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熱解讀 | 讓濕地公園成為百姓“幸福園”

2023年07月31日22:09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盛夏時節,天漢濕地公園,水清岸綠、野趣濃郁的生態美景盡收眼底。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省漢中市天漢濕地公園考察,稱贊這裡是市民“幸福園”。

  天漢濕地公園地處漢江漢中城區段兩岸,是一處集漢江度汛、生態修復、休閑觀光等於一體的水利景區。園內建有灘地走廊、濱水棧道、堤頂公路,不少市民游客在此跑步健身、打卡拍照。

  “保護好這一區域的濕地資源責任重大、意義深遠。”總書記在考察時強調。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江及其支流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天漢濕地公園良好的生態系統,讓降水和地表徑流經過層層截流、過濾和淨化,水質得到清潔后流入漢江。今天,北京市民打開廚房水龍頭,每一滴水中有約70%來自漢江。

  除了淨化水質、供給水源外,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濕地還具有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濕地保護,考察調研的足跡遍布全國多個重要濕地生態區。

  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支持啟動杭州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十多年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考察,強調了4個“不能”: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州賈汪區神農碼頭,曾經荒蕪的採煤塌陷區經過生態修復、景觀構建,已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濕地公園。看到公園新貌,總書記幽默地稱贊賈汪現在是“真旺”了。

  2020年1月,正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詳細詢問滇池保護治理和水質改善情況,為濕地治理和修復開出科學的“良方”,“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近些年,一系列推動我國濕地保護修復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2022年6月,我國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為強化我國濕地保護修復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同年10月,《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印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濕地保護率達到55%,到2030年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初步建立。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提出,“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

  有理念,更有行動。2022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致辭時提出,“中國將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0%,把約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重點建設三江源、青海湖、若爾蓋、黃河口、遼河口、鬆嫩鶴鄉等濕地類型國家公園,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保護重大工程”。面向全球,中國將落實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支持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等一系列務實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68億多元,實施濕地保護項目3400多個,修復了一批退化濕地,改善了退化濕地生態狀況。

  今天,我國有不少城市已經與濕地融為一體,濕地公園成為居民休閑游憩、鍛煉身體、放鬆心情的“幸福園”。

  漫步於濕地邊,看到的是光影變幻、蘆葦搖曳、綠意盎然,耳畔傳來的是呦呦鹿鳴、百鳥歡唱。一處處濕地不僅是一幅幅動人美景,更擦亮了美麗中國的金字招牌。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王卓婕

  視 覺丨劉京京

  校 對丨李丹 孫曉媛 婁郝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