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跟著總書記學歷史|時代為卷 雲岡作答

2022年09月10日11:31 | 來源:大同日報
小字號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這是5月11日下午,習近平在大同市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岡石窟考察時指出

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發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大同市出台了《關於加強雲岡文化遺產保護和創建雲岡學的實施意見》,重點實施了文物保護、學科建設、學術研究、文化交流、文旅融合“五大工程”,堅持保護第一原則,深入挖掘雲岡石窟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雲岡的時代答卷。

保護第一,固本強基

大同城西北的武周山下,一代代雲岡人在這裡揮洒青春,保護這燦爛瑰麗的人類歷史文化遺產。如今,新一代雲岡人接過接力棒,不遺余力地將雲岡文化遺產和文化價值守護好、挖掘好,用實際行動讓雲岡石窟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這是5月11日下午,習近平在大同市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

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說,兩年來,雲岡研究院牢記領袖囑托,堅持科研立院,集中在科技保護、雲岡學建設、文旅融合上發力,努力把雲岡研究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學術研究高地,把雲岡石窟打造成為國家級石質文物保護科研引領基地、全國石窟寺考古研究區域中心、國家級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

壁畫修復室內,“90后”壁畫修復師張鈺明正屏息凝神地修復一幅壁畫。“這幅壁畫剛送來的時候是雜亂無章的一堆碎片,現在你看到的已是拼得差不多了,很快就修復完成了。”張鈺明說,“希望更多人能夠領略壁畫的魅力,感受雲岡之美,我們也會更加努力地幫助大家親近文物、感受文化、觸摸歷史。”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這是5月11日下午,習近平在大同市雲岡石窟考察時,向游客們揮手致意。

大同市強化歷史文化保護立法,加大雲岡石窟搶救性、修復性保護,推動數字化資源庫建設,完成雲岡峪歷史文化長廊景區總體規劃編制評審,大力實施文旅產業提升工程。2021年,雲岡研究院制定了《雲岡石窟文物保護工作“十四五”規劃》並穩步推進,完成了雲岡石窟第1至4窟、第11至13窟、第20至26窟、第38至40窟的保養維護,完成第19窟數字化採集項目,全部洞窟正式對外開放。

雲岡研究院還與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武漢大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展開文物保護新材料研究合作,逐步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石窟本體的保護工程中﹔建成了數字雲岡先進計算中心和各類文保實驗室,獲批了“省級石窟寺文物保護科研基地”﹔開展了20余種實驗室設備培訓,完成了力學分析實驗室和樣品制備實驗室設備安裝調試,成立了“山西省文化遺產保護院士科技創新中心”﹔召開了“絲路沿線石窟寺數字化保護研討會”“中國石窟寺文物數字化保護研討會”“數字雲岡聯合實驗室2021年度工作會議”“數字雲岡座談會”等學術會議,明確了未來雲岡石窟及全國石窟寺文物數字化工作的發展方向和重點課題。

▲雲岡石窟文保人員對石窟進行日常維護保養。

雲岡研究院承辦了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省文物局主辦的“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院士論壇”,通過院士和國內外文物保護領域科技人員的多層次深入溝通與交流,尋求文物保護科技瓶頸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同時“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落戶雲岡。

一個個成果令人振奮,一項項保護措施護佑雲岡。

雲岡學建設,如火如荼

2021年2月19日,雲岡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從“雲岡石窟”到“雲岡研究院”,少了“石窟”卻放大了“雲岡”的內涵,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大同市委市政府加強雲岡文化遺產研究保護、推動“雲岡學”的重大舉措。

“雲岡學”是以雲岡石窟現有文物為依托,集宗教、考古、美術、音樂、舞蹈、建筑、歷史、地理、民族、民俗及維修保護等諸多學科在內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總書記考察雲岡石窟后,“雲岡學”研究全面發力:學科建設、學術研究、文化交流......高起點推動“雲岡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大同大學成立“雲岡學學院與雲岡文化生態研究院”﹔在山西大學成立“雲岡學研究院暨北京大學——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中心”﹔在太原理工大學成立“雲岡學與文物保護研究院”。

