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

現代農業發展底氣足、勢頭好(走進縣城看發展)

本報記者  陳沸宇
2022年08月26日05: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這幾天,隨著葵花籽陸續成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街巷飄香。滿載葵花籽的貨車,一輛接一輛駛進五原工業園區。過不了多久,多種經過深加工的葵花籽產品,就會擺上全國各地商超的貨架。

  五原縣葵花籽種植條件優越,年播種面積佔全國10%以上,產量佔全國14%左右,交易量佔全國16%左右。“目前,葵花籽為五原縣農民帶來人均近5000元的收入,佔縣裡農民人均年收入的40%左右。”五原縣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二珍說。

  2015年,五原縣與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三瑞農科向日葵科學院。截至目前,三瑞農科向日葵科學院已獲得17項發明和外觀設計專利,取得9個品種的授權,並建成入庫品系5600余份的向日葵種質資源庫。在此基礎上,五原縣培育了13家育種研發經銷企業,還建起3個農資交易市場,打通了葵花籽直通國內國際市場的平台。借助途經巴彥淖爾的中歐班列,五原縣葵花籽搭上了共建“一帶一路”快車,已累計外銷1150余噸。

  不僅是葵花籽,越來越多的現代農業產業正在五原縣結出累累碩果。地處河套平原腹地的五原縣,是內蒙古傳統農牧業大縣,一直以豐富優質的特色農產品名揚四方。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原縣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的富民強縣之路。

  “高標准農田建設,是五原縣現代農業提質升級的基礎。”李二珍介紹,近年來,五原縣耕地完成新一輪配套改造,灌排體系實現全級暢通。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高標准農田配套45.2萬畝,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

  在此基礎上,五原縣一邊全力穩定糧食產量,一邊積極推廣特色農作物種植。通過發展訂單產業,鼓勵種植戶與企業簽訂訂單,五原縣逐步建立起訂單化、合同化、規范化種植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以集約農業、品牌農業、高效農業、數字農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轉變。

  這兩天,五原縣勝豐鎮大田“燈籠紅”香瓜集中上市,種植戶張建軍胸有成竹。原來,早在香瓜還未成熟時,訂單就接踵而至。“多虧了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証這張‘身份証’,香瓜品質有保証,客戶自然就放心。”張建軍笑言。

  用手機掃描產品包裝箱上的二維碼,香瓜產地來源、農事記錄、農藥殘留檢測等10多種信息躍然屏上。五原縣農牧和科技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主任史建兵表示,通過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不僅能規范農戶的生產行為,還可以提高農產品品牌影響力。

  五原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底氣,不僅源於生產之變,更源於后續深加工鏈條的日益完善。

  出五原縣城向南兩公裡,便是五原縣的工業園區。園區產業主要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現入駐企業達162家,吸納就業人員1萬多人。“初級農產品在這裡加工后,平均增值50%以上。去年,整個園區的生產總值達到81.6億元,年增長率約5%。”五原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張玉忠說。

  近年來,五原縣已培育形成葵花、肉雞、肉羊、果蔬、玉米、奶羊六大主導產業,建成各類農牧業園區138個,累計結成農企利益聯結鏈條902個,輻射帶動農戶3.8萬戶,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五原縣現代農業發展勢頭正好。”五原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勇說,五原縣將持續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6日 04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