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鄉村振興潛力無限、大有可為,浙江省義烏市李祖村——

描繪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一線調研)

本報記者 吳 凱 曹怡晴
2023年11月14日06: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鄉村休閑游步道李祖驛站外景。
  義烏市后宅街道供圖

  在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西北部與浦江縣的交界處,有一座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村庄——李祖村。歷史上,李祖村是交通要道上的重要節點,行商坐賈,往來不絕,並逐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商業文化。

  自2003年以來,浙江省持之以恆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探索出一條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路徑。在“千萬工程”推動下,李祖村從整治環境入手,進而發展產業,吸引人才,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效。

  ——編  者

 

  清晨,細雨中的李祖村透著江南水鄉的溫潤,雨滴順著橢圓形的樟樹葉,落入清澈見底的池塘中,暈開細碎的波紋。青石板路上,游客的腳步聲漸次響起﹔古朴民居裡,創業者們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扎花、染色、氧化、拆線……在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沙漠的染坊”布藝工作室內,90后創業者樓沙漠霜正和扎染愛好者們一起縫制手工藝品。2018年,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樓沙漠霜來到李祖村。“最讓我心動的,是李祖村為創業者提供了開放平台,在這裡,開門可以望見遠山,關門可以專注創作。”樓沙漠霜說。

  在這座小山村裡,既能聆聽傳統文化的回響,又能感受創業者的活力,一靜一動間,一幅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鋪展開來……

  古建“微改造、精提升”,古村“不變味、展新韻”

  曾經:“村裡人出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李祖村人”

  如今:“南來北往的游客願意進村來走一走、看一看”

  四方天井,琴韻書聲。在李祖村中一座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四合院內,孩子們正在鄉戀學堂主理人屈瓊閣的帶領下,體驗活字印刷和古法造紙技藝。

  2018年,來到李祖村的屈瓊閣被村裡的田園風光和淳朴鄉風所吸引。“看到村民們的恬靜生活,我很受觸動。”屈瓊閣說,當時便萌生了在村裡辦閱讀空間的想法。

  有了想法,還要解決場地問題。在村干部幫助下,屈瓊閣聯系到了這座百年四合院。然而,“這裡長期用作堆放物品的倉庫,外立面斑駁,牆體也發生了傾斜。”屈瓊閣回憶。發愁之時,后宅街道及時伸出援手。“當時,街道組織對牆體進行修繕,幫了我們大忙。”屈瓊閣說,不同於一些村子的大拆大建,李祖村對傳統古建進行“微改造、精提升”,在保持整體結構不變的基礎上,讓村子“不變味、展新韻”。

  閱讀空間的建設是李祖村在“千萬工程”推動下實現整體更新改造的典型案例。誰能想到,如今在大家眼中文明有禮、美麗整潔的李祖村,曾經被當地人稱為位置偏遠、缺乏活力的“水牛角村”。

  “20年前,出門走的是田埂路,房前屋后雜草叢生,喝水得從井裡打。”村民方文輝回憶。2004年,在“千萬工程”政策的帶動下,李祖村下決心從村民最關心的水體治理入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過去,村民會在水塘裡洗衣服、洗菜,導致水體發臭、藻類滋生。”居住在池塘邊的村民方曉生說,漸漸地,池水變得黑臭,水面上常常能看到翻肚的小魚,“村裡人出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李祖村人”。

  水體治理,迫在眉睫。在專項資金支持下,村裡一邊逐個清理池塘底部的污泥,讓池水恢復清澈﹔一邊鋪設供水管線,讓村民家裡能用上干淨安全的自來水。

  經過一年多的整治,村民們驚喜地發現池塘裡的水變干淨了,“住在池塘邊成了一種享受。”方曉生說。

  水質變好只是第一步,更多的短板亟待補足。為此,2005年,李祖村啟動包括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家庭美化、環境優化等在內的“小五化”建設。

  既要做足內功,更應與城市接軌。在“千萬工程”實施前,村民去城裡,需要繞道方塘村﹔2017年,義烏市委、市政府不斷深化實施“千萬工程”,打造德勝古韻等10條美麗鄉村精品線。散落各處的村庄被串聯起來,李祖村便是其中之一。“現在,不管是村裡人去城裡上班,還是游客們來村中度假,都很方便。”方曉生說,“如今,古朴又不失現代氣息的家園吸引不少村民返鄉,南來北往的游客願意進村來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年輕人“願意來、留得住”,新農人“有干勁、共致富”

  本村人:“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帶動鄉親們一同致富”

  新村民:“大家都會主動為村裡想點子、出主意”

  穿過共富廣場,走上一段石階,生機盎然的梔子樹下,藏著一家人氣頗高的飲品店——“南瓜家糖水鋪”。“咱們家的糖水都是現煮現熬,這是我們店裡的招牌——南瓜撻。”店主封玲正向到店的客人熱情介紹。

  去廣東佛山打過工,也曾在義烏市區開過店,談到為什麼最后選擇李祖村,出生在湖南的封玲回答得干脆:“第一次來李祖村,我就被山坡上金燦燦的油菜花吸引。”

