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場景,催生新業態,拉動新消費——
北京用文化為城市發展賦能(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在重裝煥新的吉祥大戲院,點上一杯“玉堂春”特調咖啡﹔到工業廠房轉型的798藝術區,看上一場現代主義大師藝術展﹔進入“最美中軸線”的虛擬世界,沉浸式感受古都北京的壯美與變遷……在北京,不斷“上新”的文化新場景、新業態,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為城市的發展持續賦能。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前門西河沿街220號,透過兩扇朱漆大門,昆曲《牡丹亭》的唱詞悠悠飄來。推門而入,一座純木結構的二層戲樓出現在眼前,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這就是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正乙祠戲樓。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如唱詞所述,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正乙祠戲樓曾幾經沉浮。戰爭時期曾被用作倉庫,之后做過煤鋪、學校、招待所……后雖進行了恢復,卻一度再無賞戲人。
“2019年我們接手后,按照歷史原貌進行了全面修復。”北方昆曲劇院黨總支書記孫明磊介紹,對重張后的正乙祠戲樓,戲迷們青睞有加。今年4月,戲樓推出“重張一周年演出月”活動,“10場演出中的4場,最高票價達到1280元,經常一票難求。”
鑼鼓聲重又響起,“有戲”的正乙祠戲樓,也不再僅僅有“戲”。開辦名家講座、錄制8K紀錄片、舉辦非遺展覽……“結合昆曲元素和場地條件,正在策劃推出‘昆曲下午茶’等特色活動。”正乙祠戲樓經理張鵬說,“對接空間資源與創意資源,我們將打造全新的文化消費場景。”
“老舊廠房不能成為被城市遺忘的角落。”北京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文化賦能轉型文創園區,成為很多老工業園的成功之選。位於朝陽區的798藝術區,就是最早嘗到甜頭的一個。
“目前,園區內有文化藝術類、創意設計類和文化科技類企業400余家。”七星集團副總經理、798藝術區負責人楊進維介紹,先后有百余位國家元首和政要到訪,每年舉辦各類文化藝術活動近4000場,吸引中外游客1000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到訪佔比達30%。
讓文化的生產和消費兩端直接對接,培育集“逛、賞、玩、游、購”於一體的文旅消費新業態。楊進維介紹,去年,798藝術區以“修舊如舊”和“給藝術留白”的設計理念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步行街區擴大至近10萬平方米。“正在舉辦甲骨文文化節,不僅能幫助游客了解傳統文化,也活躍了周邊社區的夜經濟,活動期間園區夜間客流增長了65.38%。”
“全市七成以上的市級文化產業園區,都是由老舊廠房改造而成。”北京市委宣傳部產業處處長鄒璐巍說。百年首鋼、郎園Station、隆福寺文創園……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工業遺產和老商業街區成功轉型文化空間,既滿足了人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也有效助力了城市更新。
“隨著數字技術全面賦能文化產業,推動供給側和消費端深刻變革,一批文化新業態應運而生。”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翟德罡介紹,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人工智能、虛擬現實、5G、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正在為北京的文化產業迭代裝上“加速器”。
打造新場景,催生新業態,拉動新消費。數據顯示:2023年1至5月,北京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7665.3億元,同比增長15.3%,文化產業實現快速增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0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