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習書記邀請我們到縣委會議室座談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二十六)

2022年03月14日16:54 |
小字號

編者按

2020年5月至7月,本報曾連續刊發《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採訪實錄共25篇,當年11月,包含這組採訪實錄全部內容的《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結集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引發了全國廣大青年的學習熱潮,很多高校把這一系列採訪實錄作為大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活教材,通過思想政治課、組織生活會、主題黨團日等機制,自發開展線上線下的學習活動,掀起了“青年大學習”的熱潮。

第一至第二十五篇系列採訪實錄刊發、出版以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集美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多所高校與編寫組聯系,希望將習近平同志來到學校調研考察,尤其是關心指導大學生的故事納入系列採訪實錄﹔更有一些曾經得到習近平同志關懷幫助的“當事人”寫信給編寫組,回憶當年習近平同志以誠待人、言傳身教的生動場景,提供照片、信件、實物等珍貴資料,表達了與讀者朋友們尤其是青年大學生交流分享的強烈願望。

應這些高校和當事人的熱切要求,編寫組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訪談,對相關材料進行了整理,形成了“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採訪實錄。

第二十六至第五十篇系列採訪實錄,既有從1984年至2021年、貫穿37年的時間線,也有從縣到市到省、橫跨全國東西南北中的空間線。從暑期邀請正定籍返鄉大學生到縣委會議室座談,到農歷小年赴天津大學學生宿舍與同學們“侃大山”﹔從連續12年資助貧困失學兒童圓大學夢,到給北京舞蹈學院“民間舞專業福州定向班”學員送電視機﹔從多次深入高校給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省情報告,到與同學們聊“理想、價值、人文精神”﹔從多次出席同學們的讀書會、主題沙龍,到點贊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故事,催人奮進、感人至深。

一個個故事、一段段回憶、一幕幕情景,無不閃耀著智慧的火花,體現著情感的溫度,彰顯著思想的偉力,與2020年5月至7月刊發、11月出版的《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中的25篇採訪實錄相輔相成、相互補充,讓讀者朋友們跨越時空、“身臨其境”地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格魅力、思想偉力和領袖風范,從而更加全面、歷史地了解總書記的過去和現在,更加全面、歷史地理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站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戰略高度關心關愛大學生、教育引導大學生,他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豐富的人生經驗引導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啟迪學生,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指明了正確道路,贏得了大學生崇敬愛戴和衷心擁護。

應廣大讀者的熱切期盼,我們把第二十六至第五十篇採訪實錄以時間為序進行編排,從即日起陸續刊發,敬請關注。

本報將繼續在報紙和新媒體端專門開辟《青年來信》專欄,刊發廣大讀者閱讀和學習採訪實錄之后的啟發和感悟。來信請發我們的郵箱zhongqingbao2022@163.com,歡迎踴躍來信。


1984年8月5日,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邀請河北大學翟玉虎等約20名暑期返鄉的正定籍大學生,到縣委會議室座談。習近平同志請大家一起為正定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並向同學們發出了“歡迎大家畢業后回家鄉建功立業”的誠摯邀請。參加座談的同學們被習近平同志的真誠和熱情所打動,深深感受到了縣委對人才的重視和期盼,激發了摯愛家鄉的熱情和報效家鄉的決心。

採訪對象:翟玉虎,男,1963年8月生,河北正定人,河北大學中文系1982級本科生,曾任石家庄市計劃委員會綜合科副科長,中共涿州市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省委企業工委企業改革調研處處長、省國資委副巡視員,省旅游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等職,現任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

採 訪 組: 石新明 栗新穎 孫麗 石宇飛 唐敬

採訪日期:2020年10月30日

採訪地點:河北省文旅廳會議室

採訪組:翟玉虎同志,您好!1984年8月5日,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邀請暑期返鄉的正定籍大學生代表,到縣委會議室參加座談會。作為與會的親歷者,請您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翟玉虎:1984年暑假,記得是8月4日下午,我突然聽到村裡大喇叭廣播,要我到大隊部接電話。當時,我正在地裡干活兒,聽到廣播后,就撂下手中的活兒,馬上趕到了大隊部。

電話是我在河北大學同屆的歷史系同學郭誠從正定縣林業局打來的。他說,縣委要召開正定縣暑期返鄉大學生代表座談會,邀請南村鄉的我和孫明華同學一起來參加,第二天上午8點在縣委大門口集合。

