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兩會問答·總書記的牽挂②

“高速公路通到你們那裡了吧?”

2024年03月02日12:37 | 來源:學習小組
小字號

  革命聖地井岡山、才子之鄉撫州、千湖之縣鄱陽……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江西代表團的蘭念瑛提出建議:推進吉武鐵路、鷹梅鐵路和資溪高速等交通網建設。5分鐘的發言,她重點談到如何發展老區交通,細數了沿線有哪些景點。

  習近平總書記坐在蘭念瑛正對面,當場指示要求有關部門對相關建議認真開展調研。交流時,他關切地詢問:“農家樂辦起來了嗎?”“高速公路通到你們那裡了吧?”蘭念瑛回答:“縣內高速公路修過來了,農家樂也辦起來了。”

  蘭念瑛所在的村子叫新月畬族村,地處江西東部、武夷山西麓,是資溪縣唯一的少數民族村。過去,受困於高山阻隔和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村裡隻有一條路通往縣城。山間小路蜿蜒曲折,經濟發展遲滯不前,當地人這樣說:“棚裡佬,棚裡佬,紅薯當年糕,辣椒作油炒,火盆是棉襖。”

  早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蘭念瑛關於家鄉修建高速公路的建議就得到了中央和江西省有關部門高度關注。同年10月,新的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惠及了周邊3萬多群眾出行。經過多年發展,資溪這個山區小縣逐漸告別沒有高速的歷史,鄉村旅游也駛上了“高速路”。

江西資溪縣烏石鎮新月畬族村景象。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江西資溪縣烏石鎮新月畬族村景象。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大難題。在一些偏遠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打開一扇致富的大門。習近平曾說:“過去很多‘窮鄉僻壤’現在都成了‘人間仙境’,這其中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很重要。”

  農村道路建設,是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最為牽挂的話題之一。2019年3月,在甘肅代表團審議現場,一位代表向總書記回憶起往事:“我依然記得2013年2月3日,您沿著陡峭山路來到布楞溝村。”

  那是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后首次春節前夕考察,他冒著嚴寒,來到距甘肅東鄉縣城50公裡的布楞溝村。布楞溝,在東鄉語裡的意思是“懸崖邊”。村如其名,山大溝深,村道坎坷,浮土沒腳。習近平走進村子,鞋上、褲腿都沾滿了塵土。這次考察,習近平囑咐,“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

  從“隔溝能說話,握手走半天”的布楞溝講到當地高速公路建設,一場關於交通問題的討論在甘肅代表團展開。習近平問:“甘肅還沒有通高速公路的縣有多少?”相關負責人回答:“甘肅一共86個縣區,還有31個縣不通高速,40多個縣還沒建過鐵路。”

2019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19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今天,布楞溝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修通了,水引來了,山變綠了,處處是紅牆灰瓦的新房,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學,老人也能在家門口就醫。數據顯示,甘肅省縣區通高速率已達93%,自然村組通硬化路率超90%。

  2013年全國兩會上詢問西藏代表“現在到墨脫的路通了沒有?”,2020年在全國政協聯組會關心重慶武隆“現在那邊交通情況怎麼樣?”,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問起四川懸崖村“鄉親們都下來了吧?”……了解“路”的難題,傾聽“路”的變遷,習近平關心的既是交通之路,更是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53萬公裡,解決了1000余個鄉鎮、10多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難題。

  放眼全國,一個“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公路交通運輸網絡逐漸成形。廣大農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為歷史,“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變為現實。

文/致丘、靜玄

編輯/九段、鐘祺

檢校/義彥、若水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等

(責編:趙光霞、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