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一脈茶香生深情——浙江白茶苗扎根黔湘川山村增收脫貧記

2022年04月30日11:30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 題:一脈茶香生深情——浙江白茶苗扎根黔湘川山村增收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何玲玲、方問禹、蕭永航、周楠

4月初,浙江安吉黃杜村收到了四川省青川縣寄來的新茶,包裝上寫有“一片葉子感黨恩,青川白茶敬親人”字樣。為了感恩捐贈茶苗之情,青川縣受捐農戶將首批採摘的白茶贈送給“浙江親人”品嘗。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提出願意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他們的做法,強調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青青白茶苗,濃濃幫扶情。經過近四年努力,浙江千萬株捐贈茶苗已經在貴州、湖南、四川等3省5縣扎下深根,今年全部進入豐產期。這些捐贈茶苗正在更多山村續寫“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千裡之外,“捐贈苗”扎下深根

25日早6點,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志強村“白葉一號”茶園裡,50歲的土家族村民王曉蓉開始了一天的除草工作。

“今年承包的5畝多茶園剛採完茶,茶青就賣了1.6萬元。”她認為,這茶樹剛種下去3年多,接下來自己管護經驗不斷積累,效益還能更好。

中寨鎮志強村村民採摘“白葉一號”新茶。(採訪對象供圖)

中寨鎮曾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地無三尺平”,農戶長期以在小塊坡地上種植玉米、紅薯等為生,收入微薄。當地海拔高、雲霧多,有種茶的傳統,保留了不少古茶樹,但沒有形成促農增收致富的產業。

2018年底,來自浙江安吉黃杜村的360萬株“白葉一號”捐贈茶苗落戶在中寨鎮志強村、三會溪村、大宅村,建成茶園1200畝。三年多來,在村民精心管護下,這些茶苗扎下深根、枝繁葉茂,今年開始顯現經濟效益。

四川省青川縣的受捐茶農,也迎來了白茶初採。2018年、2019年,黃杜村累計向青川縣捐贈茶苗540萬株,在青坪、固井、瓦礫3個村建成白茶基地1517畝。

“白茶賣了3萬多元,算上平時在白茶基地的務工收入,一年下來到手五、六萬元!”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村民強錫香一邊在加工坊觀察師傅炒茶,一邊向記者算起了種植白茶的效益。

她說,以前種玉米、土豆要靠天吃飯,一天天累得受不了,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幾個錢,遇上不好的年頭還要倒貼。自從種了白茶,家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在銀行還有了存款。

2022年青川縣“白葉一號”茶葉開採儀式。(採訪對象供圖)

記者了解到,黃杜村捐贈的茶苗今年全部進入了豐產期。截至4月25日,3省5縣6217畝“白葉一號”茶園共計採摘鮮葉6.5萬余斤,產值超過770萬元,帶動2064戶、6661位村民人均增收1150元。

感恩奮進,小山村面貌煥新

湖南省古丈縣默戎鎮翁草村是苗族聚居村,2018年村裡種下150萬株“白葉一號”茶苗。2019年春節回鄉時,常年在外打工的苗家小伙石澤輝聽說了這事,覺得是個機會,決定留在村裡發展。

“傳統村落遇見現代白茶,圍繞特色苗寨、民宿體驗、基地觀景等主題,能撐起茶旅融合產業。”石澤輝說,今年村裡採摘的2000多斤白茶鮮葉加工成400斤干茶,預計銷售收入35萬元,但這還只是全村致富的第一步。

湖南省古丈縣默戎鎮翁草村村民採摘新茶。(採訪對象供圖)

茶苗扎下根,農戶的“創富勁”也跟著日夜生長。翁草村黨支部書記石流堂頗有感慨,這幾年村裡最喜人的變化,是村民多在想方設法增收創富,展現出感恩奮進、勤勞致富的嶄新面貌。

翁草村已經有了5棟民宿、3家農家樂、1家苗家酒坊,村集體還注冊2個合作社、1家公司。村裡以受贈茶苗入股合作社,與村內勞動力簽訂勞務用工合同,引導村民勞動致富。

茶苗效益好,帶動白茶種植面積持續擴大。記者了解到,接受茶苗捐贈的3省5縣目前累計推廣種植“白葉一號”茶園超過3萬畝,不少外出打工村民也選擇返鄉創業就業。

除草、施藥、上肥、剪枝……在浙江茶葉技術人員指導下,36歲的中寨鎮志強村村民張穩掌握了茶園管理多個環節技術。他說,最難的是判斷茶葉病虫害,有時無法用肉眼看到,不同季節也不一樣,這些都需要不斷學習。

“這幾年家鄉變化真大,以前村裡路都沒有,現在路像蜘蛛網一樣,外地人進村還要靠導航。”張穩笑著說,前些年在外省服裝廠、皮帶廠打工,心裡總無法安定,現在家門口學一門技術,有信心能創一份事業。

讓一片葉子再富一方百姓

“等這裡採茶季結束,我就帶農技專家過去,看看你們打算擴種茶苗的地。如果條件合適,馬上安排茶苗。”以漫山遍野的茶山為背景,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與翁草村黨支部書記石流堂打了一通視頻電話。

依托白茶產業,2021年黃杜村村民人均收入超過6.4萬元,有“中國白茶第一村”美名。

浙江安吉縣黃杜村2022年新茶採摘景象。(採訪對象供圖)

讓一片葉子再富一方百姓。浙江安吉縣持續發力,著力探索一條“捐得准、種得活、長得壯、產出高、銷路好”的白茶產業幫扶路徑。

記者了解到,安吉縣成立了以黃杜村黨員和農民“土專家”為主體的“一片葉子”技術指導志願服務隊,累計派出97批561人次的干部和技術人員赴受捐地開展指導工作,並在重點節氣、重點時段向各地發放書面指導性意見材料,在重點地區派員長期蹲點駐守指導。

“浙江的專家來青川指導時都是實地教學,沒有一點架子。即使在微信上詢問也是隨時回復,遇到問題還會視頻連線解決。”強錫香對記者說,她不僅要學白茶種植技術,還要學習這種“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帶動更多村民共同富裕。

2021年5月,黃杜村牽頭成立“白葉一號”鄉村振興黨建聯盟,與5個受捐茶苗的村黨組織開展支部結對,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互助機制,探索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記者從安吉縣委了解到,未來三年,安吉縣計劃再捐贈1萬畝“白葉一號”茶苗,通過專業技術模式、產業經營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輸出,進一步做好“先富帶后富”工作。(參與記者:吳思)

(責編:宋心蕊、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