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
西安群眾如何就醫?記者帶你去看看

新華社西安1月9日電(記者藺娟 吳鴻波)1月8日,“三九”寒天,疫情下的西安迎來一場淅瀝冬雨。西安市蓮湖區北關街道封控小區上和城小區外,一輛白色汽車停了下來,擋風玻璃內有一張紙顯得很醒目,上面寫著“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車”。
這輛車等候的是70歲的上和城小區居民蘇先生。由於患有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蘇先生需定時到醫院復診開藥。眼看復診的時間要到了,家裡的藥馬上見底,他趕緊把就醫需求告訴物業和社區。
1月8日,在西安市蓮湖區上和城小區,工作人員陪同患病居民(右)外出就醫。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家裡人在小區聯絡群裡看到了社區通知的就醫流程,我聯系社區后,他們第二天就把車派來了。”蘇先生說。在志願者的護送下,蘇先生順利到達西安市中醫醫院就診,由於醫生開具的中藥熬制需要時間,志願者先將蘇先生送回小區,下午又專程去幫他拿藥。“真的很感謝這些工作人員,他們太辛苦了。”
1月8日,在西安市蓮湖區上和城小區,龍首西南社區安排專車接送患病居民(左)前往西安市中醫醫院就醫。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8日上午9時許,西安市蓮湖區北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郭永的電話響起。電話那頭是秦地雅仕小區一名72歲的糖尿病患者樊勝。“血糖控制得怎麼樣?腳腫得厲害嗎?”郭永根據問診情況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為他開具處方,還叮囑患者如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要及時聯系社區。隨后,家庭醫生團隊成員韓涼冒雨為這位患者送藥上門。
1月8日,在西安市蓮湖區北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郭永通過電話接診患者。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北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曉東介紹,疫情期間,中心盡量全面開放門診科室,保証全科門診24小時有醫生值守。同時,發揮家庭醫生團隊作用,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送藥服務。“對於已經建立了家庭病床的患者,我們家庭醫生團隊的責任醫生每周保証兩次進行入戶服務。”李曉東說。
記者在秦地雅仕小區的公告欄看到,這裡張貼著居民就醫保障流程,還公示了包括街辦、社區、小區責任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定點醫院西安大興醫院在內的聯系電話。西安市蓮湖區北稍門東社區書記李嬌嬌告訴記者,蓮湖區各街道都成立了愛心服務車隊,為封控區、管控區內有就醫需求的群眾提供“點對點”接送服務﹔還組建了居民購藥服務隊,為轄區群眾提供代買代送服務。“購藥服務隊主要由下沉干部、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物業人員等組成,愛心服務車隊由各街道招募的愛心志願者司機組成。居民有需求,可以隨時和我們聯系。”李嬌嬌說。
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北大街主院區,門診、急診、發熱門診和住院收治工作正常運行。門診大廳自助機和繳費窗口,群眾間隔超過一米有序排隊。記者了解到,該院開辟了預檢分診通道,患者持健康碼綠碼、預約憑証等就診﹔對沒有48小時核酸陰性証明的患者,同步採集核酸后,即可正常就診。“急危重症患者可以通過急診,走綠色通道得到及時救治。”該院門診部副護士長秦小金說,“我們還通過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為患者提供線上問診和藥品配送。”
1月8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醫生王莉接診一名被救護車轉運就醫的嬰兒。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西安市日前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明確各類人員就醫流程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社區(村)、西安急救中心和各醫療機構均不得以查驗核酸48小時陰性証明作為進出小區就醫、轉送病人和接診的限制。接診醫療機構要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患者到達接診醫院后,凡無48小時核酸陰性証明的,同步採集核酸后,即可正常就診。如確需轉診,須在穩定患者生命體征的前提下,由接診醫院負責聯系轉診醫療機構。任何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診患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