用網絡文化的互聯與分享特質,相互分享有益信息,實現廣泛的民間對話。

 

  共建網上文化交流平台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

  共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是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的文明大道。

  首先,這是互聯網時代帶來和造就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決定的。互聯網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文化生活樣式乃至於文化形態,已經成為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推動各國人民文化交流、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重要載體。

  其次,這是加強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新問題決定的。網上的違法犯罪活動已經成為世界人民深惡痛絕的公害。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是正確治理之道。

  最后,這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要求決定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如何共處,已經成為時代性的重大課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將有力支撐構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的網絡空間。

  我們要共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發揮互聯網傳播優勢,讓各國人民共建網上文化交流平台,共享文明交流互鑒成果。

 

  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中國電信集團董事長  柯瑞文

  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電信行業積極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扎實推進企業從傳統電信運營商向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轉型。

  中國電信全面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與成果共享:一是打造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智能化演進升級,為數字經濟發展夯實底座﹔二是依托豐富的雲網資源、海量數據和應用場景,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等應用融合創新,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三是持續增強安全能力,筑牢數字經濟發展的安全屏障﹔四是推進高水平開放合作,深入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匯聚合力。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引領,以共享為目標,與全球合作伙伴攜手並進,共同書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發展數字科技新引擎

  貨拉拉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周勝馥

  數字交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是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和核心驅動,促進物理和虛擬空間的交通運輸活動不斷融合、交互作用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是國家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交通強國的內在要求。

  作為一家具有影響力的同城貨運平台企業,貨拉拉已在11個國家的40多座城市布局海外業務。我們深知,要獲得不同市場的認可,要洞悉由商戶、司機、服務場景等組成的同城物流生態,更要有依托互聯網建立的運輸服務業數字化平台。依托國內互聯網行業的積累和優勢,通過深耕同城貨運行業,貨拉拉實現了向國外輸出中國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網絡空間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和追求。要通過打破壁壘,促進信息自由流通﹔尊重差異,助力文化多元共生﹔加強合作,應對網絡空間的各種挑戰,攜手發揮數字經濟新引擎的作用,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

 

  共同維護全球網絡空間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關村實驗室主任  吳建平

  互聯網體系結構是互聯網的核心技術。互聯網之所以長盛不衰,最關鍵的因素是其體系結構具有強大的開放互聯能力,這與互聯網設計之初所明確的五個基本理念密切相關:不為特殊應用而設計﹔可以使用任何通信技術﹔堅持分布式核心網絡設計,隻允許在網絡邊緣創新﹔有足夠擴展能力﹔必須為新技術新應用提供開放網絡環境。開放是互聯網核心技術的基因和靈魂。

  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近年來國際IPv6下一代互聯網快速發展和不斷演進,給互聯網體系結構技術創新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近20年來,中國在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上取得了很大進步,中國牽頭制定的互聯網技術開發和標准制定(RFC)工作接近200個,從互聯網的使用者,逐步變成了互聯網的貢獻者。

  目前,面對西方一些國家採取“小院高牆”做法,我們恰恰應該以開放破解圍堵,共同參與IETF等國際互聯網技術開發和標准組織的活動,在廣泛參與互聯網核心技術的國際合作中成為貢獻者、分享者,共建安全的全球網絡空間。

 

  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能力建設

  聯合國人工智能高層顧問機構專家、北京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實驗室主任  曾  毅

  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的核心目標是確保人工智能的穩健發展,使其成為安全、可靠、可控的賦能技術,並從全球治理的視角推動社會進步、生態和諧與文明發展。

  人工智能的設計、研發和使用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有責任確保人工智能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安全、可靠、可控和可治理。當前人工智能潛在風險隨著應用范圍的擴大而日益增加,我們要將被動反應式的防范范式轉變為主動研究安全機理、積極構建安全體系的范式,從基礎計算與通信設施、數據、模型、應用各個方面,輸入、輸出、用戶使用動機與使用方式各個維度進行系統化地分析、研發與部署。

  安全與治理國際合作,是確保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議題。當前,國際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體系表現出明顯的“小院高牆”等特點,亟須建立以聯合國為主渠道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體系。系統化的安全與治理國際合作,最大化共識、包容性互鑒,將有效促進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圍內的穩健發展與應用。

 

  推進全球數字治理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聯合國秘書長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前執行主任  約萬·庫爾巴裡賈

  對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的討論正值至關重要的時刻。我們的數字治理決策,將決定未來數字化發展方向。地緣政治和國際關系中存在緊張局勢,在數字領域也未能幸免,互聯網分裂、數字領域進一步沖突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讓人欣慰的是,數字治理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一是各國政府就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公約草案文本達成了一致﹔二是世貿組織有關電子商務規則的談判取得了進展﹔三是人工智能和數字標准問題得到廣泛討論﹔四是中美就人工智能問題展開積極對話,可能在兩國間及更大范圍達成更多共識。

  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認識到,合作比沖突更能讓我們受益,保護互聯網完整性的治理舉措對個人和商業都有重要意義。

  全球數字治理的必要性深植於各國社會的實際政治利益中,從個人層面到全球層面都是如此。我們應盡力推動數字和網絡治理的發展,確保國際社會朝著正確方向邁出堅實的一步。

 

  夯實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法治基石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教授、法學院副院長、網絡治理研究院院長  黃志雄

  當前,國際格局的深刻調整和全球治理體系面臨的挑戰,使得網絡空間治理問題日益突出,亟須先進思想和良好規則的引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經過近十年探索,已逐步從願景變為現實。面向新階段,需進一步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夯實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法治基石,使互聯網發展更具生機活力。

  一是尊重網絡主權。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法體系,推動主權平等原則適用於網絡空間。二是加快全球互聯網立法進程。既要促進現有國際法律規則在網絡空間的適用,也要加快探索在打擊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跨境數據流動等領域制定專門性的新條約或習慣規則,更好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的利益,促進網絡空間的良法善治。三是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以合作共贏作為治理的基本政策取向,推動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的落實,以及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的民主化、法治化,促進網絡空間的創新發展、安全有序、平等尊重與開放共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11日 14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