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時代答卷)
黨中央通過了《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這是黨中央從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習近平
西部大開發20多年,發展變化令世界矚目。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發布,吹響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號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黨中央從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足跡,行走廣袤西部,眼前的一切,令人振奮。
看!西部的顏色——
勃發的綠意,讓西部大地充滿生機。從秦嶺深處到長江上游,新綠正生﹔從三江源到洱海畔,碧波蕩漾﹔從陝西毛烏素到甘肅八步沙,沙退人進。西部大開發20多年間,退耕還林還草面積超過1.37億畝,構筑起西部的生態屏障。
聽!西部的聲音——
開放的號角,在西部每一個角落回響。在新疆霍爾果斯,西來東往的中歐班列絡繹不絕﹔在重慶果園港,貨輪和班列交接,“一帶”與“一路”握手﹔在廣西北部灣港,巨輪鳴笛出海,讓中國的西部與世界聯通。
品!西部的生活——
甜蜜的日子,甜在脫貧群眾的心裡。曾經“人無三兩銀”的貴州,立下愚公移山志,徹底改變世代貧困的宿命﹔甘肅定西甩掉了“苦瘠甲天下”的帽子。西部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不再出門打工,肖青鬆回家種起了木耳。行情好了隨行就市,行情不好還有保底價。“旱澇保收,比外出打工強多了。”肖青鬆包下了兩個智能大棚,一年兩茬能掙4萬元。
這裡,是陝西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曾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極度貧困村。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脫貧攻堅情況。總書記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進村培訓中心、智能聯棟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夸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一定抓好‘小木耳、大產業’,鞏固好脫貧成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基礎。”小嶺鎮黨委書記安怡說,金米村的木耳走向了大江南北,“如今,手機直播賣貨成了村民們的‘新農活’。”
金米村的綠水青山成了金山銀山,而那些“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窮窩窩”,則靠易地搬遷脫貧致富。
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考察。總書記走進回族村民劉克瑞家,仔細看院落、客廳、臥室、廚房、牛棚,詳細了解家庭就業、收入、看病、社保等情況。
水泥院干淨平整,小平房窗明幾淨,家具電器一應俱全。“一個天,一個地。”劉克瑞說的“天”是新家,而“地”則是老宅。老宅定格在一張老照片上:土坯房、黃泥牆。
那裡是以“窮”聞名的西海固——溝壑縱橫,十年九旱,被認為是“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僅在紅寺堡區,就有超過23萬西海固移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親們搬遷后,更好生活還在后頭。希望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現在,兒子兒媳就近務工,家養3頭肉牛,劉克瑞一家人干勁十足。
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應時而生。福建支援寧夏的“閩寧協作”,更是脫貧攻堅實踐中的示范樣本。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寧夏扶貧,推動實施了一項重大工程“吊庄移民”:讓生活在“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群眾,搬遷到賀蘭山腳下的黃河灌區。並將移民村庄命名為“閩寧村”,“閩寧村現在是個干沙灘,將來會是一個金沙灘。”
昔日“天上不飛雀,地上不長草,風吹沙礫滿地跑”的閩寧村,而今成了6.6萬人的閩寧鎮。干沙灘真成了金沙灘,新時代的閩寧人活得舒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4961元。
“閩寧鎮探索出了一條康庄大道,我們要把這個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2016年7月,在寧夏考察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看到閩寧鎮的喜人變化,“打心眼兒裡感到高興”。
精准扶貧,目的是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字字鏗鏘。
在雲南,獨龍族曾“一步跨千年”,2018年又實現整族脫貧,這個“直過民族”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雲南貢山獨龍族群眾:“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西部,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即便在脫貧任務艱巨的西藏自治區,也已順利實現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今天,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進入新發展階段,西部各族干部群眾站上了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最深刻的變化是人: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裡,以前見人就躲的貧困戶馬燕,如今直播帶貨妙語連珠﹔雲南騰沖市清水鄉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吃上生態旅游飯的李發順笑迎遠方客人……
最喜人的變化是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雲南綠色能源產業超過煙草成為全省第一大產業﹔新興產業高速發展,四川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萬億元……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向西開放,中歐班列串聯大通道﹔向南出海,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新動脈。
廣西北部灣港北海鐵山港區,潮平岸闊,巨輪停泊入位,數小時內上千個集裝箱已處理完畢。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公用碼頭,察看碼頭運營,聽取北部灣港口規劃建設和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建設情況介紹,詳細了解通過港口、經濟區同東盟開展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的做法和成效。得知鐵山港短短幾年貨物年吞吐量由100多萬噸增加到2000多萬噸,總書記很高興,稱這裡區位條件好、前景廣闊。
“我們的建設不斷提速。”廣西北部灣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黨委副書記陳傳賢亮出了頗可圈點的成績單:今年1至6月,鐵山港吞吐集裝箱17.2萬標箱,同比增長7.27%。