大同市深挖雲岡文化內涵,創辦全國性學術期刊《雲岡學》,建設雲岡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辦雲岡石窟可持續發展與傳承研討會、第四屆中國大同北魏雲岡文化論壇等系列學術活動。

雲岡研究院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山西大學、敦煌研究院、龍門石窟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建立合作關系,在文物保護、石窟雕刻、考古發掘、藝術源流探討等諸多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取得顯著成效。

《雲岡石窟山頂佛教寺院遺址發掘報告》《聖地重新——雲岡百年復興展》和《雲林寺》3部學術專著陸續出版。

“聖地重新——雲岡百年復興展”,被國家文物局列為2021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雲岡石窟全集》被中宣部授予“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雲岡石窟窟前考古遺址發掘報告》《雲岡紋飾全集》《雲岡石窟志》《雲岡石窟分類全集》《雲岡研究院論叢》《雲岡石窟申遺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宿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等專著已經在整理編輯計劃出版。

雲岡文化推介活動、雲岡學專題研討會、魯迅藏石窟拓片藝術展、佛教考古系列講座、雲岡講解員集中培訓、公益性研學活動次第開展。

建設雲岡學實踐示范基地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新示范基地,為科研院所提供雲岡學研究實踐平台,鼓勵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積極參與雲岡學學科建設,形成在國際上、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雲岡學研究高地。

雲岡學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文旅融合,生動雲岡

每每回想起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岡石窟的情景,文創設計師王晨都會心潮澎湃。“文創產品對豐富旅游體驗、提升景區品牌形象有重要意義。以文創產品為載體,講述好雲岡石窟千百年來的故事,更是推動本土文化走出去的一張金名片。”

在保護的前提下,大同市實施文旅融合工程,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雲岡研究院先后建成了雲岡博物館、皮影演藝館、石兵美術館、雲岡美術館、陳雲崗雕塑藝術館、雲岡院史館、影視廳、雲岡書屋、雲岡文創等文化場館,進一步延伸了雲岡文化藝術。

2021年,結合等比例復制的雲岡第12窟,在浙江大學、上海寶龍美術館分別舉辦了“雲岡藝術大展”,開啟了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的步伐,“夢回雲岡”時裝秀在上海時裝周精彩亮相,榮獲“最佳呈現獎”並登上中國時尚雜志封面。探索開展的雲岡研學活動,被教育部列為“中小學生校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獲得中央專項公益金支持。

2022年,雲岡研究院籌劃建設“絲路樂器博物館”,對雲岡博物館進行改造升級,深入挖掘雲岡文物資源、文獻資料和文化元素,建設一流的雲岡學博物館,形成集文物陳列、文獻薈萃、文化教育於一體的雲岡文化交流基地。同時還增加了互動體驗式旅游項目,在現有的雲岡研學、皮影表演等基礎上,增加瓷器修復、壁畫繪制、魏碑臨摹、浮雕制作、瓦當拓印、古建筑搭建、VR體驗、考古遺址考察等形式多樣的互動式沉浸體驗項目﹔持續打造雲岡東山菩提藝術區,秉持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理念,利用工農業廢舊材料、機具等進行創新利用,豐富雲岡文化內涵。

今年, 雲岡研究院繼續舉辦中國與世界主題展覽和雲岡石窟藝術大展等雲岡學專題展覽,圍繞雲岡石窟樂舞題材開展雲岡文化時裝秀活動﹔積極推進建設教育部中小學校外研習基地,建立更加全面的雲岡研究院研學課程體系﹔進一步提升雲岡石窟以及雲岡學的知名度,傳承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加強文物活化利用工作,讓雲岡石窟時尚起來、生動起來。

雲岡人正在用智慧與行動賦予激活文化遺產的時代“芯”,創造雲岡文化的傳播“芯”。

記者 | 任翔宇

責編 | 王宇

審核 | 鄧琳

監制 | 劉雙英

(責編:王靜、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