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在電商扶貧車間,看她們如何美麗“蛻變”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王瑩)1992年出生的馬燕在銀川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嫻熟地忙活著,如果不是特意詢問,或許誰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女孩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落落大方的談吐、自信陽光的笑容,馬燕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染著身邊的工友和前來探訪的記者,而在3年前,她還是一個見了生人就習慣性躲避的家庭婦女。
這一切的改變,就發生在2019年。
當時,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招工,已經在這裡工作的姐妹邀請馬燕加入。剛開始,馬燕是拒絕的。常年在家帶孩子忙碌,加之不太識字,她對外出就業缺乏信心。在周圍人的鼓勵下,馬燕最終說服了自己,來到電商扶貧車間。挑揀、分包、收銀......短短幾年時間,電商扶貧車間的不少工種,馬燕都嘗試了一遍。現在,她又多了一個新的角色:講解員。
圖為馬燕在整理貨架上的特產商品。 新華網 王瑩攝
在電商扶貧車間探訪期間,馬燕用標准的普通話熟練地向記者介紹著這裡發生的故事。
這個坐落在閩寧鎮原隆村的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是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品牌培育、就業服務、電商創業孵化、技能培訓於一體的電商扶貧示范基地。以前,這裡是一個農貿市場,按照縣裡脫貧攻堅方案,立足原隆村經濟發展基礎,打造出這個電商扶貧車間,通過培育閩寧農產品品牌、培養技術人才、帶動貧困戶就業等方式助力精准扶貧、推進鄉村振興。
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的初衷很明確,就是希望通過“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模式,使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既可為企業降低用工成本,又可為本地群眾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使貧困家庭穩定增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等問題,增加農戶收入和村集體收益,助力脫貧攻堅。
馬燕就是受益者之一。2012年,全家從固原移民搬遷來到原隆村。當時,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裡帶孩子。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的開辦,為當地跟她一樣的留守婦女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順著馬燕的指引,記者看到了距離電商扶貧車間不遠處的移民搬遷村。一排排整齊的房屋,一條條干淨的馬路,標准化建設的院落水電齊全,不少人家門口停著小車。“有車有房,現在我們都脫了貧、奔向小康。”馬燕臉上挂著幸福的笑容。
圖為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內的扶貧創業超市。 新華網 王瑩攝
的確,記者了解到,目前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共錄用原隆村員工52人,其中建檔立卡44人,穩定就業35人,90%為女性員工,平均工資2400元/月。2019年,電商扶貧車間開始打造“閩寧禾美”消費扶貧公共品牌建設,推出寧夏特產閩寧鎮消費扶貧系列產品,與福建對口幫扶單位對接銷售寧夏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
在電商扶貧車間,記者看到了依托寧夏優質特色資源生產的各類農產品,包括人們熟悉的枸杞、金絲皇菊、綠豆、小米、山羊奶等,還包括很多新的特色產品如火鍋底料、薯條薯片等。
圖為馬燕的同事在直播帶貨。 新華網 王瑩攝
不僅產品種類不斷創新,銷售模式也在與時俱進。在電商扶貧車間的一角,馬燕的工友正在直播帶貨,鏡頭前的她熟練大方,有條不紊地給直播間裡的網友一一介紹美食和特產,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她們還是依靠丈夫打工養家的農村婦女。
提起以前的生活,馬燕感慨萬千,“以前真沒想到自己的日子會變化這麼大。現在,孩子們在附近上學,我在扶貧車間上班。跟工友姐妹們在一起,學到了很多,這裡工作的氛圍也特別好。”看得出來,馬燕很喜歡現在的工作和自己全新的生活。
馬燕還告訴記者們一個小秘密:在電商扶貧車間,她學會了化妝。“以前我都不會化妝,哎呀呀,以前的樣子沒法看。”愛美的她羞澀的捂起嘴巴笑呵呵。
小小的電商扶貧車間,改變的不僅是當地留守婦女們的生活條件,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她們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人生的理解。馬燕和她的工友姐妹們,在這裡脫胎換骨,有了全新的夢想,對生活,也有了越來越美好的盼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