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

方燕:“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

2023年03月07日07: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們都會提出大量議案建議。人大代表為什麼要提出這些議案建議?國家機關怎樣辦理這些議案建議?為什麼代表議案建議能夠把人民群眾的願望、呼聲轉化為國家法律、政策舉措?從3月3日起,人民網聯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單位,陸續推出《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系列短視頻,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以視頻形態展現人大代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有關國家機關高質量辦理議案建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2018年7月11日,強台風“瑪利亞”登陸福建,廈門市張先生在建材市場的店鋪被刮落的廣告牌砸塌,雨水灌入,損失很大。強台風過后,張先生前往公証處辦理賠付需要放入公証材料,發現現場需要取號排隊,但公証員已經外出取証。次日公証員到店鋪現場取証時,發現廣告牌已被建材市場管理人員挪走。公証員取証結束后,張先生又得知保全取得的飾品、照片等還需要進行整理、刻錄、沖洗,還需要再等兩個工作日才能取得公証書。辦理公証手續如此繁瑣耗時,讓張先生深感索賠之難,全國人大代表方燕也倍感不易。

作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監事長、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代表經過進一步了解和調研發現,全國已有3000多家公証機構、13000多名執業公証員,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社會人口流動性的增加、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傳統公証使用的人工面對面服務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百姓的公証期待,如需要現場受理、書面簽名等要求,常使身處異地、工作繁忙不便請假的當事人無法及時辦理。與此同時,社會對公証需求日益旺盛,公証業務數量逐年增加,紙質公証檔案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紙質檔案所佔用的資源越來越多。

通過深入調研,方燕代表認為傳統的公証方式存在不少問題。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因互聯網及實體行業信息化過程中所產生的部分新型公証業務難以運用傳統模式開展,公証行業難以充分發揮應有職能服務於時代發展。傳統公証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經手過程中常出現公証材料造假現象,導致接收公証文書的單位和個人需要對當事人提供的材料進行甄別、核實。實際使用過程中公証材料多人經手,人為偽造、變造公証文書的情形時有發生,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傳統公証文件是紙質文書,自身特點不宜長久保存和使用。紙質的公証文書很可能因打印、沖印色彩差而分辨率下降,電子簽名也可能因打印而導致數字簽名遺失,時間稍長,就難以辨別真偽,失去其本來的公証價值和意義。

方燕代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建議,加快公証行業信息化建設,給老百姓、用証部門帶來切實方便、高效的公証體驗,真正提高公証效率和質量,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盡快制定電子公証業務操作規范和技術規則,確保公証的公信力,更好發揮電子公証書的作用,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優勢。建立全國統一的公証行業電子簽名,對公証機構所出具的電子公証書進行備案及提供查詢核驗通道。推進統一的電子公証服務平台(如在線公証服務平台)及專項電子公証服務平台(如知識產權公証服務平台)的建設。同時,要特別注重對偏遠地區、貧困地區的引導推介,使電子公証的便利惠及更多老百姓及公証機構。

司法部高度重視方燕代表的建議,把推行電子公証及電子公証書作為公証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途徑,深入推進“互聯網+公証”服務,加快公証行業智能化建設,大力開展“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全國公証行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使用全國統一的公証管理系統,與自然資源部等實現政務信息數據共享,發布信息安全、檔案數字化等7個技術標准,啟動《公証程序規則》修訂工作,推進公証服務和現代科技應用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公証服務的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在司法部的大力推動下,各地公証機構積極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探索開展電子公証書、在線電子証據保全保管、債權文書網上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執行証書在線推送立案等創新服務,不斷改進公証服務方式方法,全面推動互聯網時代的公証工作創新發展,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認可,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年9月,南京公証處利用“公証雲”數據存管系統,及時審查、提取、固定權利人提交的數據形態的証據,使權利人的重要商標得到有效保護。2019年1月,杭州互聯網法院對淘寶起訴網店店主黃某某一案作出判決,該案定案的証據是一份電子公証書,這是全國首個法院認定電子公証書的判例。

經過數年不懈努力,公証機構可以依職權通過公証機關“存証版”取証系統使用拍攝、抓取等功能實時獲取電子數據進行取証,取証形成的電子數據存儲於該公証處數據庫,並由公証處以加蓋電子簽名的電子公証書形式、從法院提供給公証處的數據端口直接傳輸至法院電子証據平台,從而保障電子數據的原始性和完整性。當事人可以便捷地通過互聯網等手段在線辦理申請,公証機構通過信息化手段也可以進行在線受理、在線審核,並出具電子公証書。而且電子公証形成的電子檔案也使公証檔案保存和管理更為方便,極大減少了當事人與公証員的負擔,大幅提升了公証效率。同時,公証申請審查通過后,根據當事人需求,公証處既可以出具紙質公証文書,也可以出具電子公証書,電子公証書不受傳統紙質公証文書份數的限制,將大量節省紙張成本的消耗。出具電子公証書后,公証機構可以將電子公証書直接推送到當事人的電子郵箱或用証單位的信息系統,更便於公証書的接收、保存和使用。同時電子公証書具有便於核驗真偽的特點,同時,公証機構通過提供電子公証書在線核驗功能,使傳統紙質公証文書容易被偽造變造的問題得以有效解決,使假公証書無處遁形。

監制丨楊鴻光、謝婷、吳昊

策劃、統籌丨孫娜、田文昕、李佳

腳本丨康力

后期丨閆涵、趙靜怡(實習生)

配音丨鄭嘉豪

 

(責編:王珂園、秦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