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聲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形成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記者採訪了4位全國人大代表。
——編 者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褚曉飛:
為實體經濟提供系統性支撐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國家強盛和安全的強勁支柱。要確立實體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圍繞實體經濟發展給予系統性支撐,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優化、壯大。
加快產學研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進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鼓勵科研人員深入實體企業一線,切實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對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實用技能型人才採用不同學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精准性。
深化金融改革,服務實體經濟。從新技術到新產業的轉化需要金融手段的賦能與孵化,要不斷創新金融工具和服務模式,完善企業融資支持體系,進一步激發實體經濟活力。
保持政策穩定,增強企業信心。提升政府服務意識,強化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的可持續性,讓實體經濟的經營主體有收益、經營人員收入有保障,為企業健康繁榮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本報記者 王 者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五一八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彬: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
堅持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為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打造引擎。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創新,隻有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在行業內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才能不斷拓寬市場領域,讓“老字號”不斷煥發新活力。
以提高裝備技術為鑰,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裝備技術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重要前提。裝備技術的提升必須走智能化發展的道路,把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思維貫穿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
傳統產業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一退了之、一關了之。對於傳統產業中的“老字號”“原字號”,要進行結構調整優化,挖掘企業的核心優勢和競爭力,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及時調整發展戰略,精准選擇賽道,投身於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浪潮中。
(本報記者 劉佳華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院長董進:
促進新興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
當前,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數字科技正不斷與實體經濟相融合,助力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在“數實融合”的過程中,高價值數據獲得高度重視。但與此同時,數據質量、數據安全的風險也不斷暴露,一些平台在利用大數據過程中出現“孤島”現象,阻礙了數據的有效流通,制約著數據能量進一步發揮作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依靠海量數據,應推動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等科技相互融合協作,破解數據“孤島”,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首先,建設包容開放的國家區塊鏈主鏈,通過國家區塊鏈算力網絡讓更多高價值數據獲得安全流轉、共享,支撐人工智能進一步提升水平,加速金融、醫療、工業生產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其次,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與5G的融合,釋放出巨大的經濟價值。比如,利用5G低延遲、高速和容量大等特性,區塊鏈數據可以實現極速同步,對基於物聯網的區塊鏈應用提供有力支持,驅動更多智能設備上的數據上鏈運行,為人工智能提供高度可信的原始數據,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本報記者 張天培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
建設生態型產業聯合創新模式
推動企業發展,要把創新引領作為核心驅動力量,堅持開放創新,集中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企業開放創新的關鍵,在於提升核心技術攻關能力。要鼓勵科研人員投入基礎研究,提高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的積極性,推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聚焦產業發展關鍵環節,建設生態型產業聯合創新模式。支持行業內具有全球品牌影響力、面向終端市場或者平台型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組建產業創新生態體系。從創新的系統性和綜合性角度考慮,要堅持以產業鏈為紐帶,扶持產業鏈上的細分企業在產業創新生態圈內不斷發展壯大,構建“創新鏈、產業鏈、金融鏈、人才鏈”的融合發展新生態,不斷激發創新活力。
鼓勵各企業間進行優勢互補,防止閉門造車。參與並推動企業之間利用各自技術、資源、市場、人才和資金等優勢,共同應對挑戰,實現互利共贏。
(本報記者 尹曉宇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5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