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辦好自己的事丨牢牢端穩中國飯碗

2022年09月11日21:24 |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新聞
小字號

初秋時節,稻菽飄香,大地期待著又一季的豐收。

秋糧產量佔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穩住秋糧,對於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意義重大。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我們時刻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著力穩面積、提單產、強產能,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糧食生產實現連年豐收,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筑牢了“壓艙石”。

每年3月,我國胡蘿卜的主產區之一——福建省晉江市的冬春季胡蘿卜進入採收旺季,從田野到車間都是農民忙碌的身影。

豐收的背后,種植戶們對來年的用種仍有擔憂:“主栽品種都是國外進口的雜交種子,種子的價格不由我們說了算。”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蘿卜生產國,但規模化種植中的雜交種子長期依賴進口。“胡蘿卜種子的成本佔種植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能選育出性價比高的國產胡蘿卜品種,就能大大降低農民的種植成本。”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蘿卜遺傳育種團隊負責人庄飛雲說。

近20年來,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蘿卜遺傳育種團隊潛心耕耘,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雜交品種“中譽”系列,還收集保存了國內外胡蘿卜品種資源900余份,挖掘了一批耐抽薹、抗病等優異種質資源。

“有的國產品種已經比國外的某些品種更突出了,比如早熟性和口感品質上就做得很好。”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劉星介紹。目前在晉江市東石鎮種植的國產胡蘿卜品種,收獲期大大延長,在降低種植成本的前提下,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種植效益。

2022年4月11日,海南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觀察種子樣本。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

“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時強調,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這是一件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

2021年,一座新的大容量、自動化、現代化的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落成,容量由40萬份提升至150萬份。“這是全球單體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強的國家級種質庫。”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種質資源中心負責人介紹,“資源庫能夠滿足國家未來50年種質資源安全保存、精准鑒定、新基因發掘和育種的重大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216個制種大縣、區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設,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了95%,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

六七月份,皖北大地經歷了三次“換裝”:從小麥成熟期的紅棕色,變成機收后田間麥茬的土黃色,再到玉米苗和大豆苗漸漸長大的綠色。

“小麥畝產最高超過800公斤。”今年夏天,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種糧大戶徐淙祥種的小麥畝產再創新高。他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豐收的好消息。

“得知你家種植的小麥喜獲豐收,兒孫也跟著你干起了農業,我感到很高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

50多年前,高中畢業的徐淙祥回村務農,他立志不能像老一輩一樣任由庄稼種在地、收在天。“自己讀了不少書,不信就干不出個名堂來。”

徐淙祥四處向農技專家拜師學藝,硬是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鄉農技站站長,還被破格晉升為高級農藝師,成了當地響當當的種糧能手。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這些年,可是趕上了種糧的好時候,鄉親們勁頭更足了。”徐淙祥說,“好政策一個接一個,土地流轉后我種的田地面積達到1200多畝。種糧補貼更高了,最低收購價也提高了,還有農資補貼呢!”

“大禮包不斷,豐產又增收。”山東省夏津縣東李鎮種糧大戶張鳳利掰著指頭算賬,“小麥補貼每畝134元,種糧一次性補貼每畝5.72元。每斤小麥的收購價1.55元,比往年一斤高了三四毛。”

2022年9月7日,浙江湖州德清縣四都村菱塘,村民在水面採菱。

農民對農村有著深厚情結,熟悉農業生產發展規律,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參與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願,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這十年,我國不斷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著力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近兩年,為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中央財政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今年以來,已發放一次性補貼300億元,安排夏糧小麥促壯穩產補助資金60多億元,支持小麥搶種、促弱轉壯和“一噴三防”全覆蓋,再次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格。

眼下,東北肥沃的黑土地迎來了小麥的收割季。一望無垠的金色麥田,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馳騁,層層麥浪被卷入收割機,金黃的小麥一顆顆收入“囊”中。

在江蘇省射陽縣臨海農場,一台台北斗導航小麥無人收割機,在金色麥浪中齊頭並進,智能“吞”麥,精確“吐”粒。“今年小麥生產依靠智能農機,實現精確播種、施肥、施藥、灌溉和收獲,既省成本、效果又好,畝均產量能達到1200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22年8月28日,黑龍江北大荒集團江川農場,水稻割晒機在聯合作業。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四川眉山市考察時強調,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

在眉山市太和鎮永豐村村民王元威創辦的農機合作社裡,年輕的技術人員正在操作無人機,檢查剛剛從田裡掃描回來的稻秧長勢數據。通過在電腦上比對數據模型,工作人員就可以判斷是否需要調整管護措施。

耕作機有衛星定位、印刷播種機用來播種、聯合收割機收稻、大型烘干塔流水線烘干收儲……

目前,合作社從耕田、育秧、管護到收割、存儲,全流程都實現了現代科技和機械化規模作業,已經建成了三千多畝高標准樣板田。

永豐村在全省率先實現水稻“耕、種、播、收”全程機械化生產,今年全村的水稻種植面積5760畝,產量預計將增加8.8萬公斤。

十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迅速,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農機作業水平快速提高,農民從會種地變為“慧”種地。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機裝備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顯著提高。

2022年8月22日,安徽旌德縣興隆鎮三山村萬畝梯田裡水稻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在永豐村考察時,總書記笑著對村民們說:“永豐村,好名字啊。永豐永豐,永遠豐收!”

不僅永豐村,如今正值秋收時節,全國各地全力以赴提質增量,豐收成色足。

“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沃野千裡,書寫著金秋的希望。

總監制丨錢蔚 王姍姍

監制丨 張鷗

制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編輯丨劉欣顏

視覺丨江雨航

校對丨欒熙彥

(責編:袁勃、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