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瞭望丨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

2022年06月21日18:00 | 來源:《瞭望》
小字號

2021年7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並發表主旨講話 李學仁攝/本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天下一家”、命運與共,主張各國和衷共濟、建設光明未來。這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天下情懷和大國擔當,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天下觀的核心表達,體現了他深邃的歷史眼光、自覺的辯証思維和博大的天下情懷,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站立時代潮頭,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將中國自身前途命運同世界人民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從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出發,聚焦人類命運與共現實,堅持完善全球治理。從使命、理念到方案、路徑,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內涵豐富、體系嚴謹,既關懷當下和未來,又充滿思辨和力量,貢獻了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立足於回答“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有科學體系,有思想深度,有實現路徑,實現了歷史使命與時代主題的統一、民族精神與國際主義的統一、中國行動與世界發展的統一,展現了鮮明的使命感、科學性和時代性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隻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2021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牢牢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提出了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完善全球治理等關於世界建設的中國方案,形成了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天下觀。

全面、准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對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於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天下觀的三重邏輯

要准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天下觀的形成邏輯,需要先明確習近平總書記對“天下”的看法。

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人民怕的就是動蕩,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同年3月,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他指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並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議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指出,“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應該是一家人”,堅持“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重申世界建設的中國主張。

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倡議“世界各國人民要攜起手來,風雨同舟,早日驅散疫情的陰霾,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天下”的論述,強調“天下一家”、命運與共,主張各國和衷共濟、建設光明未來。這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天下情懷和大國擔當,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天下觀的核心表達,體現出他深邃的歷史眼光、自覺的辯証思維和博大的天下情懷,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從歷史看,是對五千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根植於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

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旨在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體現了對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和諧相處,對各國合作共贏、世界和平發展、人類命運與共的價值追求。這種追求,包含著“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世界建設願景、“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國家相處之道,包含著“和為貴”“言而有信”的交往准則、“計利當計天下利”的義利價值抉擇,也包含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高尚品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擔當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胸懷,展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和創造轉化。

從理論看,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新中國七十多年外交理念的繼承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倡導國家交往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探索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開創了同各國友好合作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強調世界歷史思想和人類命運與共事實,追求人類社會公平正義,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同時,致力於發展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致力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賦予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的時代內涵,拓展了獨立自主、和平發展道路理念,體現了堅持科學解釋世界、積極改變世界的實踐品格,從理論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也是對新中國七十多年外交理念的繼承和發揚。

從實踐看,是對“兩個大局”現實和全球性挑戰的思辨探索。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改革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同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面向未來,是合作還是孤立,團結還是分裂,拉手還是鬆手,人類社會面臨重大抉擇。發展的目的是為了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堅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等理念主張,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面對中國發展、世界建設和全球性挑戰所作的思考和應對,是致力於解決難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探索出的新的方案,體現了立足當下和未來,堅持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的坦蕩和擔當。

全面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天下觀的豐富內涵

站立時代潮頭,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將中國自身前途命運同世界人民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從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出發,聚焦人類命運與共現實,堅持完善全球治理。從使命、理念到方案、路徑,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內涵豐富、體系嚴謹,既關懷當下和未來,又充滿思辨和力量,貢獻了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中國智慧。

關於使命:堅持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以自強不息的奮斗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我們黨帶領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我們黨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秉承“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歷史底蘊,抱守“協和萬邦”“和實生物”的文化精神,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通過推動中國發展給世界創造更多機遇,通過深化自身實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並同世界各國分享,一如既往為世界和平安寧作貢獻、為世界共同發展作貢獻、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的:“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今天,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們這麼大的體量,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中國有信心,也更有力量。

關於理念: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總綱,習近平總書記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生態建設等方面著手,強調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在政治上,倡導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在安全上,倡導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在經濟上,倡導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文化上,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在生態上,倡導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自2013年提出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豐富發展。從提出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正確方向,到系統論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內容﹔從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到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從呼吁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到詮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正凝聚起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建設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這一重要理念不僅被寫入黨章、憲法,還被多次寫入聯合國等重要國際和地區組織的文件,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共識。

關於方案: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全球治理。隨著時代發展,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系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強調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決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堅決維護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換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積極參與制定海洋、極地、網絡、外空、核安全、反腐敗、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形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文明觀和全球治理觀等方案。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就是要實現各國經濟社會協同進步,解決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問題,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共同繁榮﹔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就是要摒棄冷戰思維、集團對抗,反對以犧牲別國安全換取自身絕對安全的做法,實現普遍安全﹔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就是要拒絕自私自利、短視封閉的狹隘政策,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就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就是要不斷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各國攜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要堅持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等等。這些方案,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也為堅持要合作不要對抗,要雙贏、共贏、多贏而不要單贏,不斷尋求最大公約數、擴大合作面,引導各方形成共識,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平台和力量支撐。

