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斗士”駱抗先:75歲“觸網”成“網紅” 90歲仍堅持每周三次出門診

新華社廣州8月19日電(記者肖思思、熊嘉藝)“如果在病房給病人喂過飯,你就會知道他消化怎麼樣﹔如果給病人端過大便,你就知道他的身體怎麼樣。從病房裡體會病情,也服務了病人。”8月19日是第四個中國醫師節,正逢一位老人90歲生日。這天,他向青年醫生們這樣說。
這位“線上線下”被網友和患者親切地稱呼為“駱老”的醫生,是我國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駱抗先。
曾經,中國人口中約有10%的慢性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嚴重影響人民健康。駱抗先是中國最早與乙肝病毒較量的醫生之一,20世紀70年代,他幾乎跑遍了全國所有省份,調查老年乙肝病毒的感染狀態。他提出的“無症狀慢性活動性肝炎”理論,為我國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作出突出貢獻。
即使已經90歲高齡,駱抗先仍堅持每周出三次門診。從早上開始,直到中午才結束。不少乙肝患者心理壓力大,針對這樣的患者,駱抗先會採用自己的獨特方法——開“愛心處方”。他說,醫生的認真傾聽和真誠鼓勵,能消除初診患者對乙肝的恐懼心理,這對他們戰勝疾病非常重要。駱抗先每看完一個患者,都會起身將其送出診室,然后站在診室門口招呼下一位。這成了“駱老”門診區一道獨特的風景。
他用40多年時間寫成的《乙型肝炎基礎和臨床》一書,是專科醫生們的指南,但患者卻看不太懂。一位患者曾向他建議:“您一天門診隻能看幾十個號,如果能夠利用網絡,就能幫助到更多病人。”
駱抗先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沒學過拼音、不會打字的他,從零開始學習電腦操作,75歲時開通了“駱抗先的乙肝頻道”博客,並堅持了10余年——這期間,共發表460篇文章,博客訪問量超過1600萬次,他總是認真回復網友評論,回復內容全是“干貨”,詳細的解答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
如今,社交媒體平台也成為他的科普陣地。翻看駱抗先的微信公眾號,《“乙肝兩對半”有什麼意義?》《怎樣判斷肝炎病情的輕重》《肝臟B超檢查結果怎樣看?》,均是被人廣為閱讀的熱門文章。
從75歲到90歲,從博客到公眾號,這位“網紅醫生”,已經數不清在網上解答了多少肝病患者的疑問。
嚴謹、認真、細致,這是駱抗先工作室成員對他的評價。對於線上的咨詢,駱抗先總是十分謹慎,他說:“網上看病要比門診困難得多。網上患者提供的資料不全,需要通過提問猜測患者意思。”
當下,駱抗先的頭等大事是帶領他的“駱抗先工作室”做基層肝癌預防科普,推動農村乙肝篩查與知識普及,為篩查出來的慢性乙肝患者免費提供治療與指導。目前,他的團隊已在偏遠地區開展乙肝篩查6000余人次。
駱抗先始終信奉這樣一句話:“一個好醫生是要在病房裡‘滾’出來的。”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駱老”深深明白,他的命運始終與祖國緊緊相連,要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報效國家、服務人民,始終當好“人民的醫生”。
“我希望干到2025年。”從醫近70載,駱抗先樹立了醫者典范,他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患者,奉獻給了我國的肝病防治事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