得知這個消息,我簡直有點兒不敢相信,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選作代表的。我猜想,可能是因為河北大學是省裡最好的一所綜合大學,中文專業又是學校的名牌專業吧。

孫明華家離我們村不遠,我倆曾是正定三中的同學,現在又是河北大學的同學,關系特別好。他是體育特長生,提前一年就被河北大學歷史系錄取了。現在想想,那時若讓我一個人去,還真有點兒心虛,有個同學一起去正好可以壯壯膽。

我從農村考上大學,那時正就讀於河北大學二年級。雖然走出去上了大學,但也沒見過什麼世面,哪能想到自己會被邀請去縣裡開會啊,所以我對這次經歷刻骨銘心。

家人和鄉鄰聽說我要去縣裡開會,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而我著實有一種被人尊重的自豪感。那時我們年齡小,又是學生,能見到鄉黨委書記都難,就是見到村支部書記還有些膽怯呢。出發時,家裡大人們一再叮囑:“到了縣裡,多聽聽人家講啥,想好了再說。”

採訪組:聽說那時要騎很長時間的自行車才能到縣裡,一路上你們是怎樣的心情呢?

翟玉虎:我家地處滹沱河南岸,是距縣城較遠的偏僻村庄。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從我家騎車到縣城需要兩個鐘頭。后來我才知道,參加座談會的同學大都是“河北”片的,隻有我與孫明華是“河南”片的,同屬南村鄉。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和孫明華一起去縣裡開會。我倆騎著車子,路平的時候騎一會兒,過河灘或路顛的時候就下來推著車子走一會兒,碰到沙地的時候還要把車扛在肩上。一路上,我們既興奮又緊張,猜想著誰會接見我們,互相交流提醒到時候該說些什麼。

縣委機關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個神秘而又神聖的地方。對於我們這些農家子弟來說,是第一次走進縣委大院。我們猜想並憧憬著會議的場景。

採訪組:請您回憶一下在縣委機關與習近平同志見面的場景。

翟玉虎:參加座談會的學生約20人。大約八點半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召集我們到了會議室。他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一一核對名單。工作人員講,這次座談會是習近平書記提議召開的,還征求了教育部門的意見,從全縣在校大中專學生中推薦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學生參加。聽到這裡,在座的學生都感到很幸運,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笑容。那一刻,我們體會到了縣委提出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記得開會的地點在縣委辦公樓二樓西邊南側的一個會議室,兩間一敞的屋子,四周擺著黃色木條長椅,地面好像是水磨石的,剛剛拖過,還泛著一絲絲涼意。

快到9點時,習書記來到會議室。他身材魁梧,上身穿著白色短袖襯衣,下身穿著寬大的綠色軍褲,面帶微笑,給人一種偉岸而踏實的感覺。他很隨和,進門后便伸出寬厚的大手與我們一一握手,還不時詢問每位同學的基本情況。

也許是看到了我因路途奔波而一臉灰塵,習書記走到我面前時關切地問:“你是哪個學校的,家住在哪兒?”“我是河北大學中文系二年級學生,家在‘河南’,南村鄉大豐屯村。”“好哇,河北大學可是河北一流的好學校。南村鄉我去過,你們‘河南’片離縣城遠,過來時滹沱河河灘不好走吧?”“不好走,我們早上6點就出發了。”我急忙回答。

“辛苦啦!”習書記關切地說。“河南”是正定縣對滹沱河南岸五個鄉鎮的俗稱。后來,我才聽說習書記總是利用節假日下鄉,而且經常是騎著自行車去。有一次他到“河南”下鄉,過滹沱河時遇到有水,他還扛著自行車蹚過河。難怪他問我路好走不好走呢。

平實、隨和、朴素,這是習書記留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

採訪組:請問縣委為什麼要召開這次座談會?同學們在座談會上都談了些什麼?

