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1.5萬余家企業,帶動當地200多萬人就業
就業援疆結碩果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和田地區策勒縣,新疆津新志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了一片2000多畝的葵花籽產業園,當地農戶阿卜杜杰力力·阿卜杜熱合曼和妻子被聘來做管理維護工作,兩個人月收入加起來有7000多元。農忙的時候,產業園還會招聘100多名當地農民前來務工。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為推動各族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援疆省市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引進1.5萬余家企業進疆落戶,帶動當地200多萬人就業。
加強技能培訓
提高就業質量
近段時間,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舉辦了一期短視頻運營和直播電商培訓班,67名當地學員接受了培訓,深入了解生產企業和直播電商結合的方式方法。
通過直播培訓等方式,浙江援疆正努力變“輸血”為“造血”。截至6月底,阿克蘇市網商總數達9053家,電商帶動3萬人就業,阿克蘇市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了41億元。
山東援疆在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發力,選派57名“雙師型”職教教師支援喀什9所職業和技工學校。第八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以來,已累計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69班次,培訓受援地群眾9萬余人次。在魯喀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暨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有27家企業入駐,組建創業團隊19個,帶動2500余人就業創業。
天津援疆依托和田職業技術學院,與7所高校共建醫專、輕工等7個專業群,累計培養各類技能人才3000余名。天津北辰職專與和田地區教育學院開展12年聯合辦學,目前已為和田地區培養涵蓋教育、汽車維修、幼兒保育等專業領域的1512名高素質人才,就業率達100%。
“3年來,我們在校的全日制學生增長了10倍,專業圍繞產業轉,就業率達92%。對3.64萬人次開展短期就業培訓,就業率超過96%。”英吉沙縣技工學校副校長畢新英說,技能培訓提高了新疆各族群眾就業的數量和質量。
完善服務體系
就地就近就業
工作3年多,古麗凱拜爾·納麥提如今已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技術人才。9月14日,在位於喀什地區疏勒縣塔孜洪鄉的喀什魯疆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她正指導10多名工人培養食用菌菌種。
“我們有102名工人,98人都是在當地招聘的少數民族村民,現在大家的技術都很好。”說起自己的員工,公司總經理韓文良贊不絕口。
近年來,通過制定援疆項目吸納當地群眾就業措施辦法,山東援疆鼓勵當地工廠、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吸收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鼓勵新疆籍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第八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以來,山東省支持喀什形成“縣城企業總部—鄉鎮小微產業園—村衛星工廠—家庭扶貧車間”四級聯動產業促進就業服務體系,共引入26家企業設立縣城總部、入駐鄉鎮小微產業園,支持170余家企業運營425個農村工廠和千余個家庭工坊,帶動2.6萬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在和田地區於田縣工業園區,900多名當地農民經過培訓后,成為熟練的工人。一片片布料在他們的加工下,變成了時尚的運動服飾。“我們這是一期項目,去年年初投產,技術好的工人1個月能掙6200多元。”鴻星爾克於田縣生產基地負責人孫銳說,“整個項目分為3期,建成后將有120條生產線,可創造4000多個就業崗位。”
“工作機會多了,能在家門口上班當然好。”買托合提·買合買提原本在外地做管理工作,天津招商引資的新疆國潤股份有限公司在和田地區策勒縣設廠后,他也回到了故鄉。廠裡的管理人員都是本地人,月收入多的有1.7萬多元,少的也有七八千元。
此外,援疆省市還多措並舉幫助新疆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湖北探索“兩地政府對接輸出輸入新疆勞動力”模式,完善多部門協調機制,幫助4100余人到65家民族團結示范企業就業。安徽幫助轉移5000余人赴皖就業,其中295名新疆籍少數民族群眾還在安徽落戶安家。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7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