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措並舉推動鄉村振興——
延續好政策 幫扶不減弱(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近兩年,河南不懼挑戰、迎難而上,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決防止政策措施剎車、幫扶力量減弱。“我們決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思想,必須重整行裝再出發,下大氣力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好。”河南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奎立說。
面對洪澇災害,精准識別幫扶受災群眾
“要不是縣裡的幫助,真不知道這難關咋過。”鶴壁市浚縣小河鎮袁庄村村民劉雪說。今年夏秋,浚縣遭遇洪澇和連續降雨,大水漫過劉雪家,孩子又剛剛做完心臟手術,劉雪十分無助。
就在劉雪不知所措的時候,9月初,劉雪家被識別納入防返貧監測,很快收到1萬多元生活安置費,還獲得了在家門口的公益性崗位,每月能掙660元。“孩子爸爸在外地打工,我也能既掙錢又照顧孩子,生活算是穩住了。”劉雪說,不久她還會收到一筆房屋維修和家電損壞補貼,“明年一定要把家裡再好好收拾一下。”
今年7月以來,河南多地遭遇強降雨和特大洪澇災害。河南把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工作和首要任務,抓緊抓好易返貧致貧人口識別認定和精准幫扶工作。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通過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數據比對三種渠道,進行識別認定。
其中,重點對“因災導致房屋倒塌或嚴重損毀且是唯一住房的戶、飲水安全出現問題的戶、農作物絕收面積較大收入驟減戶、有勞動力的整戶低保戶”進行部門數據比對,確保符合納入監測對象條件的農戶不漏一戶,並開展“一對一”精准幫扶,建立幫扶台賬,落實幫扶政策,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
截至11月15日,河南共識別認定監測對象19.94萬戶63.16萬人,其中7月洪澇災害后新增30.06萬人,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人數佔比39.9%。
同時,為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增收,河南重點抓勞務輸出就業、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技能培訓。免費對4.12萬脫貧勞動力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對14.49萬脫貧人口開展以工代訓。截至10月底,全省脫貧人口、監測對象中有勞動能力的223.99萬人實現應就業盡就業,規模超過去年。
強化資金保障,加強扶貧資產管理
“理賠款一到,我又看到了希望。”在新鄉市峪河鎮穆家營村,養殖戶穆東運目前已經開始恢復生產。7月中下旬,當地遭遇歷史極值強降雨,穆東運的養殖場被淹,損失慘重。所幸,他上了保險,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報案后,採取“視頻+現場”的方式查勘定損,於8月2日及時支付理賠款14.1萬元。
河南強化保險支持,擴大防返貧險、涉農保險覆蓋面,探索價格險、產量險、自然災害險等新路徑,為產業發展加上一道保險閥。鼓勵各地加大對“防貧保”保費資金的財政支持力度,實現受災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全覆蓋。推動保險業金融機構簡化理賠程序,依法依規快賠早賠、應賠盡賠。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又受到洪澇災害和疫情疊加影響,充足的資金保障尤為關鍵。”郭奎立告訴記者,河南省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已按照國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要求,足額落實省級銜接資金投入,用於產業發展方面資金要佔50%以上,對有產業發展意願但缺資金的脫貧戶,可採取財政資金獎補的辦法予以支持。比如,按照此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規定,脫貧攻堅期貸款不能超過5萬元,現在可以貸到10萬元。
河南著重加強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目前已完成確權登記1162.51億元,其中公益性資產721.66億元、經營性資產298.83億元、到戶類資產142.02億元。對各類扶貧資產建立台賬,落實建管並重、建用並重的后續管護機制。強化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監督,健全資產管理制度,確保持續發揮效益。
周口市淮陽區紀委監委督查發現,在朱集鄉大雷樓村,由於前段時間強降雨影響,光伏發電站電箱被燒毀,維修不及時。通過責令限期整改,近日已經維修並重新運營。淮陽區紀委監委要求鄉鎮黨委、鄉村振興局等單位對全區139個光伏發電站、247個日光溫室、1個食用菌棚和34座冷庫進行全面核查,確保扶貧項目資產管得住、管得了、效益好。
做強扶貧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發展產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治本之策。近年來,河南堅持不懈推進產業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培育了一批特色優勢扶貧產業。通過發展產業,培育了支柱產業,優化了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激活了縣域經濟,推進了鄉村振興。
商丘市柘城縣把辣椒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編制三櫻椒發展規劃,對種植區域、加工、倉儲、市場、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進行合理布局。目前已發展三櫻椒40萬畝,年產干椒12萬噸,交易量60萬噸,年交易額70億元,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全縣有25萬人在辣椒種植、加工、冷藏、物流、營銷等各個環節工作,其中3.6萬貧困人口依托辣椒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濮陽市清豐縣有種植草腐食用菌的傳統。2016年起,清豐縣以做大基地、支撐龍頭、強化帶貧為目的,縣財政投資建設食用菌大棚,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信貸購買企業菌棒免費入駐,扶貧產品由企業按訂單收購。目前已建設食用菌基地70個、大棚1萬多座,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草腐食用菌種植基地之一。
“培育發展產業有其自身規律,不可能一蹴而就,越是打基礎、利長遠的事,越要謀劃好、做扎實。”郭奎立說。河南將財政資金向扶貧產業傾斜、信貸資金向扶貧產業集中、幫扶資金向扶貧產業靠攏,開展田園增收、養殖富民等產業發展“十大行動”,加強產業扶貧基地、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等方面的建設,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有效幫扶模式,促進致富增收。
同時加快消費幫扶專櫃、專館、專區建設,推進幫扶產品進市場、進商超、進社區等。截至10月底,納入年度實施計劃的產業項目6401個,投入資金佔銜接資金總量的62.34%﹔當年新增小額信貸60億元、居全國第四位,惠及脫貧戶17.75萬戶﹔銷售幫扶產品680億元。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0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