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領航中國)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
今年8月17日,遼寧沈陽皇姑區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區格外熱鬧。
在遼寧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來到這個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看看老小區有什麼新模樣”。
在居民李水家,習近平總書記同一家人拉起家常。這個始建於1983年的社區,居住著3000多戶居民。如今路平了,燈亮了,各項設施完善了,休閑健身設施也建起來了,大家心裡也亮堂了。談起這些年小區大變樣,一家人有說不完的話。看到他們日子和美興旺,總書記十分欣慰。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飽含深情。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最終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在新時代的十年裡,這樣的幸福與改善,真切地發生在大江南北:
在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唐宗秀家,“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好政策,哪來這些好福氣!”
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鎮生態移民村——弘德村劉克瑞家,“總書記對我說,‘鄉親們搬遷后,更好生活還在后頭’。”
在新疆疏附縣阿亞格曼干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如果總書記再來,我要給他獻上鮮花。鮮花象征著我們的幸福生活!”
…………
一句句幸福的表達,傾注了多少愛戴、飽含了多少深情!而對於共產黨人來說,“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為人民幸福而奮斗。”
人民是歷史性成就的邏輯起點,人民是歷史性變革的價值源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書寫著世所罕見的人間奇跡,描繪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斑斕畫卷。
堅持人民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013年3月,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剛當選國家主席不久,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記責任重於泰山。”
8年多后的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歷史性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堅定有力的話語,激蕩在每一位中華兒女心頭,也讓世界感受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的分量。
50多年前,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陝北高原當知青,在延川縣梁家河大隊一干就是7年。種地、打壩、挑糞……他什麼活兒都干,什麼苦都吃,和老鄉們甘苦與共。
離開梁家河的那天早上,院子裡早早擠滿了送行的鄉親。推開門的那一刻,習近平流下熱淚。“那個時候,我就說,今后如果有條件、有機會,我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間,有一次,習近平對時任正定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李亞平袒露心聲:“隻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備入‘苦海’的。”
先是帶領正定“翻身”,后在福建強調“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從浙江實施“八八戰略”到上海要求“做服務人民的孺子牛”,再到掌舵全中國造福人民……時光的一頁頁,記錄著習近平同志對人民的質朴感情,化為全黨的意志,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至高無上,就是“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懷仁堂。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6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表情凝重:“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在疫情來勢洶洶的危急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強音,“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小到出生30多個小時的嬰兒,大到100多歲的老人的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經濟社會發展有了堅實基礎。
對待生命的態度,檢驗著一個政黨的價值追求。得知東航MU5735航班失事,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提議“向遇難同胞默哀”﹔正赴歐洲訪問途中,得知江蘇響水發生爆炸事故,強調“全力搶險救援,搜救被困人員”﹔在西藏考察期間,時刻關注河南特大暴雨災害……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人民高於一切,生命重於泰山。
至高無上,就是“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
“總書記,您平時這麼忙,還來看我們,真的感謝您。”
“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桂林才灣鎮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做客。一段朴實的對話,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經濟層面筑牢“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一新發展理念的“根”與“魂”,政治層面突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文化層面“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社會層面強調“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生態層面強調“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10年來,“人民”二字,始終貫穿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追求“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全面深化改革,強調“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全面依法治國,指出“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10年來,“人民”二字,標定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價值核心。
至高無上,就是“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一早從北京出發,乘飛機抵達重慶,再轉火車、換汽車,翻過一座座山、爬過一道道梁,來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走進老黨員、已脫貧戶馬培清家,已是下午五六點鐘,總書記親切地招呼大家坐下來細細聊,“換了三種交通工具到這裡,就是想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我們在奔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扶貧工作做得怎麼樣。”
在貴州,總書記說:“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
在新疆,總書記說:“我來看你們,就是要驗証黨的惠民政策有沒有深入人心、是否發揮了作用。”
在江蘇,總書記說:“隻要是人民群眾歡迎、咧嘴笑的事,再難也要干到底﹔隻要是人民群眾不高興、撇嘴的事,就堅決不要干!”
…………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人民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真正得到了保障。
江西井岡山市神山村,巍巍山嶺上那個“點贊”的手勢,在金色晨曦中愈加璀璨,昭示著一個真理:人民至上,天下歸心。
緊緊依靠人民
“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隻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
“我們的勝利是千千萬萬的人犧牲換來的,這裡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
今年8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寧錦州的遼沈戰役紀念館。參軍160萬人,民工313萬人,擔架20萬副……支前館裡,一組“東北解放戰爭人民支前統計”數據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
習近平總書記感慨:“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遼沈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
正是深知“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賀詞裡動情地說,“新征程上,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都要緊緊依靠人民”。
正是深信“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隻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出歷史的強音:“偉大、光榮、英雄的中國人民萬歲!”
