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習近平主席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巴厘島峰會時間

行大道的中國

本報記者  杜尚澤  俞懿春
2022年11月21日07: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世界正在見証新的歷史。

  這是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席多邊峰會,地點在距離北京萬裡之遙的印度尼西亞巴厘島。

  東道國頗具影響的《雅加達郵報》有篇文章說,習近平主席此行已成為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的焦點,世界各國領導人爭相與這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領導人面對面溝通交談。

  歷史悠久的東方古國,山一程、水一程,開啟了她走向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中國的世界觀、世界的中國觀,共同交匯書寫新的故事。

  2022年11月14日至17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會晤,峰會會場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一個下午連續七場雙邊會見……佔全球2/3人口、近90%生產總值的世界重要經濟體領導人,在全球的聚光燈下。他們走進同中國領導人見面的會見廳,講述和中國的故事。

  峰會第三階段會議結束后,習近平主席回到下榻飯店。他的老朋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隨之趕來。這場延長到近一個小時的會見,也是讀懂中國、思考世界的一個窗口。

  “我們是今年2月份見過以后,到現在時間實際上不長,但是不長的時間內,這個世界可又發生了不少事情啊。而且有些事情是重大事件,是一些重大變化。”

  審天下之時,度微末之勢。習近平主席辯証指出“兩個看到”:“要看到世界上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都在加重,更要看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總是不可阻擋”。

  當此時刻,世界何去何從,中國何去何從。

  大道之行,行穩致遠。中國肩上扛著大國擔當:“我們必須以人類前途命運為重,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特別是大國應該以身作則,發揮帶頭作用,多為這個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世界,正深刻感知一個古老而現代的中國澎湃的活力和動力,深刻感知她給世界注入的信心和力量。

  抵達之后:兩個大國的對話

  習近平主席曾經形容,二十國集團就宛若一座橋,讓大家從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

  這些天的巴厘島努拉萊伊國際機場,來自四面八方的專機整齊列隊﹔海風輕拂的街道上,插著國旗的車隊疾馳而過。

  習近平主席下榻的穆麗雅飯店,成為一個焦點。

  被稱為“可能全世界的關注度都是最高的”中美元首會晤,如約拉開了帷幕。

  窗外的晚霞從海平面上緩緩褪去,寬廣的海洋連接著地球上的兩個大國。

  17時36分,兩國元首幾乎同時走進鏡頭。從左右兩側,走向彼此。拜登總統看到和習近平主席還有段距離,微笑著甩開臂膀跑了幾步,現場記者一片驚嘆。

  “你好!”“很高興見到你!”歷史的瞬間,就此定格。

  世界期待這一幕。在雙方交往的艱難時刻,各方關注這次會晤能否成為轉圜契機,矚目由此牽動的全球脈動。

  走向會見廳的途中,兩國元首不時輕聲交談。現場快門聲響成一片。

  一落座,拜登總統首先致開場白。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他記憶深刻:“我是副總統您是副主席的時候,我們曾經相處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多年來都有非常好的對話。”

  會見廳內氣氛友好,話題逐漸走向深入。拜登總統主動談到了“管控分歧”:“作為兩個國家的領導人,我們有共同的責任,要展現美中兩國可以管控分歧,防止競爭成為沖突。同時找到方式,在緊迫的全球議題上展開合作。”

  習近平主席一席話,言簡意賅:“我們上次見面是2017年的達沃斯論壇,5年多了。你上任以來,我們通過視頻會晤,通過通信通話,一直保持著溝通。今天我們實現了面對面的會見。”

  面對面,殊為不易。兩個大國的關系近些年來陰雨連綿,再加上疫情影響,兩國元首有三年多時間沒有面對面會晤了。

  把時間的鏡頭再拉長。從接觸、建交到如今走過50多年,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風雨兼程。習近平主席感言:“我們可以說,有得有失,也就是有經驗有教訓。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就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拜登總統專注傾聽,不時低頭記錄。

  習近平主席語重心長地說:“作為中美兩個大國的領導人,我們能起到一個把舵定向的作用,應該為兩國關系發展找到正確方向,而且推動中美關系向上提升。政治家要思考和明確的就是本國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也要思考和明確同他國、同世界的相處之道。”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習近平主席曾借此形容中美關系。“中美這麼兩個大國,沒有一些大的原則性共識是不行的。有了原則,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妥處分歧、拓展合作。”

  寥寥數語,方向已然明確,就是要找到正確相處之道,“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這一想法得到了拜登總統積極回應。兩國元首在會晤中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系指導原則,也就是戰略性框架。

