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努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

——上海市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人民城市建設紀實

本報記者  張  毅  劉士安  張  璁  巨雲鵬
2023年04月09日05: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有兩個小區緊挨著,一個叫愛建小區,一個叫虹橋小區,小區之間的圍牆上開了一扇邊門,曾是居民往來的“捷徑”。3年前,門上多了一把鎖,鎖住了出行路,也成了居民的心結——一邊要開,一邊要鎖,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能不能用全過程人民民主這把“鑰匙”打開門上這把鎖?去年,在虹橋街道黨工委牽頭下,愛建和虹橋兩個居民區的黨組織書記碰了次頭,連鎖反應開始。黨員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業委會成員參觀並座談,隨后居民代表參與進來……先后經過5輪民主協商,居民打開了心門,產生了共情,形成了共識。

  再后來,商量的主題從“開不開鎖”,到“破不破牆”,再到拆除兩個小區間的圍牆后建什麼。兩個小區民主協商后,決定攜手共建社區花園,名字就叫“同心園”。

  一處生活的“堵點”變成了城市基層治理的“亮點”,全過程人民民主彰顯了其指導實踐的強大力量。

  “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來到虹橋街道,聽取社區開通社情民意直通車、服務基層群眾參與立法工作等情況介紹,並同正在參加立法意見征詢的社區居民代表親切交流,首次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

  作為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窗口”,上海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中,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融入人民城市建設各方面,努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

  吸納民意、匯集民智

  基層立法聯系點讓更多人坐上民意直通車,人民當家作主得到充分彰顯

  首次在選舉工作不同階段向選民精准推送選情信息,最大限度調動選民的政治參與熱情﹔

  對上海人戶分離、人企分離、企業注冊地和經營地分離的“三分離”現象突出問題加強指導,增強選民參與的廣泛性,確保“應登盡登”“應選盡選”﹔

  首次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試點開展跨區域選民資格互認,為流動人口參選創造便利條件﹔

  …………

  上海在2021年的區和鄉鎮人大換屆選舉中,依法做好相關工作,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市共有1270多萬人參加選民登記,一次選舉成功率99.96%,均較上屆有所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既保証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也保証人民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防止出現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

  “立法征詢會又開進咱們社區了!”

  今年2月1日,長寧區虹橋路上人氣頗高的社區AI(人工智能)食堂,變成了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展立法征詢的會客廳,居民們匯聚一堂,圍繞慈善法修訂草案熱烈討論。

  立法信息員夏雲龍曾在2015年11月參與了慈善法草案的意見征詢,此次就慈善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建議時,他再次受邀參加。說起時隔幾年的兩次立法征詢,夏雲龍不禁動容:“法律規范在不斷完善,不變的是我們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行動。”

  2015年起,虹橋街道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的首批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與國家立法。

  一面“法條牆”,一扇“民主窗”。

  走進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眼前展示的是在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征求過意見的法律和意見採納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草案)》征求意見情況——聽取49人意見,上報建議8條,被採納1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見情況——聽取64人意見,上報建議25條,被採納3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情況——聽取67人意見,上報建議50條,被採納9條﹔

  …………

  翻閱一份份精心裝裱的文本,細讀法條裡一處處匯聚民意的修改,一個個民主的故事鋪展開來。

  上海長寧萍聚工作室黨支部書記、負責人朱國萍在虹橋街道扎根社區幾十年,當基層立法聯系點“落戶”這裡時,她也成了一名信息員,參與了一部部法律草案的意見征集。

  民意對接立法,要做好“雙向翻譯”。

  朱國萍說,基層立法聯系點一方面要把“法言法語”轉換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基層群眾談得出問題、提得了建議﹔另一方面,基層群眾“冒熱氣”的意見收集來了,還得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轉換為可供立法參考的精准表達。

  群眾性與專業性,在這裡交匯融合。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張”討論的,就是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剛開始介紹法條時,居民們聽得一頭霧水:“法定代理人是什麼人?”“‘依法’依的是什麼法?”

  “居民或許不懂‘法言法語’,可他們有豐富的生活閱歷。”上海康明律師事務所主任吳新慧一連參加了3場座談會,她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把專業的法律條文“翻譯”成群眾聽得懂的大白話。有時居民們一聽,原來說的就是身邊的“家務事”,很快便你一言、我一語火熱討論起來。

  小小基層立法聯系點,看得見國家開門立法、廣納民意的大氣象。

  隨著基層群眾參與立法征詢熱情越來越高、人群越來越廣泛,提供的意見也越來越精准,呈現出立法建議數量和質量雙提升、民主獲得感和民生滿意度雙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截至今年1月,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共開展了78部法律的意見征集工作,歸納整理上報各類意見建議1926條,其中163條被採納。