——緊緊依靠人民,就要堅持“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崇尚之、關愛之。
在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代表合影時,拉起黃旭華、黃大發兩位老人的手,請他們到自己身邊就座﹔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示意顫顫巍巍想努力站起來領獎的夏森不用起身,彎腰為她頒發獎章、証書……感人的一幕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英雄模范的禮贊,更是對人民群眾的致敬。
——緊緊依靠人民,“需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
10年來,習近平總書記53次參加全國兩會團組審議討論,聽取約400位代表委員發言。一次次坦誠交流、一次次深入互動,交匯著來自人民、源自基層的智慧,升華成中國的未來規劃、頂層設計,同時也為黨的創新理論的形成、豐富和發展不斷注入活水。
“十四五”規劃編制,也充分彰顯了頂層設計同問計於民相結合。
網民“雲帆”沒有想到,聽起來十分“高大上”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有自己的一份貢獻。2020年8月,“雲帆”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建言專欄上建議的“互助性養老”模式,很快就送到了文件起草組案頭,正式寫入了文件。
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為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7場專題座談會,參與者除了有經濟社會領域專家、科學家、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還有很多地方黨政干部、鄉村教師、普通勞動群眾。
沉甸甸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主持下,在一次次深入調研、廣集民智中找到破題的關鍵,在一場場座談交流中凝聚奮進的共識。
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也是問計於民的鮮活實踐,一個月內累計收到850多萬條網民建言。來自四面八方的金點子,通過網絡從基層直達中央。“好的方針政策都應該來自人民、順應人民的意願、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
縱目回望,始終如一。
“習書記從不在辦公室閑坐。”當年的正定縣委辦干部回憶說,習近平經常帶著縣委工作人員搞調查,“特別選在縣城大集的時候,在大街上擺上桌子,拉著來趕集的老百姓做調查”。縣委機關大門也總是敞開的,背著糞筐的老農徑直進來同習近平交談。
在福建,七下晉江,摸實情、謀發展,總結“晉江經驗”﹔
在浙江,多次調研,走山村、看農戶,提出抓好十個方面實事﹔
在上海,走訪基層,察民情、聽民意,汲取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的智慧﹔
…………
無論是在基層還是在中央,在習近平同志的心中,黨的領導工作的正確方法就是將群眾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又到群眾中宣傳解釋,將決策化為群眾的行動,並在群眾實踐中檢驗這些決策是否正確。
——緊緊依靠人民,就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以貫之,刮目相看!”2021年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時任閩寧鎮黨委書記張文頒發閩寧鎮榮獲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獎牌,並以8個字深情勉勵。
無數像張文一樣的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寧願苦干、不願苦熬”的觀念,鼓足“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的干勁,讓他們心熱起來、行動起來,推動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我們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史詩,是億萬人民一筆一畫書寫的。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要匯集和激發14億多人民的磅礡力量。
回望這10年的波瀾壯闊,從實現擺脫貧困的千年夢想,到貢獻“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從打贏防汛抗震救災的頑強斗爭,到抗擊百年不遇的世紀疫情,人民的支持參與,正是中國共產黨無往而不勝的力量之源。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民族,有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
不斷造福人民
“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老書記好!”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正定縣塔元庄村,一聲問候從圍攏過來的村民中傳出。總書記轉過身來,微笑著和大家握手。
“幾張方桌、幾把條凳,坐得很隨便,聊得很熱烈。”塔元庄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回憶起當時在村裡召開座談會的場景,那感覺就如同30多年前一次尋常下鄉座談,又讓大伙兒想起當年那個與大家“一塊干、一塊過”“很接地氣”的年輕書記。
“當干部就應當實實在在為鄉親們干幾件惠及長遠的實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常說的話。當年他任縣委書記時就是這樣倡導、這樣干的。”老縣長程寶懷回憶說。
上世紀80年代,聽說正定農民因為高征購,糧食不夠吃,頂著農業高產的帽子到周邊地區買薯干充飢,習近平憂心不已。他跑省進京,反映問題,通過調查核准,上級把正定的糧食征購任務減少了2800萬斤,為調整和改變全縣農業結構減輕了壓力,也給正定人民以休養生息的機會,此事至今讓正定人民感念不已。
從人民利益出發,把造福人民的實事辦實,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小事辦好,把造福人民的難事辦妥,這是一份情懷,一份承諾,一份使命。
越是偉大的夢想越能照進普通人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曾講起那個令他難以忘懷的梁家河。“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土窯裡、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我了解鄉親們最需要什麼!”“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回望歷史、環顧世界,沒有哪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需要”,是中國共產黨人衡量中國社會發展的標尺、定義時代進步的標識。
也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准。
十年歷史成就,十年偉大變革。舉世矚目的成績單裡,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
——“高了!”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實際增長78.1%,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50,老百姓腰包越來越鼓,人民群眾獲得感越來越強。