  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台灣問題。習近平主席語氣嚴肅地給出定位:“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拜登總統就此表明立場和態度:“美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尋求利用台灣問題作為工具遏制中國,希望看到台海和平穩定。”

  此前,他多次向習近平主席表態“四不一無意”。細致觀察此次會晤,信號更為積極。有媒體將美方立場概括為“五不”“四無意”:

  “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

  行動力,中美關系的關鍵。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美方應將有關承諾體現在具體行動上,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希望美方將總統先生的承諾落到實處。”

  兩國元首商定,責成兩國工作團隊及時跟進和落實達成的重要共識,採取切實行動,推動中美關系重返穩定發展軌道。

  20時48分,會見廳的玻璃門打開了,拜登總統緩步走出來。3個多小時的會晤,遠超預期時長。在隨后召開的記者會上,他的一席話,傳遞了會晤的多項成果:“競爭不應轉向沖突”“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我絕對認為不需要進行‘新冷戰’”。

  盡管仍要觀察后續,但毫無疑問,巴厘島的這間會見廳,將中美關系的指針撥到了新刻度。而這一基調,為第二天開幕的巴厘島峰會也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外媒爭相聚焦,有樂觀預期,也有謹慎觀望。現年99歲的美國戰略家基辛格,親歷了中美關系風風雨雨,坦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他毫不掩飾對這次會晤做“架橋”努力的稱贊:“至少大門已經打開。”

  峰會期間:兩場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講話

  峰會召開前夕,印尼的喜悅中難掩擔憂。總統佐科談到了此次峰會之艱難,印尼報紙標題直抒胸臆:“來巴厘島請不要只是奔著吵架”。古特雷斯也向記者們表示,本屆峰會的召開時值“世代以來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刻”。

  一個大背景是“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世界經濟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就沒太緩過勁來,一度微現的復蘇勢頭又受挫。一場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無疑雪上加霜。超過百萬人失去生命,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

  因此,巴厘島峰會的主題定為“共同復蘇、強勁復蘇”,並把當前最緊迫的三件事作為峰會三個階段的議題,分別是糧食和能源安全、衛生、數字轉型。

  關鍵是找到病灶、開出藥方。

  15日上午,凱賓斯基飯店。峰會迎接儀式結束后,第一階段會議拉開了帷幕。

  世界渴望傾聽中國聲音。《共迎時代挑戰  共建美好未來》,習近平主席的發言,蘊含著強烈問題導向,昭示了凝聚共識的願景期許:

  “面對這些挑戰,各國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讓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一時代課題,共渡難關,共創未來。”

  第二天,第三階段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圍繞數字轉型議題作專題發言。也正像前一天,與會外國政要在隨后的發言中,不時引述或呼應他的觀點。

  兩場講話,“零時差”直抵全球。世界從豐富信息裡去讀懂中國的所思所想、所行所盼。

  回望新時代國際舞台上的中國方案,始終超越全球市場短期的起伏波動、國際關系短期的溝溝坎坎,登高望遠。此次峰會講話所彰顯的兩個視角,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脈相承的堅守。

  一個視角,聚焦發展。

  2016年的杭州峰會,當中國首次領銜全球經濟治理頂層設計時,第一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引領意義歷久彌新。

  5年后,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全球發展倡議問世,為全球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次峰會,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倡議,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

  新加坡《聯合早報》在會后評論這三點倡議:“為世界經濟復蘇指明方向。這是中國為G20、地區乃至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

  縱覽全球,發展事業受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嚴重滯后。有的國家仍固守冷戰思維,或者隻見“物”不見“人”、更不見“人民”。

  “我們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發展問題。”“不應該以鄰為壑,構筑‘小院高牆’,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切中肯綮。在挑戰疊加、危機四伏的當下,他提出了“建設全球經濟復蘇伙伴關系”這一概念,期待凝聚復蘇的團結力量,引發全球關注。

  西方學者稱贊:“習主席在G20峰會上展現了一個理性、負責任處理全球問題的中國形象。”

  另一個視角,聚焦發展中國家。

  這些年,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多次在國際場合亮明立場:“要理直氣壯堅持發展中國家的正義主張”。

  細讀兩篇講話全文,處處著眼於發展中國家的訴求和期盼。說到日子不好過,習近平主席強調“發展中國家首當其沖”﹔談到建設全球經濟復蘇伙伴關系時,他呼吁“始終想著發展中國家的難處,照顧發展中國家關切”。

  糧食、能源、債務,危機重生,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為迫切。習近平主席帶來的中國方案,有著行穩致遠的中國舉措、商量著辦的中國方式、言出必行的中國行動。

