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一門父子三詞客”

2022年06月10日08:10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了解當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等情況。讓我們跟著總書記的足跡,穿過歷史長河,走進“三蘇”的傳奇人生。

“一門三進士”

“一門三進士”,唐宋八大家獨攬三席,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蘇父子的佳話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三蘇祠正是三蘇父子的故居。元代改宅為祠,明末毀於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上模擬重建,是蜀中最負盛名的名人祠堂和古典園林。

蘇洵少時喜游名山大川,“游蕩不學”,27歲時,發誓讀透經史並教子成龍。“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三字經》的這幾句說的就是他的故事。

在蘇洵勉勵下,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勤學上進,同榜考中進士,名震京師。三蘇父子的人生經歷和他們的文學成就,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后世所景仰。

三蘇父子中最為有名的蘇軾,不僅享譽古今,而且名聞中外。在外媒評選的12名“世界千年英雄”中,蘇東坡是唯一一名入選的中國人。“眉山蘇軾”已經成為“世界東坡”。

如今三蘇祠成了后人祭拜先賢的人文聖地。作為現今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紀念三蘇的祠堂,三蘇祠擁有文物藏品上萬件,是國家二級博物館、4A級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氏文章擅天下”

“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是人們對三蘇父子文學成就的高度評價。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西出陽關萬裡行,彎弓走馬自忘生”……三蘇父子流傳后世的名句數不勝數。他們雖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稱“凝練老泉,豪放東坡,沖雅颍濱”。

酷愛文學的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將蘇軾稱之為“文藝大師”,在不同場合經常引用蘇東坡的詩詞名句。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2013年考察海南談起當地的生態時,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蘇東坡的這3句詩。

2014年在新疆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知識青年投身兵團的故事,也化用了蘇東坡的詩。他說:“蘇東坡詩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新疆有烤馕、抓飯、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咱們有充足的理由說‘不辭長作新疆人’。”

“揚不清,沉不濁”

“功廢於貪,行成於廉”,“薄於為己而厚於為人”。蘇氏一門家風篤厚,蘇洵蘇軾蘇轍三人皆留下大量與家風家教相關的文字、詩詞。

蘇軾曾在他的長子赴任時,贈他一方硯台,親手刻上硯銘:“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思予﹔以此書獄常思生。”

在醇厚家風的熏陶下,走出家鄉的三蘇父子以天下為己任。尤其是蘇軾,“身行萬裡半天下”,哪怕命運多舛,依然堅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天心原有屬,任憑他千磨萬煉,揚不清,沉不濁,父子兄弟依然風雨共名山。”后人對三蘇父子的仰慕,不僅因為他們的才學,更因為他們的人格魅力和醇厚家風。

優良家風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推崇的,他多次引經據典,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抓好家風、廣大家庭弘揚優良家風。蘇軾那些蘊含著立身行事哲理的名句,總書記也經常信手拈來。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引用了蘇軾在《思治論》中的這句話。意思是,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蘇軾的這一名句,勉勵青年要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三蘇余韻,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輝!

統籌:崔士鑫

撰文:岳小喬

策劃:杜尚澤

編輯:衛然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李學仁、申宏,視覺:賴向東、畢曉洋)

(責編:宋心蕊、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