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堅定歷史自信  把握時代大勢

張海鵬
2022年11月16日06: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為《復興文庫》作的題為《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的序言,我收獲良多,感想良多。

  編纂《復興文庫》,是黨中央批准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我有幸參加了《復興文庫》編纂工作,主持第二編的編纂,與各卷主編一起,經過3年努力和磨礪,完成了編纂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序言中指出,“這部典籍的出版,對於我們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時代大勢、走好中國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參加第二編的編纂工作,閱讀了這個時期的歷史文獻,我深切感受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中共一大召開時,全國隻有50余名黨員。在民國初期諸多政黨中,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小黨,不會得到社會的重視。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從高潮走向失敗。如何把握時代大勢,如何判斷社會發展方向?許多人是迷茫的。

  不被人看重的中國共產黨在社會的迷茫中把握住了時代大勢,始終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奮斗。為什麼能把握時代大勢?因為中國共產黨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能結合中國的實際,認清了中國的兩大問題:一個是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壓迫,一個是封建主義對中國的統治。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人民革命,首先要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改變這個導致中國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朝這個方向走就是時代大勢。中國共產黨以外,中國社會任何政黨(包括國民黨)和社會團體都不能認識這個時代大勢,不知道如何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

  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明確規定奮斗目標、制定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中國共產黨總能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審視國際國內形勢,發揮歷史主動精神,把握歷史方向,提出符合反帝反封建最低綱領的具體奮斗目標,引導人民包括各種政治勢力,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

  這方面最典型的體現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把握時代大勢、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努力。《復興文庫》第二編第五卷選編了這方面的大量文獻。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華政策逐漸明確起來。九一八事變后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發表譴責日本侵略的宣言。雖然還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仍然多次發表聲明和宣言,呼吁共同抗日。鑒於中日民族矛盾逐漸超越國內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抗日救國的“八一宣言”后,一直在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主動地調整階級關系。1935—1936年,中國共產黨把“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當作當前的主要口號加以推動,這就形成了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聯蔣抗日”的轉變。“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深得民心,變成了一二九運動的口號,變成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口號,變成了張學良、楊虎城可以接受的口號。

  為了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除了發布黨內文件,教育干部和黨員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政策,還反復向全國人民、各政黨、社會團體、一切軍隊呼吁,不分信仰、不分派別,一切不願意做亡國奴的人團結抗日、一致救國。在西安事變前,為了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共中央致函國民黨二中全會,向各黨各派發表通電,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還以中共負責人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名義,致函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宋哲元、陳果夫、陳立夫、邵力子、王鈞、朱紹良、宋慶齡、蔡元培、胡宗南、陳誠、馮玉祥、湯恩伯、王以哲等各黨各界各軍主要人士,鞠誠勸說“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表達紅軍願意開上抗日前線抵抗日本侵略的誠意。正是在這樣的推動和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37年七七事變后,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漸形成,實現全民族抗戰。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大勢,及時發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全國軍事的總動員、全國人民的總動員、改革政治機構、抗日的外交政策、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抗日的民族團結等十大主張,積極推動全面抗戰。接著,中共中央又致電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八項建議:用一切宣傳鼓動方法號召全國人民以中華民族必勝的信心、繼續動員全國武力人力財力物力為保衛西北保衛武漢而戰、繼續擴大與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繼續擴大與鞏固國民革命軍、繼續改善政治機構、繼續全國人民的動員、實施優待抗日軍人家屬等法令、組織抗戰的經濟基礎等。這些建議和措施,對於影響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作出有利於抗戰的決議起了重要作用,對於促進抗戰相持階段到來起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還在敵后開辟了廣大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政權建設,實施了“三三制”、減租減息等有利於調動各階層人民抗戰積極性的政策,形成堅不可摧的抗戰意志。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的局部執政,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執政能力的來源之一。《復興文庫》第二編第六卷用8冊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局部執政時期的文獻。

  《復興文庫》第二編的歷史文獻說明,中國共產黨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站在歷史正義的一方,站在歷史前進的方向,把握時代大勢,推動歷史前進的。正因為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克服萬難,中國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信任,力量也成長壯大起來,終於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這些歷史經驗對於黨和人民建設新中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復興文庫》是一部值得重視的歷史文獻,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走好中國道路的精神力量。這就是我們的歷史自信。

  (作者為《復興文庫》副總主編、第二編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6日 10 版)
(責編:白宇、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