  吸引她的不只是山間的美景,更有村裡無處不在的溫情。與李祖村初識之后,封玲的身影便常常出現在村裡,挑選衣物、學習扎染、感受活字印刷……“慢慢地,我和村裡的創業者們成為好朋友。”封玲說,他們對於鄉村的情懷感染了自己。

  2021年3月,封玲又一次來到了李祖村,不過這次她並不是以游客身份出現,而是要為新店選址。“村裡的生活,溫暖而有趣。成為‘新村民’后,大家都會主動為村裡想點子、出主意。”封玲說。

  為了讓年輕人願意來、留得住,李祖村沒少下氣力。外出調研,吸收外地的既有經驗﹔尋找團隊,持續培育孵化鄉村創業者﹔制定政策,出台免房屋租金、給予項目啟動資金等優惠條件……“村子要想有活力,就需要一群對農村有情懷的年輕人。”李祖村黨支部書記方豪龍說。

  日益濃厚的創業氛圍,也激發了本村人干事創業的熱情,方志向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2月,在電商領域打拼多年的方志向回到李祖村。“沒想到村裡有了染坊、咖啡館,還有這麼多年輕人。”方志向回憶:當時路過村口的生機花園農場,裡面的果蔬、鮮花和觀景樹一度讓他無法挪開腳步……

  從城市生活回到田園村居,方志向心裡暗暗產生了一個想法:在村子裡開辦一家生態農場。聯系溝通、選擇地點、簽訂協議……從創意到生意,他隻用了4個多月。

  2023年7月,在村裡流轉的75畝坡地上,方志向開始了他的新農人生活。盛夏40攝氏度的高溫下,方志向每天凌晨5點起床,一直得干到晚上8點才回家休息,方志向的皮膚被晒得黝黑﹔田裡收獲時,他還聯系村民幫忙採收,並支付每人每天200元報酬。“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帶動鄉親們一同致富。”方志向說。

  目前,李祖村已經有56家文創企業,200余名青年在此創新創業。據統計,2022年,村集體收入達268萬元。

  塑造“新品牌、新風尚”,增強“吸引力、創造力”

  職業經理人:為村子聚人氣,讓村民有收益

  鄉村策劃師:使村庄更年輕,讓治理更暢通

  策劃演唱會、舉辦共富“村晚”、組織共富市集……一段時間以來,李祖村內各類精彩活動輪番上演,贏得了人氣、獲得了好評,而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職業經理人金靖的出謀劃策。

  “鄉村的職業經理人較早出現於杭州市余杭區,之后漸漸普及開來。”金靖介紹,如今,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小古城村、四川省崇州市順江村等地都出現了一批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與李祖村的牽手,源自一場雙向奔赴。2020年,浙江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現場會召開前夕,李祖村原村主任方義民主動找到金靖,邀請她來李祖村當鄉村運營職業經理人,而當時已經策劃了“大陳小集”等文創區域品牌的金靖,也希望能夠為李祖村的發展貢獻力量。

  2020年7月,金靖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來到李祖村。“村子要想受到更多人關注,首先要用創意激發活力。”金靖回憶:團隊討論之后,第一個想法便是引入集市,在活動現場劃出特定區域,用於村民銷售當地的農特產品,“為村子聚人氣,讓村民有收益”。

  發出邀請、搭建場地、宣傳推廣……開集當天,來到現場的金靖略顯失落。“願意來參與集市的村民寥寥,隻有兩三個攤位的農特產品交易區域顯得空蕩蕩。”李祖村的“鄉村策劃師”李亞瓊說。

  點子再好,也得讓村民看到成效才有說服力。為了增強村子的活力和吸引力,金靖從招商、創業者管理、宣傳推廣、活動運營等環節入手,深度挖掘鄉村潛力,激發產業振興活力,帶動發展了“十畝時光露營基地”“媽媽的味道美食街”等一批文旅項目。

  村子要發展,離不開品牌化經營。在進村的路上,有一個卡通人物形象引人注目!隻見它以梨為形,笑臉盈盈,仿佛在跟每位進村的人展現著李祖村的熱情與活力。作為李祖村的品牌文化形象,它有個特別的名字——“有禮的祖兒”。

  談起這一品牌文化形象的誕生,李亞瓊直言“不易”。“最初,村民並不理解為什麼要打造品牌文化形象。”李亞瓊介紹,2021年,“有禮的祖兒”在文博會上精彩亮相,提升了村子的知名度,該做法才慢慢被村民所接受。

  線下,“有禮的祖兒”融入村子的文創周邊產品、指示標識等,使村庄更年輕﹔線上,“有禮的祖兒”推動著鄉村治理的進程。打開微信小程序“有禮的祖兒”,村民不僅可以表達訴求、提供建議,解決鄰裡糾紛、事故災害、公共衛生等問題,還能夠對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項進行投票等,讓鄉村治理更暢通。

  鄉村振興潛力無限、大有可為。雨水稍歇,空氣中泛起清新的氣息,整個李祖村熱鬧依舊,村口匾額上的“日新”“月異”大字顯得更加鮮亮……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4日 06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