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監控、規范上牌、實時調度,成都——
建智能平台 助單車管理(深閱讀·關注基層智慧治理)
共享單車便利了市民出行,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但一些停放亂象也給城市治理提出了新課題。如何有效平衡市民需求、企業發展與城市治理,考驗治理智慧。
成都市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創新手段,對接市民需求,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智慧治理水平,護航城市健康有序發展。
——編 者
“指揮中心呼叫!美團文小伍,青桔馮建龍,府青路地鐵站C2口單車超量,請美團清走30輛,青桔清走20輛。收到請回復。”在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城市管理局數字化中心,指令員楊雲翔盯著成都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平台,發出一道指令。“屏幕左側顯示全區共享單車總量等情況,右邊是各點位共享單車數量信息。”楊雲翔說,府青路地鐵站點呈紅色,紅色代表車輛飽和,需及時調度。指令發出不久,監控畫面中,調度車駛入府青路地鐵站附近,運維人員開始清運車輛,府青路地鐵站周邊恢復暢通。
近年來,成都市探索實施智能監管、總量控制、號牌分配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共享單車共享共治、有序發展。
單車過量投放
佔道影響交通
回想曾經的共享單車停放亂象,家住成華區的陳友軒一個勁兒搖頭。年近70,老陳腿腳不好。胡亂停放的共享單車經常佔道,讓他感覺很不方便,“有一次,路都被堵死了,隻好沿著機動車道邊走,很不安全!”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甚至佔用盲道、綠道,影響公共交通。這些現象背后,是各家企業為搶佔市場份額,增加市民接觸率,導致過量投放。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市容和廣告招牌處副處長劉磊對共享單車數量過量增長十分關注。“2016年共享單車進入成都,截至2019年,全市共享單車數量已達180萬輛。”根據分析,在近2100萬人口的成都,這一數量已超實際需要。過量投放,不僅降低了單車活躍度,還增加了閑置率和廢棄率。上班路上,劉磊經常看到共享單車落滿灰塵,有些還被貼上了廣告。
對此,成都一家共享單車企業相關負責人董明偉解釋:“一進市場,共享單車企業都想擴大市場份額,但車輛投放過多也意味著運營成本上升,運維人員和調度車輛一時無法滿足需要。一些損壞的共享單車不能及時清理,成了‘僵尸’車輛。”
調度不及時,還導致不少地段出現了共享單車的潮汐式擁堵,影響單車使用率。李靜雯在成都市高新區工作,每天最頭疼的問題便是早高峰“最后一公裡”怎麼解決。走出家門,小區內外經常找不到共享單車,但在地鐵站口,單車卻多得擋住了進站口,令人煩惱。
智能平台監測
實現實時調度
2019年1月,成都市城管委發布《成都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停放秩序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在市容秩序示范街,非機動車停放區內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實時停放數量不得超過停放區最大容量的2/3﹔及時清理回收停放在街道上的破損、閑置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
停放要求有了,監管調度怎樣精准?
2018年,成都市成華區成為全國首批共享單車規范管理試點區域。2019年5月,依托相關技術機構支持,成都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平台首先在成華區上線運行。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總量監控、供需平衡和有序化管理的智能監管平台,楊雲翔和同事們不用出門,便可以對區內共享單車停放情況了如指掌,遠程指揮。
“我們與公安部門合作,在天網設施的相關點位安裝了監測儀,結合電子圍欄和大數據分析,監測共享單車停放情況和投放數量,智能調度單車企業及時清運,實現不同點位間的平衡和調控。”楊雲翔說。
“打開每日報告,查看違規停放數據和廢棄車數據。”楊雲翔下達指令,3家主要企業的相關數據出現在屏幕上。單車閑置率、活躍率、廢棄率和違停率……這些數據成為轄區內共享單車企業的考評依據,為后續規范經營、調整企業投放額度提供了支持。
如今,在成都市成華區,共享單車數量從高峰時期的14萬輛,降到日常的7萬輛左右,活躍車輛比例大幅上升,閑置車輛比例大幅下降。
去年起,智能監管平台逐漸在成都市主城區和高新區推廣使用。
量化企業考核
規范單車上牌
仔細看,共享單車車籃裡,鑲嵌著一張黃色號碼牌,寫著一串7位數的編號。
“過去,共享單車的車鎖和車頭處的編碼隻用於各公司后台管理。現在,號碼牌由成都市城管委監督安裝,專用號牌號碼、車輛車身編號和車鎖號碼一一對應登記,相當於給每輛單車發了‘身份証’。”董明偉說。
2020年10月,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公安局和城管委聯合印發《成都市關於促進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投放車輛應“具有統一外觀、標識和唯一性的身份編碼”。當月起,成都市主城區和高新區開始為共享單車上牌,走出治理升級的第一步。
號碼牌不只是車輛“身份証”,還是城市管理者的“計數器”。如某公司在主城區和高新區允許的投放量為24萬輛,領到的號段為0000001到0240000,便隻能用號段內編號給共享單車上牌。
“工作人員巡查時用‘成都共享單車秩序處置’小程序掃碼,就能知道車輛信息。如果編碼對不上,或者未上牌,就屬於違規車輛,會要求企業立即清理。”劉磊說。
“摸家底”的同時,成都市開始計算共享單車總量“最優解”。劉磊介紹,成都市交通局會同市城管委、市公安局,聘請第三方機構,在綜合考慮城市道路空間承載能力、停放設施資源、公眾出行需求等因素的基礎上,測算出區域共享單車的適宜容量。綜合以往數據測算,目前成都主城區和高新區共享單車適宜容量為45萬輛,這一數字也將以實際需要為准動態調整。
家底一清,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分配單車數量額度。利用智能監管平台提供的閑置率、活躍率、廢棄率和違停率等數據,綜合考慮市場實際佔有率、上一年度考核結果等因素的基礎上,今年初,首套分配方案生成。
一次分配,並不意味著企業從此高枕無憂。“我們聯合市交通局和公安局組成考核委,依據監管平台數據和詳細可查的指標體系,每半年對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營服務情況進行考核,調整單車投放數量分配指標。”劉磊說,“根據上半年的打分考評,表現好的企業擬投放額度將會增加,表現欠佳的企業投放額度會壓縮。”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6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