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視角看中國丨跟隨總書記足跡看長三角之變
長三角是我國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增長極和動力源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對這片熱土寄予厚望,曾多次考察長三角三省一市,親自謀劃、持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我們擷取部分場景,通過衛星視角,直觀感受那裡的發展變化。
時間:2023年11月28日
地點:上海張江科學城
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參觀位於未來公園的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總書記結合視頻短片了解上海市科技創新整體情況,走進展廳詳細察看基礎研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展示,並同科研人員代表親切交流。
【總書記說】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上海在這方面要當好龍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新聚焦】
張江科學城未來公園從無到有,將打造代表人工智能發展最前沿、最高端成果的集中展示區、產業集聚區。
張江科學城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聚集高新技術企業1900余家、外資研發機構逾180家。從基礎研究到人工智能再到生物醫藥,這裡孵化了科技創新的“種子”,形成“雨林”式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長三角以不到4%面積創造全國24%GDP,這背后離不開科技創新提供的強勁動力。2023年,上海聯合蘇浙皖啟動實施第二批28個聯合攻關項目,由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構成的長三角戰略科技力量穩步壯大。
時間:2023年7月5日
地點:江蘇蘇州工業園區
習近平總書記乘車前往蘇州工業園區考察。在園區展示中心,習近平聽取蘇州市產業發展和園區整體情況介紹,察看創新發展成果展示。
【總書記說】
高科技園區在科技自立自強中承擔著重大而光榮的歷史使命,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要繼續擴大國際合作,努力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新聚焦】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東部的企業集群加速構建。
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納米技術應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數字三大新興產業去年產值超4000億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基地等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在蘇州工業園區,先進制造業聚“鏈”成群。
最近五年來,長三角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3/5、1/3和1/3。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正加快打造,產業鏈配套率持續提升,跨區域產業合作載體建設正加快推進。
時間:2020年8月19日
地點:安徽馬鞍山薛家窪生態園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薛家窪生態園,詳細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並走到江邊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
【總書記說】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証統一的關系。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聚焦】
經過整治后的安徽馬鞍山薛家窪生態園生機盎然。
地處長江岸邊的薛家窪生態園,曾一度分布著眾多非法碼頭、堆積著大量工業固廢,也聚集了不少“散亂污”企業。2019年以來,經過持續整治,這裡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生態岸線和城市生態客廳。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持續加強。今年,滬蘇浙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協同立法。此外,長三角地區還明確以長江下游水系為骨干,進一步推進長江生態廊道省際貫通和重要節點打造,於2025年初步實現省級貫通,連綠成線。
時間:2020年3月29日
地點:浙江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
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2號集裝箱泊位,冒雨察看了碼頭現場集裝箱作業場景,了解港口作業情況。
【總書記說】
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堅持一流標准,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新聚焦】
浙江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新建1個泊位及鐵路穿山港站。
目前,寧波舟山港300多條航線連接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25條海鐵聯運班列,業務輻射全國16個省份的65個地級市。穿山港區目前共有11個集裝箱泊位,是全球超大型集裝箱船靠泊最頻繁的碼頭之一。
生機勃勃的長三角,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熱土,也是改革開放的高地。得益於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近年來長三角成為外商投資熱門目的地,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讓長三角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時間:2023年9月20日
地點:浙江省義烏市李祖村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李祖村,先后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共富市集”、扎染商鋪等場所了解李祖村發展變化情況。
【總書記說】
李祖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浙江“千萬工程”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要再接再厲,在推動鄉村振興上取得更大成績。
【新聚焦】
近年來,李祖村新建籃球場、健身公園等設施,村居環境明顯提升。
近年來,李祖村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各類創業主體紛紛進駐,鄉村旅游十分紅火。靠著發展“美麗經濟”、培育產業新業態,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不到5000元,增長到2023年的6萬元。
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帶動影響下,如今長三角地區農村人居環境舒適度、鄉村產業興旺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普遍提高,生態美、經濟富、人文興有機融合的民生畫卷在綠水青山間鋪展。
時間:2023年7月6日
地點:江蘇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詳細聽取蘇州古城保護及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利用情況匯報,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制作,體驗年畫印刷。
【總書記說】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裡傳承好。
【新聚焦】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中張家巷,曾經因被填埋“消失”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河道通水“重生”。(實景舊圖為歷史資料畫面,由蘇州市地方志辦公室提供)
近年來,蘇州通過微更新、微干預、微治理,讓古城在保護中實現有機更新。同時,實施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以古建老宅為試點,吸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到保護和活化利用中,讓這座2500年歷史的古城不斷煥發青春活力。
去年,長三角省市啟動新一輪文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包括聯手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繼續推進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報世界級文化遺產,強化長三角地區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領域聯動效應等,打造區域文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樣本。
總策劃:霍小光
策劃:孫承斌 徐壯志
出品:錢彤 劉菁
監制:常愛玲 齊慧杰 周寧 令偉家
統籌:張紫赟 黃慶華 何欣榮
終審:張書旗 朱斯哲
記者:水金辰 黃博涵 楊紹功 魏一駿 魏董華 王辰陽
編輯:王浩程 郭潔宇 鄔金夫
海報設計:趙丹陽
衛星遙感服務支持:星圖地球今日影像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安徽分社
聯合出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