翟玉虎:大家落座后,習書記說:“同學們,最近我們縣裡分別召開了老干部座談會、科技人員座談會,今天從全縣挑選在座的大學生代表開個座談會。你們是全縣人民的驕傲。大學生思想活躍,敢講實話,希望你們踴躍發言,不要有顧慮,多為全縣獻計獻策。”

“我是河大外語系英語專業學生,我感到我們縣英語教學水平不高,師資力量薄弱。英語教師少,很多老師邊學邊教,中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應加強英語人才培養。”

“我是河大電子系學生,電子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縣也要發展電子工業。”

“我是河北農大農學專業學生,我們縣是農業大縣,要重視培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

“我是學歷史專業的,正定文物古跡很多,咱們縣應重視保護歷史文化。”

……

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言,會議氣氛非常熱烈。習書記邊聽邊記,還不時與發言的同學互動。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已到上午11點。主持會議的同志看了看手表說:“由於時間關系,同學們的發言就到這裡。下午習書記還有會議,請習書記講話。”

“不是講話,是交流探討。”習書記擺著手說,“今天座談會開得很好。同學們發言熱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謝謝大家!大部分同學發了言,有的還沒有說。沒有發言的同學下來還可以寫書面建議給我,縣委辦的同志把今天各位同學的發言整理一下,發給相關部門研究。以后大家有什麼好建議,可以給縣委寫信,也可以直接給我寫信。歡迎大家為家鄉出力獻策!”

平等、務實、開明,這是習書記留給我們的第二個印象。

採訪組:聽說總結講話時,習近平同志提出了“歡迎大家畢業后回家鄉建功立業”的建議。請您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

翟玉虎:習書記聽完同學們的發言后,站起來說:“大學生要成才報效國家有多種選擇,在大城市大機關可以作貢獻,在基層一樣可以發光發熱,干成一番事業。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看不起基層,上了學就想出國,留在大城市,覺得基層苦,接觸的人土,工作條件差,干不了什麼事。其實,基層更需要大學生,更需要人才。實話對你們說,我從北京到正定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有人說,你好不容易回城了,怎麼又去正定縣啊?那是什麼地方啊?人各有志,我還是堅定到基層。我覺得在基層很充實,有干頭兒,沒有什麼不好的。”

習書記呷了一口茶,動情地說:“歡迎在座的各位同學回來和我們一起建設家鄉。你們回來,我舉雙手歡迎!”“最后,我給在座的同學提一個建議,希望你們學成畢業后回家鄉建功立業,大家覺得怎麼樣?”

大家都被習書記的真誠所感染,會意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響成一片,紛紛爭相表達熱愛家鄉、參與建設家鄉的豪情。

真摯、堅毅、踏實,這是習書記留給我們的第三個印象。

採訪組:請問您現在與當時參加座談會的同學還有聯系嗎?

翟玉虎:那次座談會上,我認識的隻有河北大學的三位同學,其他學校的同學都不認識。那個年代照相機很少,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和個人信息,這是非常遺憾的事。大家開完座談會后就各自回家了,之后再沒有聯系。

后來,我與曾在河北醫科大學讀書的王寶山大夫聊天,他很驚喜地說自己也參加了這場座談會。王寶山大夫現在是河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著名的耳鼻喉科專家。關於這次座談會,他印象最深的,一是習書記說“希望大家多關心家鄉建設”,二是習書記說“想修一下正定的城牆,磚還好找,土從哪裡來啊”。

採訪組:與習近平同志的這次近距離交流,對您產生了哪些影響?

翟玉虎:時光荏苒,轉眼已過去三十多年。由於當時條件所限,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但座談會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習書記的講話深深地影響、激勵著我,成為我走向社會的人生指南。具體來說,主要有兩點。

一是得益於習書記提出的“人才經”理念。那時,習書記大念“人才經”,除了對外廣招專家過來,還鼓勵高校大學生回家鄉就業。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對外招人才,對內挖人才,著力育人才。他說:“要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見,任人唯賢,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沒有人才,縣不能強,民不能富。不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將一事無成。”我的叔叔翟民英也是沾了習書記“人才經”的光。

二是感悟於習書記倡導的“下基層”行動。那次座談會后,我更覺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與使命。當年參加座談的河北大學的幾位同學,畢業后都回到正定或石家庄工作。我先后在行唐縣農村挂職,在保定涿州鍛煉,在市、省多個部門工作,從一個普通大學生成長為一個正廳級干部。可以說,那次座談會成為我人生道路的啟明星,指引著我一步一步向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又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大學生的許多回信和講話,倍感親切。當年他鼓勵我們年輕人多到基層鍛煉、多反哺家鄉的諄諄教誨,時常縈繞在我的耳邊。

習書記把正定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他以滿腔熱情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使正定縣趕上時代大潮,煥發出勃勃生機,從高產窮縣變為高產富縣,讓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為我們樹立了榜樣。1984年,《河北青年》雜志刊發了一篇報告文學《“而立”之年》,生動地描述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主政期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這對我的教育和觸動也很大。

採訪組:剛才您談到您的叔叔翟民英也是沾了“人才經”的光,能展開說一說嗎?

