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行走在“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裡印象

2021年09月12日11:22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行走在“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裡印象

進藏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從219國道自駕。這條公路又叫新藏線,聯通了新疆與西藏——兩個堪稱中國最夢幻的旅行目的地,聽起來十分浪漫。

219國道西藏阿裡地區多瑪段風光 邱碩攝/光明圖片

219國道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串起了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幾乎一路都在向著更高的達坂(山口)進發。

如今,隨著路況不斷變好,219國道已經是資深自駕愛好者的新選擇。這一路上將會跨越熱帶雨林、雪域高原、荒漠戈壁,走過從西北邊境貫通至西南山水分界的邊境線。

219國道進入西藏后首先到達阿裡。在漫長的歷史上,西藏阿裡地區首府獅泉河鎮所在地是一片紅柳灘,直到1957年219國道通車后,這裡才逐漸有了人跡。

此次採訪,我在阿裡地區待了6天,行程超過3000公裡。

阿裡班公湖景色 光明日報記者 陳慧娟攝/光明圖片

一日從日土縣返回獅泉河鎮,沿途是無窮無盡的茫茫戈壁,上萬年的降水落在高聳入雲的山巔之上,形成山尖終年不化的積雪。天空仿佛挂在戈壁與積雪之間。除了電力設施與公路,一路荒無人跡。

接近目的地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太陽仍將落未落,余暉洒在昏黃而連綿起伏的山上,一切仿佛進入火星時間。而將我拉回地球的,就是這天路途的終點:獅泉河鎮。

在我的視線中,鎮子所處的位置海拔比公路略高,雖然天沒有全黑,但鎮子已華燈初上,遠遠看去就是銀白色的人間。

獅泉河鎮1999年建鎮,這裡曾經面臨沙埋的危險,差點被迫搬遷,如今已很難想象。進入縣城中,路邊的綠化帶已與低海拔地區的城鎮無異。人們開始關心鮮花與蔬果。

阿裡的星空 北冕天文台供圖

按照往年的經驗,阿裡地區噶爾縣倒春寒會在6月20日左右結束,但今年卻遲來了半個月。這十來天對於樹木、花卉的生長影響很大,打亂了它們的生長規律。在噶爾縣農業產業園種了5年大棚蔬菜的常福利,很心疼地指著試種在園中的格桑花說,本來應該長到小腿高了,好在大棚中的蔬菜受到的影響沒有苗木那麼大。噶爾縣園林綠化局局長熊應龍說,原先噶爾縣的蔬菜多由新疆運輸,遇到大雪封路時,香菜都能漲到35元/斤。2011年,當地政府開始籌備生態產業園,培育樹苗、花卉、蔬果,目前已經能夠滿足本地1/4的蔬菜需求。

夜間是阿裡的“絕對魅力時間”。

這裡每年晴夜數有300多天,光害少、大氣透明度高、海拔高,因此星空震撼人心,是全球天文學家公認的全球最佳天文觀測點之一。

2013年,阿裡地區獅泉河鎮有了北半球海拔最高的天文觀測站。除了國家天文台、中科大量子通信、中科院高能所引力波項目、北京天文館等在這裡“登陸”外,來自江蘇蘇州的天文發燒友陳韜,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北半球海拔最高的私人遠程天文台——北冕天文台。

陳韜喜歡“搜索”星空,2002年到2013年之間,他已經發現了200多顆小行星,還發現了一顆彗星。但面對阿裡的星空,他依然感嘆震撼,“銀河肉眼清晰可見,就連銀河中心的雲氣都很清楚,很多紅色星雲用肉眼就能輕易分辨”。

2018年,西藏阿裡、那曲暗夜星空保護地被正式收錄入“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成為我國首批得到國際組織認可的暗夜保護地。北冕天文台也從一個小“圓頂”擴建為佔地600平方米的大型天文台。

在阿裡地區普蘭縣科迦村,身著普蘭傳統服飾的藏族村民 張德禮攝/光明圖片

但將目光從星空移向地面,不那麼浪漫的地方在於,這裡觀星光害少的原因之一是阿裡地區長期以來的供電保障不足。

直到2014年,阿裡地區各縣的電力供應都是孤網,用電需求一直無法保障。即便是首府獅泉河鎮也隻能保証白天用電,到凌晨便停機蓄水。在更為偏遠的地方,電力甚至帶不動大功率的電器。2015年以來,阿裡地區的電網不斷升級改造,到2020年7月,阿裡電網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全線貫通,電力短板才徹底被補齊。“亮化工程”對於很多城市來說已是司空見慣,但明亮的夜生活對於獅泉河鎮來說才剛剛開始。

阿裡地區一藏戲劇團表演科迦藏戲 張德禮攝/光明圖片

暗夜公園離獅泉河鎮隻有半小時車程。星空與街燈就這樣產生了關聯。在西藏,人們往往天然擁有了詩與遠方,而后才有了塵世幸福的可能。但霓虹閃爍的招牌、徹夜不息的店鋪、明亮的街燈一定程度上減損了星空的天文價值。“為居民照亮的燈不是一定會成為觀星的光污染,適當地控制亮度,或者做一些特殊處理,是可以兩全其美的。”陳韜覺得。或許,西藏人民質朴的傳統中,就有面對自然的解題方法。

願這裡既是游客的“此生必來”,也是西藏人民更舒適美好的家園。(光明日報記者 陳慧娟)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2日 10版)

(責編:袁勃、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