  故事到此才剛剛開始。

  如今在上海,越來越多連接立法機關的民意直通車開通了。

  浦東新區,張江人工智能島。茵茵綠草間,迎面駛來的無人零售車揮手即停,令人仿佛看見未來生活的模樣。去年9月,一棟充滿現代科技感的辦公樓裡,正進行著由浦東新區工商聯基層立法聯系點召開的《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草案)》立法征詢研討會,各方觀點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新能源無人礦車、智能文本識別、大數據分析……10余家民營科技企業的企業家代表及相關專家,與上海市、區兩級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零距離”溝通、“面對面”解答。

  目前,這項人工智能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已正式施行,助力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作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設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浦東新區工商聯基層立法聯系點是浦東新區民營經濟領域與立法機關間的民意直通車。目前,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已在全市建立2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范圍涵蓋基層街道、行業組織、司法機關等。

  不僅人大立法,政府立法也更著力開門立法、民主立法,保証人民群眾全鏈條參與立法各環節。在立項環節,通過網站、微信等多種途徑向社會公開發布征求規章立項建議的通告﹔在審核環節,除向政府部門、相關單位完成兩輪意見征求工作外,還會邀請行業協會、管理服務對象召開座談會,並赴相關立法聯系點聽取群眾意見,強化了基層群眾對立法工作的直接有序參與,使政府立法更好地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內容上的整體性、運行上的協同性、人民參與上的廣泛性和持續性,使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環節、各方面都體現人民意願、聽到人民聲音。

  “堅持針對問題立法、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法,更加注重‘小切口’立法,堅持‘小快靈’、精准立法,更好發揮地方立法的實施性、補充性、試驗性作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介紹,如今從傳承弘揚、保護利用上海紅色資源,到聚焦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地方性法規都充分吸納民意、匯集民智。

  發展基層民主、激發治理活力

  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的民主形式孕育而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在上海,火熱的基層生活,誕生了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的民主形式,人們圍繞涉及自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發表意見建議,進行廣泛協商,利益得到協調,矛盾有效化解,促進了基層穩定和諧,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黃浦區五裡橋街道的春江小區,有著近40年歷史,非機動車車庫老舊、葡萄架鋼筋外露、休閑步道坑窪不平……

  “居民們改變小區面貌的願望很強烈。”五裡橋街道龍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丞俊說,但居民間的意見、利益訴求各異,讓改造老舊小區常常遭遇阻礙。為此,2019年,以上海的“美麗家園”建設為契機,運用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聽証會、協調會、評議會“三會”制度,春江小區的人居環境整治拉開了帷幕。

  改造什麼?方案得聽証。

  涉及300多戶居民切身利益,要在各自不同訴求上找到最大公約數。為此,改造啟動前,居民區黨總支和居委會面向全體居民征詢議題。最終,議題聚焦在小花園改造等4個項目上,並在匯集居民意見、制定初步方案后,經由居民聽証會表決、公示才敲定。

  怎麼改造?多方要協調。

  比如,小區內的供水設施更新是個大工程。鑿地挖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出門怎麼辦?更換水管、改造水泵房,導致斷水又該怎麼辦?一連串的問題,經過一次次的商討、一次次的協調,居民們終於達成了共識,保証了項目的順利施工。

  效果如何?大家來評議。

  2020年9月,春江小區的改造接近尾聲,驗收環節迎來了一場評議會:居民代表、物業公司、業委會成員進入各項目竣工現場評議。老舊小區重新煥發青春活力,到處洋溢著喜悅的氛圍。

  “20多年來,從聽証會、協調會、評議會形成最初的‘三會’制度,到后來配套‘公示制、責任制、承諾制’,再到前置‘議題征詢會、民主懇談會和監督合議會’等,這些都為基層民主協商寫下了生動注腳。”黃浦區五裡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倩說。

  “如今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復旦大學教授桑玉成說,隨著實踐發展,我們黨對人民民主的把握更加深刻、對社會主義民主優勢的認識更加全面,推動發展人民民主的實踐更加豐富。

  樓事樓議,樓事樓辦,樓事樓管。上海持續推動基層做實樓宇黨建,發揮“樓委會”“樓事會”等自治共治平台作用,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商務樓宇內落地生根、發揮作用,真正激發了樓宇社區治理活力。

  在普陀區,近鐵城市廣場有南北兩座商業商務樓宇,按照行政區劃,恰巧分屬於普陀區長征鎮和長風新村街道,多年來都是“一樓兩管”,給樓宇中的企業帶來一些不便。

  一個“樓委會”,一個“議事廳”。

  在多方代表組成的樓委會裡,開展什麼工作由企業和商戶說了算:員工想要辦事方便,樓委會就在樓內設辦事“一口受理”的自助機﹔遇上需要上級部門協調的事,樓委會了解情況后直接向有關部門反映,街道第一時間上門走訪。“我們與企業、員工的距離越來越近,服務越來越近,在‘豎起來的社區’裡更好畫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同心圓。”近鐵城市廣場樓宇黨委書記孫敏莉說。