  “中方支持非洲聯盟加入二十國集團。”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仗義執言。塞內加爾總統薩勒在隨后會見時,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感謝中方為塞方和非洲國家提供的寶貴幫助,並第一個公開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倡議。”

  16日下午,巴厘島峰會宣言出爐,令很多人深感意外和驚喜。卻也從另一個側面深刻佐証,今天的世界對團結合作、穩定復蘇的強烈渴望。

  中國聲音融入峰會宣言的字裡行間。

  比如,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新助力”“共同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次日,這些主張寫入宣言:“支持在2030年前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並通過重振多邊主義應對發展挑戰。”

  再比如,宣言強調:“各國認識到數字互聯互通以及打造有利、包容、開放、公平和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的重要性。”這同習近平主席在前一天講話中的倡議高度吻合:“期待同各方一道營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今日之中國,在動蕩的時代裡堅定不移“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見者遠、聞者彰。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聽了峰會講話,感言:“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倡導團結合作應對全球挑戰,推動更加包容的全球發展,我完全贊同。中國始終是國際秩序的穩定力量。”

  雙邊時刻:兩個不忘初心的話題

  “主席你好嗎?”法國總統馬克龍15日一早就到了習近平主席下榻的飯店。

  習近平主席站在國旗前微笑著迎接他:“很好,我看你也很好。”

  馬克龍總統大步走上前,伸出手:“我很高興再見到您。”

  多邊舞台上的雙邊時刻,總有很多精彩瞬間。

  當天下午,荷蘭首相呂特走進會見廳,微笑著說:“今天我們是第二次見面。”

  習近平主席答得親切:“見縫插針吶。”

  峰會日程緊湊。15日,8場雙邊會見密集展開。16日峰會閉幕,習近平主席當天的會見一直持續到晚上9點多鐘。

  國旗有序更換,會見廳的大門開開合合。巴厘島的雙邊時刻,既有搬不走的鄰居,也有與中國距離最遠的國家。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朋友伙伴,留下了關於國與國之間如何相處的答案。

  有的是第一次面對面的新朋友。比如,韓國總統尹錫悅、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得益於此前的通話,有些一見面並不陌生。

  有的是一年內已經兩次見面的老朋友。比如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今年2月到訪北京,這次又同習近平主席在巴厘島相見。今年7月佐科總統訪華,時隔幾個月后雙方相聚印尼。

  峰會期間,一位位新朋老友不時走過來同習近平主席握手寒暄。雙方互致問候,表達了疫情期間不能多見面的遺憾,也期待著隨著疫情好轉更加深入地交換看法。

  今年、明年,恰逢中國同不少國家迎來建交“逢十”周年。

  會見廳裡,人們一次次推開歷史的厚重大門。雙方領導人談起建交初心,察往知來。

  “明年是中西建交50周年,我也常常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會見時,習近平主席撫今追昔:“半個世紀以來,中西關系健康順利發展,根本在於雙方秉持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建交初心,堅持走不同文化、不同制度國家友好相處的正確道路。”

  今年是中澳建交50周年。習近平主席感言:“中澳關系曾長期是走在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的前列的,值得我們珍惜啊!過去幾年,中澳關系遭遇困難,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總理先生就任以來,多次表示將以成熟的方式處理中澳關系,我非常重視你所談的意見。”

  阿爾巴尼斯總理回應道:“澳方願意秉持當年澳中建交初心,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精神,同中方共同努力,這些原則在今天依然很重要。”

  中韓建交30周年、中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50周年之際、中阿關系史上承前啟后的關鍵年份……回首建交風雲,歷史昭示未來。

  另一個初心,是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貢獻擔當。

  “中國應該對人類社會有更大的貢獻,更大的擔當。”這樣一種格局、這樣一份情懷,一脈相承。

  二十國集團成員都是國際和地區大國,開展的合作也具有強大地區撬動力和國際影響力。

  同歐洲幾位國家領導人會見時,習近平主席談到了中歐關系。對方紛紛表示,願積極促進歐中對話合作,為促進歐中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阿根廷是拉共體輪值主席國。習近平主席期待同費爾南德斯總統一道推動中拉論壇建設,深化新時代平等、互利、創新、開放、惠民的中拉關系。

  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多的大陸,中非友好跨越山海。如何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理念行穩致遠,習近平主席同來自非洲的領導人深入交流。

  中方支持南非明年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中方支持印尼當好明年東盟輪值主席國……話題在深入,“共同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破解可持續發展難題”。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