關於路徑: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構成“一帶一路”倡議,開創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新范式。

“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8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從美好願景變為實際行動,從重大倡議轉化為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大。截至2022年4月,全球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基本形成,中老鐵路建成通車,中巴、中蒙俄、中國-中南半島等經濟走廊以及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比雷埃夫斯港第二階段股權順利交割﹔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為全球基建拓展資金渠道。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11.6萬億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384.5億元﹔中歐班列開行1.5萬列,向沿線國家運送了146萬標箱貨物﹔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785.7億元,一批“小而美”的減貧、衛生、教育等民生領域援助項目落地見效。

從亞太到非洲,從歐洲到拉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加強經濟合作、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聯結天下進而溝通天下的“船”和“橋”。“一帶一路”的成功實踐,將習近平總書記秉持的“天下一家”“計利當計天下利”“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理念付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之中,將中國的發展同沿線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在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的生動實踐中,走出了一條互利共贏的康庄大道。

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天下觀的鮮明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立足於回答“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有科學體系,有思想深度,有實現路徑,實現了歷史使命與時代主題的統一、民族精神與國際主義的統一、中國行動與世界發展的統一,展現了鮮明的使命感、科學性和時代性。

立己達人,展現大國擔當。中華民族歷來有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的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個政黨都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人類進步大勢、順應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發展同國家、民族、人類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志存高遠、敢於擔當,著眼本國和世界,著眼全局和長遠,自覺擔負起時代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堅持以天下為己任,強調各國要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強調各國要在應對全球性風險和挑戰時擔負起加強合作的責任,和衷共濟、和合共生。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呼吁各國同舟共濟、合作抗疫,始終是團結抗疫的積極倡導者和務實行動派。2020年5月,中國率先提出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截至2022年5月上旬,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疫苗。這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立己達人、胸懷天下的領袖擔當。

系統科學,堅持知行合一。任何藍圖都不會自動變為現實,需要科學的武裝和腳踏實地的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出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胸懷“兩個大局”,提倡“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發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舉辦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讓“一帶一路”從“大寫意”步入“工筆畫”,“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強調“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舉辦進博會、服貿會等經貿盛會,主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重大主場外交﹔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成功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多邊會議,搭建起促進各國文明交流、共同發展新平台﹔切實完善全球環境治理,提出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等。從理念到平台,從倡議到現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科學、系統,超越意識形態藩籬、超越社會制度對立、超越發展水平差異,充分踐行了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與時俱進,把握歷史主動。當今世界,各國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然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寧。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從現實關切出發,依托我國發展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以卓越政治家和戰略家的開闊視野、時代站位,積極思考探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中國主張。習近平總書記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提出並闡述了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共建“一帶一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生態觀、合作觀和全球治理觀等,倡導“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讓人人享有安寧祥和”“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讓各種文明和諧共存,讓人人享有文化滋養”“讓自然生態休養生息,讓人人都享有綠水青山”。這些理念和主張,超越了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的界限,既繼承前人傳統又勇於實踐創新,還將隨著實踐不斷豐富發展,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天下觀的與時俱進,為解決世界困局貢獻了智慧力量、書寫了中國答卷。

建設更加美好世界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攜手建設更加美好世界,關鍵在行動。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將理論落到實處,持之以恆、腳踏實地,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情。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世界作貢獻。一個經濟運行更穩定、增長質量更高、增長前景更可持續的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是長期利好的﹔中國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堅持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為世界守住疫情防控的關鍵防線,為全球抗疫提供了信心、積累了經驗、樹立了典范。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推進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以實際行動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要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斗、以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推動人類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堅持胸懷天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從“本國優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狹小擁擠的,時時都是“激烈競爭”﹔從命運與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寬廣博大的,處處都有合作機遇。中國先哲老子講,“大邦者下流”。就是說,大國要像居於江河下游那樣,擁有容納天下百川的胸懷。堅持胸懷天下,就是要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就是要始終堅持和平發展,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就是要始終以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虛心傾聽世界的聲音,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

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當下,世界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各國人民都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公平與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民主與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我們要本著對人類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倡導者,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價值實現路徑的探索,把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具體、現實地體現到實現本國人民利益的實踐中去,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確理念指引。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各國單打獨斗的小船經不起風浪,地球村各國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我們要堅持“五位一體”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總路徑,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我們要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我們要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把“一帶一路”真正建成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不斷豐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開創共贏共享、發展繁榮、健康安全、互尊互鑒的美好未來。(劉穎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責編:楊光宇、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