  上海市通過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貫通起來,解決了人民需要解決的一大批問題。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董雲虎表示:“我們要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不斷創新思路、創新舉措、創新載體,努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實踐地。”

  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代表聯系點,遍布上海的5500余個“家、站、點”成了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民意窗、連心橋。依托“家、站、點”平台,人大代表推動解決舊房修繕、加裝電梯、公交優化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近5年來,有4.3萬人次各級人大代表通過“家、站、點”聯系人民群眾,了解反映群眾呼聲和期盼,推動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解決,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邊。

  協商民主,攥指成拳。近年來,上海市政協持續跟蹤重大民生問題解決情況,連續3年聚焦舊區改造、舊住房更新改造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或專題監督。圍繞16項民心工程實施情況,開展專題視察,813人次委員參加,形成1份總報告和16份分報告,提出485條意見建議,有力推動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圍繞《上海市數據條例》《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等近100件(次)條例草案,組織委員參與立法協商,更好推動科學民主立法。

  深度協商互動、廣泛凝聚共識

  人民群眾“金點子”轉化為城市治理“金鑰匙”、便民利民“金果子”

  如何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習近平總書記將“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作為一條重要標准。

  小吳是上海的一名小學生,家住蘇州河畔。去年,細心的小吳發現蘇州河邊游玩的人與日俱增,但供人歇腳、休息的設施還有待改善。

  岸線貫通后的濱岸公共空間如何進一步改善?在爸爸的鼓勵下,小吳等人組成興趣小組,在課余時間經調查寫成《關於讓“蘇河水岸”更加可近、可親、可讀的建議》。

  普陀區充分吸納該建議,在完成蘇州河沿岸公共空間貫通的基礎上,集中推進蘇州河沿線公共空間品質、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工作,同時還將在相關點位引進更多的文化項目,不斷增加蘇州河兩岸的文化氛圍。

  民主,起始於人民意願充分表達,落實於人民意願有效實現。

  楊浦區的黃興公園綠樹成蔭,一條長約2.5公裡的健身步道,吸引了市民到此跑步健身,但大家也反映鍛煉時在儲物、飲水等方面有諸多不便。為此,市民高茂立提出,能否在“適跑”公園建設相關便民設施?

  這條建議為公園帶來了新變化——一座可供市民休息、儲物、飲水的多功能“運動驛站”在健身步道沿線建立起來。

  楊浦區人民建議征集辦主任孟濤說,有時市民提出的意見建議只是一兩句初步的想法,要讓人民建議真正落地,還需要進一步提煉和完善。

  為此,楊浦區與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工作人員還深入基層一線,通過個別訪談、集中座談、街頭隨訪、問卷調查等形式,確保建議貼合群眾需要。

  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從2020年成立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到如今全市16個區都有了人民建議征集辦,上海密織線上線下、多元立體的征集網絡,推動征集渠道進社區、進企業、進高校、進機關,征集體系融入全市215個街鎮、6400多個村居“家門口”服務體系。截至目前,上海全市各級各部門通過人民建議征集渠道共收到群眾建議18.7萬件,一大批人民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城市治理的“金鑰匙”,結出便民利民的“金果子”。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人民建議如今也從“被動征”變為“主動求”。

  2020年4月,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信箱收到一封特別的市民來信。來信說,希望提高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透明度和社會公眾參與度,真正讓編制過程成為凝聚共識、匯聚智慧的過程。

  從網上到網下,這條人民建議很快推動了上海市“開門編規劃”的主動征集。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廣泛征集建議期間,先后收到社會各界建言2萬余條,相關建議被寫入規劃。

  據了解,為主動征集相關人民建議,上海市、區征集辦聯合70余家職能部門,開展專題活動150余次,收到建議超過3萬條。

  “信訪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要通過信訪渠道摸清群眾願望和訴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舉一反三,加以改進,更好為群眾服務。”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上海通過人民建議征集把“訴求”變“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能夠更加及時、更加深入地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化“被動”為“主動”,將信訪矛盾化解在源頭。

  “為民辦事從‘自己說好’到‘大家叫好’,人民建議征集的過程成為精准對接需求、尋求理解認同的過程。”上海市信訪辦副主任張俐蓉介紹,人民建議征集制度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對城市發展和治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上海的國際化程度高,人民建議征集制度也成為外籍居民觀察、感受中國式民主的窗口。土耳其人諾揚·羅拿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提出大小建議近100個,還在2021年底成為上海市優秀人民建議獲獎者,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洋啄木鳥”。