  務實合作,為雙邊關系夯基壘台。

  費爾南德斯總統談起今年2月訪華時,雙方商議的一些具體合作項目。如何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兩國元首有很多期待,親力親為予以推動。

  印尼是9年前習近平主席首倡“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地,勾勒了“一帶一路”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大寫意”到“工筆畫”,“一帶一路”在輪船的鳴笛、在碼頭的裝卸、在橋梁的建造、在田野的耕耘、在工廠的轟鳴中,正創造新的合作共贏的成績單。

  16日,受佐科總統邀請,習近平主席同他一道視頻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行。這條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在印尼幾乎家喻戶曉。佐科總統十分看重,多次到工地察看進度。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實力,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一帶一路”一頭聯通世界、不斷延展,一頭深深扎根中國。

  中國有古語:“執大象,天下往。”

  東南亞之行:兩個空前緊密的維度

  峰會期間,幾乎每一位外國政要,當見到習近平主席時,都會提到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盛會。

  很多國家已經第一時間發來了賀電賀函,此刻,他們都再一次表達心意,祝賀習近平主席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祝賀中共二十大圓滿成功,祝賀中共發展取得偉大成就。

  黨的二十大閉幕以來的這段時間,也是中國外交的高光時刻。外國政要紛至沓來。在巴厘島,一些外國政要也表達了期待,希望在合適的時間能夠到訪中國。

  “胸中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是習近平主席對外交工作的叮囑。國內、國際,兩個空前緊密的維度,彼此輝映。

  一個講述,多邊外交裡的中國印記。

  峰會講話時,習近平主席提到的兩個全球倡議,對應到國內,正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思想。創新、開放、包容、普惠等全球治理方案,恰是“新發展理念”的鏡鑒。

  再看峰會宣言中的這些措辭:“在應對疫情方面堅持人民至上”“推進更加包容、以人民為中心、賦能和可持續的數字轉型”“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願景”……熟悉的詞匯,走上國際舞台。

  另一個講述,是雙邊外交裡的中國治理。

  黨的二十大所擘畫的藍圖,有中國機遇,更有穩定和可預期的未來。會見時,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感言中國的這次大會,“為未來確定了非常明晰的道路,未來五年以及更遠的時間中國所要追求的目標已經明確”。

  “中國黨和政府的內外政策公開透明,戰略意圖光明磊落,保持高度連續性和穩定性。”中美元首會晤,習近平主席充滿哲思的分析,增進了雙方的戰略互信。

  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脫貧攻堅和共同富裕,以及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會見廳裡,習近平主席是中國故事的生動講述者,外國政要們饒有興致。

  “中美相處很重要一條就是承認這種不同,尊重這種不同,而不是強求一律”。

  “中澳關系走向成熟穩定,首先應體現在正確看待彼此的差異和分歧。”

  “意方不贊同陣營對抗,認為各國應該尊重彼此差異和分歧,加強團結,致力於對話交流,增進相互了解。”

  …………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雙邊會見中的這些對話,詮釋了中國古老的智慧:“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習近平主席夫人彭麗媛的文化外交,潤物無聲。

  15日,她出席了印尼總統夫人伊莉亞娜組織的峰會領導人配偶活動﹔16日,同伊莉亞娜進行會見。從精美的藤編、刺繡,彭麗媛看到了在擺脫貧困、生態保護等領域,中印尼加強合作的潛能。身著印尼傳統服飾的學生們用中文演唱《美麗的梭羅河》,歌聲悠揚。彭麗媛鼓勵她們努力學中文,成為中印尼合作的使者。

  世界渴望讀懂中國。

  多次來華訪問的馬克龍總統,對中國發展有著深刻觀察。他對習近平主席說,中國式現代化令人欽佩。

  一個昔日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國家,探索出了一條迥異於西方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也為世界其他國家的探索提供了借鑒。峰會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每個國家都想過上好日子,現代化不是哪個國家的特權。”

  有倡議,也有堅實行動。

  “構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關系”“構建穩定和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倡議”“數字創新合作行動計劃”“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一件件,一樁樁,踏石留印。

  “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都應為全球發展事業盡心出力。”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同古特雷斯會見時,習近平主席強調,各國應該說到做到,多晒成績單,而不是喊口號。古特雷斯感慨,很多國家作出的努力和中國無法相比。

  一個擁有5000多年璀璨文明的大國,一個歷經百年滄桑有著9600多萬黨員的大黨,當立志於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這注定是一場改變歷史、創造未來的不平凡歷程。

(責編:趙欣悅、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