翟玉虎:我的叔叔翟民英當時是正定縣林業局果樹站的“臨時工”技術員,至今還珍藏著蓋有習近平同志印章的“自學成才獎”獎勵証書呢。

習書記當年在正定時,號召科技人員到農村去。叔叔就騎上自行車,馱上被子,走遍全縣102個果園,給農民們講果樹栽培技術。習書記下鄉調研時,發現滹沱河、老磁河沿岸河灘地綠化不夠,大風一刮漫天黃沙,生態環境惡劣。他提出要大搞綠化,改造整治滹沱河和老磁河,當時樹立的樣板就是塔元庄。叔叔就在那裡扎根三年,最終使2000多畝河灘地全部實現了綠化。因工作成績突出,叔叔后來被轉為正式干部,還被破格提拔為縣林業局果樹站站長。當時,還有一批本縣的“土專家”受到重用,成為正定發展的中堅力量。

正是得益於習書記的“人才經”,叔叔一家才“吃上了商品糧”。我叔叔原來是農業戶口,“農轉非”在當時可是了不得的事!叔叔退休時是縣林業局副局長,當年,從農業戶口走到這一步是相當難的。這也是叔叔一直引以為傲的事。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在正定時提出了“旅游興縣”的戰略,作為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的領導,請您談談新時代正定文化旅游事業應如何更好地傳承發展這一戰略,打造正定旅游的“升級版”?

翟玉虎:對於正定旅游業的發展,我一直十分關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旅游業剛剛興起,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就前瞻性地提出“旅游興縣”的發展戰略。他在全縣開展了以大佛寺維修為重點的歷史文物保護工作,並搶抓拍攝電視劇《紅樓夢》的機遇,建造了“榮國府”,開辟了中國第一個影視城,一時引爆了國內旅游市場,創建了中國旅游的“正定模式”。

關於正定旅游未來如何發展,我發表過一篇文章——《創新驅動,打造正定旅游升級版》,核心觀點就是正定旅游要傳承發展好習近平同志當年提出的“旅游興縣”戰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通過創新驅動,實現“三個升級”——戰略升級、產業升級和路徑升級。其中,首要的是解放思想,實現戰略升級。

戰略升級就是要推動正定由目前的“旅游景點”向“旅游城市”轉變,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由“旅游興縣”向“旅游強縣”轉變。當前,正定發展旅游業擁有以往不可比擬的優勢和機遇。一是交通優勢。正定與石家庄毗鄰,擁有機場、高鐵及多條高速公路,處於北京一小時和石家庄半小時黃金旅游圈,擁有龐大的旅游消費市場。二是文化優勢。正定歷史“九朝不斷代,收藏甲天下”,現存隋唐以來古建筑38處,享有“中國古建博物館”之美譽。三是資源優勢。正定擁有類型豐富的旅游資源,既有“名花”大佛寺,又有“奇葩”榮國府,還有“綠葉”小商品市場、全國乒乓球訓練基地和“新秀”滹沱河生態休閑帶,宛如一個旅游大觀園。這些旅游景點如今能夠在正定遍地開花,歸根結底得益於當年習書記的開發和保護思想的指引。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也為正定旅游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正定作為該區域文化最深厚、古風最濃重的古城之一,經過京津冀旅游一體化的熔煉,必將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

因此,正定應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傳承發展習總書記當年“旅游興縣”的思想,系統性地創新正定旅游現代產業,讓“千年古郡、北方雄鎮”站起來,讓中國第一影視城火起來,讓滹沱河美景靚起來,讓旅游把各行各業帶起來。

(若轉載此文,請不要刪改標題、正文、加插圖片,謝謝合作)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3月14日 01 版

(責編:楊光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