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江西南昌:

在中部崛起中作示范勇爭先(新氣象  新作為)

本報記者  鄭少忠  周  歡
2022年03月24日05: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南昌東湖區景色。
  李森林攝

  南昌紅谷灘區夜景。
  (資料圖片)

  春日的南昌市南昌縣鳳凰溝景區玉蘭花競相綻放,吸引游客前往春游觀賞。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提出了“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要求,這是對4500多萬贛鄱兒女的殷殷囑托。作為省會城市,625萬南昌兒女率先“作示范、勇爭先”。

  過去5年,南昌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位列全國省會城市前列。2021年,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18.7%,高於全國7.3個百分點,位於中部省會城市前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7.4%,高於全國4.9個百分點﹔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8490家,同比增24.2%,民間投資同比增26.4%,均高於江西全省和全國平均數……

  近日,記者到南昌多個縣區採訪,處處感受到豫章故郡的新變化。

  

  江豚回來了——

  “給南昌生態環境打了個高分”

  “翻滾、點頭、噴水,十多頭江豚,時而躍出江面,時而潛入水中……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最近又頻頻出現在南昌市東湖區揚子洲的贛江段了,最多的時候竟然有20多頭!

  “過去在江裡捕魚,江豚是‘稀客’﹔現在上岸了,江豚反而經常能見到了。”說起江豚,40年以捕魚為生的郭細根興奮得很。

  “江豚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是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它對水質和環境要求極高。”江西省科學院院長宋德雄說,“何止是江豚?近年來包括麋鹿、候鳥、桃花水母等珍稀動物在南昌‘海陸空’全方位出現了,這是給江西、給南昌生態環境打了個高分,這個高分很不容易,也很客觀。”

  江西水系發達,南昌水域幾近佔全市面積的30%。2020年1月起,長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陽湖區域全面禁捕﹔2020年5月起,贛江和撫河南昌段全面禁捕……退捕任務重、禁捕范圍廣,江西省自我加壓,南昌市、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細化各項措施。新建區出台26條措施,對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實行精准幫扶﹔進賢縣、青山湖區著力構建退捕區域環境、生態、資源持續向好長效機制﹔安義縣、青雲譜區加強市場監管,嚴防禁捕禁撈漁獲物進入市場、流向餐桌……江西提前一年完成退捕禁捕等工作,實現漁船處置完成率、漁民退捕率、適齡漁民參保率、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漁民就業率4個100%。

  南昌加強對鄱陽湖、贛江等河湖及岸線管理保護,堅持修復水域生態環境。2021年,贛江、撫河南昌段斷面水質優良率穩定達到100%。

  治水功夫既在水裡,又在岸邊,更在天上。南昌市以水環境治理為切入點,立體推進水土氣綜合整治,單位生產總值能耗5年累計下降20.3%。南昌開展全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全域排查清理,實現工業固體廢物閉環監管﹔建立可視化、智能化監控體系,做到全過程追溯﹔加強農村環境面源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3%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

  南昌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近年來,南昌通過“通報+考核”督促各地落實主體責任,“幫扶+規范”推動廢氣治理水平持續提升,“解析+補充”完善空氣質量監測機制,“補貼+復核”深化燃煤鍋爐專項整治,“網格+技防”嚴格落實露天焚燒污染管控,“巡查+督導”鞏固城市揚塵污染治理,“應急+聯防”強化夏季臭氧應急管控落實落細。2021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1%,臭氧濃度同比下降8.8%,空氣質量優良率91.5%,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90.9%,空氣質量連續4年達國家二級標准,在全國省會城市持續領先。

  頭部企業落戶——

  “暖心爽心辦事的氛圍逐步形成”

  全球領先的手機ODM(原始設計制造商)——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勤”),繼2017年在南昌投資40億元、當年實現營收105億元后,2020年又追加投資100億元,布局華勤千億智造生產基地、千億配套產業基地、千億品牌物流結算中心“三個千億級產業計劃”。