——“好了!”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增至87.5%。長江干流全線保持Ⅱ類水體,黃河干流到今年8月實現連續23年不斷流。
——“全了!”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2021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億人。
——“安了!”我國群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住房、環境、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都有政策措施最密集的覆蓋。14億多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富裕富足、揚眉吐氣,在960多萬平方公裡的美麗家園上有尊嚴地生活著、幸福地歡笑著、激情地奮斗著,充滿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中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國必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和諧安定。”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農”工作重心實現歷史性轉移﹔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意見,賦予浙江先行先試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探路的使命﹔
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安排﹔
…………
一項項部署,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猶記2012年11月15日,新當選的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牢牢植根人民
“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一個故事,跨越時空,輝映共產黨人的初心。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經過湖南汝城縣沙洲瑤族村,3名紅軍女戰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一半留給她,也留下了一段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共產黨就是“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一個榜樣,思君夜夜,把淚焦桐成雨。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當時13歲的習近平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被焦裕祿事跡深深感動,他說,“我當時正上初一,政治課張老師念了這篇通訊,幾次都泣不成聲……”
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直抒胸臆﹔到中央工作后,三入蘭考,提出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多次號召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對焦裕祿“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推崇備至。“直到我從政,直到我擔任縣委書記,后來擔任總書記,焦裕祿精神一直是一盞明燈。”
一雙手,歲月更替,照見本色依舊。
2015年4月3日,春風扑面,習近平總書記扛起鐵鍬,大步走向植樹點。這一畫面,和幾十年前在陝北梁家河扛鐵鍬干農活的鏡頭,跨越時間的長河重疊在一起。
同他一起植樹的群眾多年后還能憶起那些細節:“總書記一看就是干農活的老把式。”
2021年10月21日,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正在這裡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一塊示范田,俯身摘下一個豆莢、一撮一捻、仔細察看成色,順手將一顆大豆放進嘴裡,細細咀嚼:“豆子長得很好。”
這一幕,讓一旁的農技負責人羅守玉既驚訝又感到親切:“這是老農民才有的動作呀。”
在浙江工作期間,調研時不顧氣味難聞,撈出沼氣池裡的廢料進行觀察﹔2016年,井岡訪貧,打糍粑﹔2018年,汶川考察,轉磨磨豆……不經意間的自然流露,映照的正是歲月不改的人民情懷。
一雙腳,不辭萬裡,情系人民冷暖。
在正定工作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他走遍全縣25個公社、221個大隊﹔初到浙江,基層調研時間佔了他有效工作日的40%以上﹔擔任總書記,赴31個省區市考察調研,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從黃土地到黑土地、從呂梁山區到羅霄山脈、從零下十幾攝氏度到海拔4000米……時光忠實記錄下習近平同志夙夜在公、步履不停的堅實腳印,也讓人們感受到習近平同志矢志不渝、躬身為民的赤子情懷。
一個政黨,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人民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
正因為深知這一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5次黨內集中學習教育,實現了直面現實的“‘四風’整治”、政治生態的“集中淨化”、規范權力的“制度構建”,重建了黨群、干群之間的良性互動,重塑了一個政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正因為深知這一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市丹徒區永茂圩村考察時,74歲的老人崔榮海擠到人群前面,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總書記,您好!您是腐敗分子的克星,全國人民的福星!”
習近平總書記面帶笑容、語氣堅定:“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執政黨有什麼樣的作風,一個社會就呈現什麼樣的風氣﹔執政黨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一個國家就展示什麼樣的狀態。這10年,我們黨將作風建設視為黨群干群關系的“晴雨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緊抓不放、久久為功。調查顯示,2020年95.8%的群眾對全面從嚴治黨、遏制腐敗充滿信心,比2012年的調查提高了16.5個百分點。
“我是黨員,我先上!”“危急時刻,不正是黨員站出來的時候嗎?”一聲聲震撼人心的沖鋒號,響徹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迸發在地震洪澇等災害救援中,成為群眾心中最富有號召力的動員令。實踐証明,共產黨人牢牢植根人民,以身作則凝聚人民力量,解決問題才能勢如破竹,攻堅克難才能立竿見影。
邁上新的“趕考”之路,中國共產黨正帶領人民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故事。
“我們要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催人奮進。
心中裝著人民,手中握有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本報記者溫紅彥、姜赟、張煒、吳姍、崔璨)
相關閱讀: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11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