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國特色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總書記和我握過手)
——回訪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
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要加強對國粹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和扶持,加強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
鳴沙山下、宕泉河邊,敦煌莫高窟靜靜佇立。崖壁上700多個石窟,訴說著千年的時光。黃沙漫天、駝鈴聲聲,敦煌文化凝結著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精粹,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為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盡心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提出要求,多次考察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對文物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
“總書記和我握過5次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說,每一次溫暖握手、每一次親切問候、每一次殷殷囑托,都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敦煌文化保護研究的關心關注,體現了總書記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的關愛關切。
“擇一事、終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護工作當作終身事業和無悔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與樊錦詩握手,是在2013年4月28日。作為全國勞模代表,樊錦詩來到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會,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樊錦詩回憶:“會前,總書記與參會代表親切握手,走到我跟前時,總書記說,‘你是研究敦煌學的。’”
“一個國家多少人多少事,總書記卻知道我是研究敦煌學的,真令人感佩不已。”樊錦詩說。
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與樊錦詩握手,是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總書記在會上強調,“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總書記的話給了樊錦詩極大的鞭策和鼓舞。
“總書記與我握手時,我們有過簡短對話。”樊錦詩說,當時,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即將開幕,我邀請總書記來考察敦煌莫高窟。總書記表示對敦煌“心向往之”。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與樊錦詩握手。那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樊錦詩和其他獲得改革先鋒稱號的人員坐在人民大會堂的主席台上。當全場起立、熱烈鼓掌,向受表彰人員表示祝賀時,樊錦詩的心情非常激動。會后,總書記與樊錦詩握手並合影留念。
“這樣隆重的場面永生難忘。”樊錦詩說,“我的內心有萬般感慨,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給敦煌的,也是給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正如總書記在大會上指出的那樣,‘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我們唯有更加奮發有為,銳意進取,才能更好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與樊錦詩第四次握手,是在2019年8月19日。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開座談會,並就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樊錦詩回憶:“對於敦煌研究院全體工作人員來說,這一天比過節還高興。總書記參觀莫高窟后,來到辦公區與大家見面,看到我與同事們一同在樓前等候,總書記走過來與我握手,並詢問我的身體情況。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博大精深,需要畢生精力才能見成效、出成果。擇一事、終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護工作當作終身事業和無悔追求。”
2019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為樊錦詩頒授“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獎章。樊錦詩說:“總書記在與我握手時微笑著說,‘我們又見面了。’我回答,‘很高興見到總書記!’總書記又問,‘聽說你們那兒下雨啦?’我回答,‘是的,總書記,我們在做相關監測工作。’”
“這是總書記第五次和我握手,總書記對敦煌的關心關注讓我倍感溫暖。”樊錦詩說。
其后,在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的座談會上,樊錦詩的激動心情難以平靜:“雖然年過80,但我仍將繼續為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心竭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做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創新者,讓莫高精神代代相傳”
“作為一名學者,總書記多次與我握手,讓我備受鼓舞。”樊錦詩說。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敦煌莫高窟時,對敦煌文化的了解、對文物工作的重視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看到敦煌研究院學術成果時,總書記非常感興趣,仔細翻看敦煌研究院出版的書籍。
座談會上,樊錦詩發完言后,總書記關切地詢問:“游客目前是否超量了?超負荷情況怎樣?”
樊錦詩回答:“確實超量了。科學承載量是6000人次/日,考慮到游客需求,我們在旺季採取應急措施,每天接待1.8萬人次。”
總書記又問:“您說的自然災害影響有哪些?”
樊錦詩回答:“有風沙影響,還有地震,歷史上發生過地震,還有水的影響,水帶動鹽分,影響壁畫保護。”
總書記再問:“近年敦煌下雨多了?”
樊錦詩回答:“雨量大幅增加。”
之后,總書記又叮囑道:“您說的文博機構隊伍減少了,這個要注意。”總書記又囑咐相關部門負責人:“文保是要加強,而不能削弱。”
“總書記對文物工作如此重視,讓我們非常振奮。” 樊錦詩說,“座談會結束后,在上車前,總書記回過頭對我說,‘您要好好保重身體,健康長壽!’又對我和當時的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說,‘你們是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傳’。”
多年來,一代代敦煌莫高人守護石窟、守護文明,形成了莫高精神。尤令樊錦詩感動的是,在座談會上,總書記提到了莫高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7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在極其艱苦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在敦煌石窟資料整理和保護修復、敦煌文化藝術研究弘揚、文化旅游開發和遺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
樊錦詩說:“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腳踏實地、淡泊名利,沿著先輩們的足跡,面向未來,從堅定文化自信、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度,做文物保護利用的實踐者、貢獻者、引領者,做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創新者,讓莫高精神代代相傳,牢記使命,接續奮斗,不辜負總書記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敦煌還有許多事等待我們去做,關鍵是以后要做得更好”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樊錦詩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研發了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建立了我國文化遺產領域首個多場耦合實驗室﹔編撰出版了敦煌學研究的優秀成果﹔在全國文化遺產地率先開展游客承載量研究,實施世界文化遺產地科學管理﹔利用數字化讓千年石窟的珍貴價值和歷史信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成為可能﹔在世界多地舉辦一系列專題展覽﹔培養了一批高學歷、高層次專業人才……
“我們是做了一些事,但這些事都是應該做的。敦煌還有許多事等待我們去做,關鍵是以后要做得更好。”這是樊錦詩常挂在嘴邊的話。
我國是世界文物大國,廣泛分布著數量巨大、類型豐富的文物。據統計,全國目前有不可移動文物76.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樊錦詩說,這些文物古老而又脆弱,文物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由於我國文物保護專業人才不足,文物保護的科技水平也有待加強,大量文物保護難題因缺乏科技支撐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多年來,為了緩解文物科技人才供不應求的矛盾,文物行業隻能從其他學科‘借人’來用。”為此,樊錦詩建議,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學科建設,明確文化遺產保護學科的人才培養目標,把學科建設的基礎工作做得更加扎實。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下,通過文物、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走出中國特色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樊錦詩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4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