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典”亮新時代︱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2022年05月31日08:38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經據典、援古証今,賦予典故鮮活的時代內涵,深刻闡釋中國共產黨初心如磐、歷久彌堅的精神密碼。央視網《天天學習》特別策劃“典”亮新時代系列,與您一起學習領會。

【釋義】

由詩題可知,這是首題壁詩,為晚唐詩人杜荀鶴為其侄子所作。

首聯“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是說面對動蕩時局,侄子雖然處境困窘,卻能謹守禮道,勤奮修業。句中兩個“窮”字含義不同,“居窮”的“窮”指“窮困”,“道不窮”的“窮”作“窮盡”講。頷聯“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兩句形成對比,“干戈”借指戰爭,“禮樂”指儒家所遵奉的道德規范。意思是,故鄉雖處戰亂,侄子卻能靜心研學、修身養德。頸聯“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由人及景,再現了侄子伏案苦讀、硯池筆耕的修學情景。尾聯“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意思是說,年少時勤奮努力必將終身受益,歲月匆匆,切莫懶惰懈怠,虛度光陰。這既是詩人對侄子的勉勵之詞,也是長者的人生感悟。

品讀全詩,其意也深,其情也真,循循善誘,語重心長。

【解讀】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廣大少年兒童隻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本領,將來才能成為可靠、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少年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期”和“黃金期”,其最大特點就是易於接受新事物,在此期間養成勤奮學習的好習慣對其今后成長至關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通過讀書學習來增長知識、增加智慧、增強本領,是新時代每一位少年兒童成長的必由之路。

2015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時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費午餐,幸福不會從天而降。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於勞動和創造。時代總是不斷發展的,等你們長大了,生活將發生巨大變化,科技也會取得巨大進步,需要你們用新理念、新知識、新本領去適應和創造新生活,這樣一個民族、人類進步才能生生不息。從現在起,你們就要爭當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於創造的小標兵。”

廣大少年兒童要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讓勤奮學習成為少年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人生搏擊的能量,努力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見証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在星星火炬指引下,在黨的陽光照耀下,廣大少年兒童正勤學向上、刻苦磨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准備著。

(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責編:袁勃、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