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總書記的“三農”情懷(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本報記者  朱  雋  常  欽
2023年03月29日05: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

  2022年10月26日,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的第一次外出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陝西延安,看看老鄉們脫貧后生活怎麼樣,還有什麼困難,鄉村振興怎麼搞。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

  人民至上。人民領袖的“三農”情懷再次寫在新時代新征程上。

  “總書記很關注農業科技。咱現在‘科技范兒’種糧,天上‘北斗’幫忙,地上‘大鐵牛’作業。”黑龍江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袁勝海難忘,“2016年總書記來到咱合作社,察看機械插秧,還登上一台插秧機體驗操作。機械的工作原理、購買價格、插秧效率等,總書記問得深,點得透,一看就是行家裡手,對農民有感情。”

  “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從基層一路走來,鄉村那些人、那些事,裝在總書記心裡。

  大棚裡、田埂上、果樹間、農舍前,看賬本、話家常,耐心聽、細致問。“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僅城鎮要好,鄉村也要好,鄉村城鎮一樣好”……愛農重農、興農強農,深深牽挂。

  一個“懸崖村”,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惦念著。

  2017年全國兩會,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談到有關這個村的新聞報道:“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曾經的“懸崖村”,村民進出隻能靠峭壁上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藤梯”。

  2022年全國政協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聯組會上,總書記仔細端詳照片,看到昔日搖搖欲墜的藤梯已換成穩穩當當的鋼梯,總書記關切地問:“鄉親們都下來了吧?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

  為了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不畏嚴寒酷暑,不懼山高路遠,再忙也要擠出時間。

  “8年來,我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堅持看真貧,堅持了解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的實際情況……”

  最深的牽挂,最堅定的決心。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庄嚴宣告:“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脫貧攻堅連著鄉村振興這步更大的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現在從整個國家來講,實現了全面小康,接下來要走推進共同富裕、建設現代化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農村就是要推進鄉村振興,方方面面都還要芝麻開花節節高。”

  農業現代化咋實現?

  2020年全國兩會,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個特別的詞——當年在陝北黃土地上,鄉親們告訴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將來干活挑著金扁擔”。

  “‘金扁擔’,我把它理解為農業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總書記的目光看向更遠的未來。

  春光融融,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果園裡,果農們正忙著剪枝、清園。

  南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潤生記得真切:“去年10月,總書記來到果園裡,和我們拉心裡話,詢問種植技術、採摘方法、品種質量、銷售價格、村民收入以及如何發展蘋果種植和其他產業等,並關心灌溉和用水問題,稱贊說,‘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達118個,放眼廣袤鄉村,這十年,總書記考察過的小蘋果、小茶葉、小木耳、小黃花……一個個“土特產”變身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鄉親們的“金扁擔”越挑越穩。

  鄉村未來什麼樣?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總書記念茲在茲。

  山清水秀、雲霧繚繞,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村風景如畫。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把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搞好,你們是一個很好的樣子。”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向鄉親們、游客們拜年時高興地說。

  石椅村黨支部書記陳愛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后,農家樂又火起來,游客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紅火。”

  水變清、路變暢、網變快,公共設施提檔升級,“環境美”攜手“生活美”。正在書寫農業農村現代化答卷的村村寨寨,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9日 01 版)
(責編:楊光宇、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