潮涌北部灣,海上絲綢之路重現繁榮。“以前,有些廣西貨物都不一定走廣西港口。”廣西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文川說,廣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對標“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推進港口建設和港口經濟,港口發展迎來重要機遇。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后勁也在開放,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廣西不再是封閉的西南邊陲,已經形成‘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黃文川表示。
出海的航船正鼓足馬力,西部內陸也鳴響了出關的汽笛。西安港正成為中歐班列一個重要集結中心。中歐班列“長安號”聯通亞歐:向西,15條線路已基本形成歐洲地區全覆蓋﹔向東,29個省份的貨源在西安港集散分撥。今年7月8日上午9點30分,陝西開行了今年第2000列中歐班列。
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西部各省區市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打通堵點,補齊短板。
“西安港已經獲得不少世界500強企業青睞。”站在顯示大屏前,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蘇國峰笑著說。
不只是西安,中歐班列逐漸成為整個西部對外開放的大動脈。以往,新疆的番茄醬通過海運去歐洲,一走就是50天,現在15天左右就能送到歐洲消費者的餐桌上。在內蒙古二連浩特,2020年該站共檢查驗放出入境中歐班列達2379列,同比增長53.3%。
向南出海,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新動脈。
重慶、貴州、雲南等西部省份貨物,經鐵路轉運到廣西北部灣港,再由海運發往全球。2020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4607列,數量超過前3年總和。今年1至6月共開行2902列,同比增長72%。
西部開放,既促進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循環,又增進了文化交往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壁畫精美絕倫,彩塑栩栩如生,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敦煌,見証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聽取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介紹,並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總書記強調,要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
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說,研究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促進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共享。
文化的交流,亦是文明的對話。甘肅設立絲綢之路專項獎學金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學生,陝西楊凌的農業技術在中亞國家落地生根,來自雲南的電烤熟了老撾琅勃拉邦的面包,也點亮了越來越多老撾村庄的燈光……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綠意浸潤著西部大地,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筑牢。
瀾滄江奔騰向前,江水在磯石上激起數米白浪,打濕了河畔蔥蘢的藏柏。這裡是青海雜多縣昂賽鄉生態觀測點,海拔近4000米。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通過遠程視頻察看昂賽瀾滄江大峽谷等點位實時監測情況,並同監測點位的基層干部、管護員進行視頻交流,聽取他們保護生態情況匯報,就做好管護工作做了深入交流。總書記指出,希望大家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齊心協力管護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動物等生態資源,生產生活都越來越好。
“這幾年,雪豹不僅在山間活動,還時不時‘光顧’雜多縣城呢。”雜多縣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瀾滄江源頭地區棲息著300余隻雪豹,三江源被學界公認為世界范圍內雪豹種群數量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
“曾經的牧民,是今天的生態管護員,他們從草原的利用者變成了生態的保護者。”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我曾問牧民如何看待生態管護員這個崗位,有人拍著袖標說‘這份責任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交給我的!’那種驕傲和自豪令人動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生態保護的“紅線”不容觸碰,這方面有過教訓,也付出過代價。
2018年,陝西痛定思痛,以整治違建別墅為突破口,在秦嶺生態保護區范圍全面整治亂砍亂伐、亂排亂放、亂開亂挖、亂搭亂建、亂捕亂獵等違規違法行為。如今放眼秦嶺北麓,違建留下的痕跡已經復綠。
2020年8月,一條“青海‘隱形首富’礦區非法開採獲利上百億”的新聞,受到舉國關注。走進木裡礦區,一個個深達數百米的礦坑,猶如一道道烏黑的傷口。多人涉木裡礦區破壞性開採被查,而青海也正式啟動了木裡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年來,西部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越來越多的群眾端穩了綠水青山的“金飯碗”。
“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淨清澈。”2015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洱海畔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與當地干部合影,並提出殷切希望。牢記總書記囑托,大理市以繡花功夫推進源頭治理,截至2018年底,23個村1806戶生態搬遷戶完成拆遷。
村民李躍蘭也在搬遷之列。如今“少了藍藻,多了水草,魚兒逆流往上跑,小時候的洱海回來了”,她說自己就是受益者。
黃河寧,天下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
“這兩年,黃河蘭州城區段生態持續向好,越冬候鳥逐年變多。”在城關黃河大橋下,蘭州市黃河河道站站長郭德軍說,蘭州大力推動黃河風情線生態建設,整治支流污染,現在隨處可見綠樹成蔭、游人如織。
羚動三江源,魚翔北部灣,護秦嶺、佑祁連,從黃河源頭的青海曲麻萊縣到廣西海邊的合浦縣,從秦嶺深處的柞水縣到雲南大理洱海之畔……綠染西部,水潤全國。
西部發展的好消息不斷傳來: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擘畫了美好藍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西部正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龐革平、張丹華、王梅、禹麗敏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5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