  “來自全世界的訂單滿滿,效益真不錯喲。”南昌華勤電子總經理高堯升自信地說,公司已將筆記本電腦生產線及相關訂單全部轉入南昌。華勤、龍旗、天瓏3家全球手機ODM頭部企業落戶南昌,並實現多項產品出貨量全球第一。

  高堯升的自信源自訂單,更源自南昌營商環境的改善。自江西聚焦整治“怕慢假庸散”以來,南昌舉全市之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從前年全省第六躍居2021年的全省第一。

  江西全省率先上線運行“四級一體”政務服務平台,市、縣、鄉、村政務服務實現全覆蓋。全面推行“企業開辦首套印章政府買單”惠企新舉措,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全省首創司法風險動態防控系統,防控系統實現對“立審執”環節中76個主要程序性辦案風險點的監控。全省設立“惠企政策獎補資金”專用賬戶。

  5年來,南昌取消行政權力298項,下放行政權力514項。累計為企業減負1300多億元。全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從1.59%提高到1.95%,高新技術企業從345家增加到2054家,市場主體從35.76萬家增加到47.74萬家,企業網上辦事、不見面辦事的比例從今年的65%提高到2022年的90%以上。

  “營商環境隻有更好,沒有最好。”南昌市委副書記、市長萬廣明說,南昌筑巢引鳳抓營商環境,培育市場主體,集聚產業涵養財源,“辦事不用求人,依法依規辦事、便捷高效辦事、暖心爽心辦事的氛圍逐步形成。”

  精氣神提振起來——

  “干部把身子扑在一線”

  “沒想到這老頭子‘待崗’了還干的這麼帶勁!”說起58歲從西湖區政協主席退下來的唐於祿,老伴黃芳嘴上嗔怪,滿眼盡是愛憐。

  為老百姓服務永遠不會“待崗”。為解決老舊小區老人“上樓難”,唐於祿暗下決心,要發揮好政協委員優勢,通過民主協商探索出一套機制。

  “錢怎麼出?”“怎麼審批?”“如何維護?”……居民積極出題,職能部門認真答題。一年多來,西湖區完成加裝電梯7台,正在施工5台,摸清意願數31台。

  老同志激情不減,新同志勇挑重擔。

  周圍的人都沒想到,34歲的“小秀才”陳金亮解決了征遷難題。去年7月,相貌儒雅的陳金亮調任南昌縣富山鄉鄉長,剛一上任就接到563.66畝的南昌小藍開發區項目用地征遷任務。

  “第一次進村,就被群眾罵回來了。”陳金亮嘿嘿笑著說。陳秀才憋著一股勁,帶著干糧和水還有幾本書進村。白天村民忙,就晚上去,一戶一戶講政策,碰上家裡有小孩作業不會的,他就坐下來幫著輔導作業……一次不行,兩次、三次,最多的一家去了20多趟。幾個月下來走壞了2雙鞋,他硬是把7平方公裡的清湖村走了幾十遍,30多戶拆遷戶簽了字。

  “這樣的干部辦事講公道,我服。”村民殷火根說,“以前為了多拿點拆遷款,刁難了陳鄉長。鄉裡把工作做到這份兒上,再刁難就對不起政府,對不起自己良心了。”殷火根痛快地簽了字,清湖村也提前一個月完成征遷任務。

  “這次基層換屆后,村兩委班子中致富能手、35歲以下人員、大專以上學歷人員比換屆前分別增加了81.91%、176.49%、59.12%。社區兩委班子中35歲以下人員、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分別佔41.11%、72.52%。”南昌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現在‘走讀’干部少了,‘住夜’干部多了﹔挂空擋的干部少了,拉滿弓的干部多了。”南昌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絕大多數干部把身子扑在一線,想干事、能成事的氛圍越來越濃。”

  “南昌正處在厚積薄發、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期,更要率先‘作示范、勇爭先’,再展英雄城雄姿。”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李紅軍說,隻要保持這樣的精氣神,南昌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責編:袁勃、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