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都是靠勞動換來的
——來自涉疆新聞發布會的聲音

針對美國國土安全部近日將舉行“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公開聽証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8日舉辦涉疆新聞發布會,以視頻連線方式邀請專家學者、新疆基層群眾講述親身經歷,正本清源、批駁謬誤,進一步揭露美西方涉新疆謊言和謬論。
“新疆始終把尊重勞動者意願作為制定勞動就業政策的重要依據,確保各族勞動者能夠自主自願、心情舒暢地生產生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貴相表示,所謂公開聽証會籠絡一批根本不了解新疆事實的所謂“証人”,討論防止中國“強迫勞動”商品進口到美國的措施,試圖為打壓新疆的圖謀披上“法治”外衣、戴上“公正”帽子,掩蓋美國以國內法形式實施“長臂管轄”的“黑手”,這充分表明了美國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的虛偽性和荒謬性。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不斷以新疆存在所謂“強迫勞動”為借口,對新疆企業制裁、打壓,新疆伊犁卓萬服飾制造公司人事主管艾麗達·吐爾阿合買提對此十分憤慨。
“美國誣稱我們存在‘強迫勞動’,並出台制裁措施,是極其荒謬的,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根本不存在所謂‘強迫勞動’的情況。”艾麗達·吐爾阿合買提說,公司的產品遠銷海外,320位員工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錫伯族等6個民族,“員工們自願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這充分保障了員工權益。”
正是新疆棉花種植的季節,溫宿縣棉農馬木提·達吾提的3000畝棉花地正在播種。“去年我種棉花掙了近300萬元,棉花是我們的致富‘花’。”馬木提·達吾提說,在機械化種植的幫助下,種植、採收的效率提高了,收入也更高了,“採棉機整整齊齊地排成一行,幾個來回就能收幾噸,遠比人工採摘來得快。”
新疆南疆地區人口眾多、就業崗位較少,轉移就業成為一種重要的就業方式。新疆拜城縣的米熱古麗·玉山的父母、姐姐都是紡織工人,受家人影響的她大學畢業后通過網絡求職成為新疆中泰海虹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的一名紡織工人。“現在我一個月工資4200多元,一年的收入比之前家裡種地的收入還高。”
同時,在政府幫助下,新疆許多年輕勞動者在經濟發達省份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工作的第一年,我就攢下了幾萬塊錢,給爸爸媽媽買了新的電動車,給家裡買了幾隻羊。”來自新疆麥蓋提縣的阿依努爾·艾買爾2020年通過村裡應聘到湖北省武漢市一家電子廠工作,短短一年多時間,她從一名初學者成長為技術能手,同村百余位年輕人在她的影響下也走出家鄉,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勞動是天經地義的事,幸福生活都是靠勞動換來的,不是靠天上掉餡餅等來的。”徐貴相說,長期以來,新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族群眾勞動就業問題,實施積極的勞動就業政策,多渠道增加就業,千方百計穩定就業,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保障勞動者就業權利,使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我們奉勸美國一些政客,不要關起門來、閉著眼睛、捂著耳朵搞那些所謂的‘聽証會’,如果要聽証,就聽聽新疆2500多萬各族群眾怎麼說,看看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怎麼樣,不要再玩弄自欺欺人的把戲了。”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8日電 記者顧煜、周生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