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思想魅力(命運與共)
——寫在習近平主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5周年之際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阿爾卑斯山上的達沃斯小鎮,以其獨特魅力,成為觀察世界經濟的重要窗口。
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面對世界經濟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動,國際形勢動蕩多變,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促全球發展,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5年后,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多邊主義同單邊主義激烈博弈,人類社會發生著深刻復雜變化。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存廢之爭”和多邊主義的“真偽之辨”,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愈發凸顯。
“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至今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5年前,世界范圍內保守主義和孤立主義傾向抬頭。要拆牆還是筑牆?要開放還是隔絕?要融合還是脫鉤?世界各方對經濟全球化的走向和前景感到迷茫。
關鍵時刻,人類離不開智慧助力,更需要真理領航。面對困擾世界的諸多難題,習近平主席廓清迷思。
“經濟全球化曾經被人們視為阿裡巴巴的山洞,現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
“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
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習近平主席深刻詮釋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必然性,強調到世界市場的大海中經風雨、見世面,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才是正確的戰略抉擇。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稱贊,習近平主席發表的“發人深省的精彩演講”,是“世界經濟論壇歷史上的亮點”。
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讓希臘前外長喬治·卡特魯加洛斯至今難忘,“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這體現了中國領導人的情懷和擔當”。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貿易增長勢頭強勁並創歷史新高,預計全年全球貿易額將達到約28萬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3%。即使與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也將有11%的增長。時間再一次証明,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開放融通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至今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在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李·豪威爾看來,習近平主席關於推進經濟全球化的主張“令人信服”,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
無論是攜手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還是共同尋找疫后經濟紓困之道﹔無論是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還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如期生效,都是近年來國際社會為推進經濟全球化所作的不懈努力。
法國尼斯歐洲研究所學者喬治·佐戈普魯斯評價:“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中國主張,提出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的順勢而為、勇於擔當,也為世界走出當下經濟困境提供了重要思路。”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
14億多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在華設立的外資企業超過100萬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多年來,中國對外開放取得亮眼“成績單”。
“中國擴大開放將促進世界形成更為緊密、牢固、可持續的經濟聯系,形成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抵御保護主義和貿易戰的強大力量。”法國“橋”智庫主席若埃爾·呂埃說。
“當前形勢下,更能感受習近平主席當年重要講話蘊含的深邃哲思。”日本帝京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露口洋介表示,中國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讓更多國家搭上中國發展快車,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為縮小全球貧富差距作出貢獻”。
“為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復蘇發揮關鍵作用”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人類社會面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實現普遍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同時,世界多極化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全球化展現出新的韌性,維護多邊主義、加強溝通協作的呼聲更加強烈。
“反全球化的呼聲,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足,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滯后、發展失衡,是當前全球經濟領域三大突出矛盾。
“我們既要有分析問題的智慧,更要有採取行動的勇氣。”基於對經濟全球化實質的精准把握,習近平主席為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隻有敢於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瓶頸。”5年來,中國致力於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作,創新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詞——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已經從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上升至第十二位,是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中國堅持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對世界科技創新貢獻率大幅提高,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目前,中國已經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中,都活躍著中國科學家的身影。
“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5年來,中國努力促進全球互聯互通,讓世界各國實現聯動增長——
從推動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到支持非洲加快一體化進程,從加強與拉美在新基建、新能源領域合作到促進全球減貧與發展事業,中國為經濟全球化注入強勁動力。
“世界就像一片田地,各種花卉都能燦爛開放。”保加利亞前總統普列夫內利耶夫表示,經濟發展應該追求公平包容,在這個方面中國樹立了良好榜樣。
“全球治理體系隻有適應國際經濟格局新要求,才能為全球經濟提供有力保障。”5年來,中國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完善——
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機制變革﹔維護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平台機制化建設,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推動全球抗疫合作,為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關鍵正能量……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日益收獲廣泛認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是聯合國的可靠伙伴和國際合作的中流砥柱,中國對國際多邊體系至關重要。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表示,中國堅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為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復蘇發揮關鍵作用”。
“要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發展理念和模式,提升發展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5年來,中國引領時代發展大勢,讓發展機遇和成果惠及各方——
中國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增進民生福祉,迄今已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菲律賓外長洛欽感慨,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比中國更有能力為消除貧困和南南合作發揮領導作用。
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再次為全球共同發展指引方向,為因應世界變局擘畫藍圖。“全球發展倡議建立在中國取得偉大成就的基礎上,將中國的發展經驗和願景介紹給世界,其內涵豐富,規劃了全球發展的藍圖,契合當今世界的迫切需要。”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表示。
“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望”
“人類社會要持續進步,各國就應該堅持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佔。”
“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大國要率先示范,主要經濟體要以身作則,發展中國家要積極作為,通過共同開放、共擔責任,推動世界共同發展。”
習近平主席多次呼吁各國積極行動起來,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也在不懈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步伐不斷向前:
——歷久彌新的百年老店、搏擊潮頭的初創公司、實力雄厚的世界500強、最不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在去年11月舉辦的第四屆進博會上,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收獲滿滿。從進博會、廣交會到服貿會、消博會,中國開放之門越開越大、開放平台越來越優、營商環境越來越好。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表示:“中國始終支持經濟全球化,堅定擴大對外開放,對增強各界信心、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意義。”
——在非東盟成員中率先完成RCEP核准工作,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國展現了對外開放的足夠誠意和擔當。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表示,中國每一次的對外開放舉措都讓他驚喜。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國際問題專家伊格納西奧·馬丁內斯表示,中國堅持多邊主義有助於推動國際貿易增長,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地區經濟發展。
——鋪畫運行線78條,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80個城市,運輸貨品達到5萬多種……2021年全年,中歐班列開行1.5萬列、發送146萬標箱,成為全球抗疫的“生命線”和支撐供應鏈的“大動脈”,開創了亞歐陸路運輸新篇章,為全球經濟增長拓展了更多空間。德國國際鐵路貨運商業協會主席歐拉夫·克魯格表示:“隨著一個交互且復雜的鐵路網建立完善,歐中之間的貿易往來將更加深入,這也將進一步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波蘭味奇集團首席商務官馬齊亞爾奇克—皮薩爾斯卡說:“中歐班列為歐中貿易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機遇。波蘭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並將繼續從中受益。”
——在亞洲,中巴經濟走廊為巴基斯坦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在中東,由中國企業總承包的迪拜太陽能電站項目開始輸送電能﹔在非洲,中國的優質雜交水稻品種引進布隆迪﹔在拉美,中國企業生產的電動公交車成為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街頭的獨特風景……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提供了有效工具。埃及前總理沙拉夫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共建‘一帶一路’讓全球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人共同發展,這體現著獨特的中國智慧,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望”。
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重溫習近平主席5年前的歷史性演講,更加能夠感受到其跨越時空的思想魅力和現實意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與世界各國攜起手來,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推動世界實現永續和平發展,推動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6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