  評判一種民主形式好不好,實踐最有說服力,人民最有發言權。《中國的民主》白皮書顯示,近年來,中國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這是中國民主具有強大生命力最真實的反映。

  人民利益要求既能暢通表達,也能有效實現,上海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2021年6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若干規定》,確定了人民建議“征集—研究—轉化”的管理和運作機制,確保這項民主權利全過程、全方位實現。

  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參與實踐,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價值理念成為扎根中國大地的制度形態、治理機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依靠主心骨,啃下“硬骨頭”

  堅持黨的領導,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証。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體現。

  “我們要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登上浦東陸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廈,俯瞰黃浦江西岸,光鮮亮麗的現代化街區間,還夾雜著老城廂裡逼仄的舊式裡弄。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匯報時,詳細詢問上海在進行舊城改造等方面的工作進展,提出越是大城市越要注重在細微處下功夫、見成效。

  時隔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扭住突出民生難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爭取早見成效”。

  黃浦區老西門街道,在中華路林立的高樓中,夾著夢花街的入口。

  紅屋頂、小窗格,密密麻麻的電線在頭頂交織﹔弄堂狹窄,車開進來想掉頭要犯難﹔房屋矮小,3平方米不到的閣樓擺張床就是一間房……夢花街南側,蓬萊路地塊老城廂,不少房子已經騰空。

  2022年7月,歷時30年的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全面收官。其中,近5年累計改造二級舊裡以下房屋328萬平方米,受益群眾16.5萬戶。

  涉及10個街坊、4600多個權証,居住近2萬人的蓬萊路地塊是這場“收官戰”裡最后一個大體量舊改征收地塊。

  “70%的房子不成套,廚衛合用、拎馬桶,最老的房子房齡超過100年。”老西門街道黨工委書記姚恆衡說,雖然經歷過數次修繕,但治標難治本,想要根本改變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生活,舊改勢在必行。

  “居民盼舊改,但真到了眼前,又有各種各樣的顧慮。”曹家街居民區有249戶、804人涉及蓬萊路地塊舊改,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潔說,夢花街周邊居民有的怕住宅評估價格不透明﹔有的家庭關系復雜,一碗水難端平﹔有的想要“搏一搏”,成了“釘子戶”……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中國的民主,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願緊密融合在一起,使得黨、國家和人民成為目標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體,產生極大耦合力,促進了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超大城市的民生難題如何破解?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把最難啃的“硬骨頭”——舊區改造作為頭號民心工程。“決不讓老百姓拎著馬桶進入現代化”,上海黨員干部投入了舊區改造的攻堅戰。

  “黨始終是我們的主心骨,黨建引領讓人民當家作主融入舊改征收全過程。”黃浦區外灘街道寶興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說,區裡以黨建聯席會議方式,組建專項小組破解征收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基層以臨時黨支部的方式將居民區黨員骨干和征收事務所黨員“擰成一股繩”,先后召開51場居民座談會和聽証會,多方面、分專題最大范圍地征求居民對征收方案的意見建議,使補償方案最大限度貼近群眾實際需求。

  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寶興裡1136証居民僅用172天就完成了“100%自主簽約、100%自主搬遷”,創造了上海大體量舊改項目的新紀錄,實現了“當年啟動、當年收尾、當年交地”和“零強遷、零上訪”——這是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結果。基層黨組織創造的舊改群眾工作“寶興十法”,即一線工作法、精准排摸法、黨員帶動法、危中尋機法、平等交流法、循序漸進法、釘釘子法、換位思考法、組合拳法、經常聯系法,很快在全市推廣開。

  人民,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黃浦區蓬萊路地塊是舊改最后啃下的“硬骨頭”之一,參與其中的基層干部對此深有體會地說,推進舊改的過程,就是一個傾聽群眾意見建議、不斷完善政策措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

  2022年6月中旬,蓬萊路地塊舊改二輪簽約,首日簽約率就達到了97.68%的高比例。簽約生效后,居民們開始陸續搬離,這片曾經的“城市窪地”即將發生變化——黃浦區對整個老城廂及周邊制定了城市更新規劃。未來,歷史街巷在此串聯起商業、文化、旅游等多種功能。夢花街又將書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故事。

  ***   ***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2022年11月,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辦,閔行區七寶鎮的居民們看到進博會上的盛況,充滿自豪。七寶鎮人大是距離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最近的一個基層立法聯系點,鎮上的居民曾為制定《上海市服務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條例》獻智獻策。去年10月,這部條例正式施行,為進博會“越辦越好”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通過讓群眾參與立法,民生事、國家事都成了群眾關心的事。當人民意願通過立法變成國家意志,民生事、國家事的解決和推進更是有了法治保障。

  人民城市為人民。在上海,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生動詮釋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無窮魅力。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9日 01 版)
(責編:胡永秋、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