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 八方報喜

![]() |
圖①:白鶴灘水電站大壩。 |
歡慶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四面八方的重大工程接連傳來喜訊——京新高速全線通車,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深灣二號”盾構機順利始發,拉薩至林芝鐵路開通運營,牡佳高鐵全線進入工程驗收關鍵期……
這其中,有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有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有世界最薄的300米級雙曲拱壩,還有國內最長的城際鐵路海底盾構隧道、中國首條高原電氣化鐵路、中國在建最東端的高寒高鐵……每一項重大工程都是一次新的挑戰,每一項重大工程都彰顯著中國智慧,每一項重大工程都是在為強國夢而拼搏奮斗。
風雨砥礪,不忘初心。從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到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大地上建起一座座橋梁,連接起高山峽谷、大河兩岸﹔筑起一座座電站,把奔騰的江濤轉變為強大的電能,點亮萬家燈火﹔在越織越密的路網上,高鐵創造了中國奇跡,暢通了人們出行。立足人民福祉,一項項重大工程使中國面貌、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站在建黨百年的新起點上,展望未來,還將有更多重大工程接續落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添磅礡之力。
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
白鶴“亮翅”投產發電
本報記者 王永戰
6月28日,在雲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交界處的金沙江干流之上,高大的拱壩橫跨兩岸,巍峨聳立。這一天,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
10天前,白鶴灘水電站接入四川電網主網,具備了向外送電的條件。
從2004年白鶴灘水電站全面啟動可行性研究,到2010年正式籌建,再到今年5月31日大壩全線澆筑到頂,經歷十幾載磨礪,水電站終於實現首批2台機組投產發電。
“水電站共設計安裝16台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汪志林說,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居世界第二,預計2022年7月可實現1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屆時,一天的發電量就可以滿足5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
作為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是金沙江下游4個水電梯級——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中的第二個梯級,在建設中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地下洞室總長217公裡,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攔河拱壩高289米,相當於100層樓高,為世界第三﹔最大泄洪量達到每秒42348立方米,6分鐘即可灌滿整個西湖,樞紐泄洪功率居世界第三……
“水電站完全建設成后,多年平均發電量624.43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准煤19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160萬噸。”汪志林說,這對於中國按期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將發揮重要作用。
坐上復興號去拉薩
拉林鐵路開通啦
本報記者 鮮 敢
復興號開上了青藏高原,西藏人民樂開了花!
6月25日,中國首條高原電氣化鐵路拉薩至林芝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復興號高原內電雙源動車組同步投入運營。拉薩至山南、林芝最快1小時10分、3小時29分就可到達。
拉林鐵路位於青藏高原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東南谷地,90%以上的線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沿線山高谷深,相對高差達2500米,施工難度極大。對於建設者來說,缺氧也是一大難題。這裡全線年平均含氧量不到平原的70%,長大隧道內含氧量不及洞外的80%。
困難沒有阻礙拉林鐵路前進的步伐。為了解決高原施工缺氧難題,在生產上,中鐵十一局為每台大型施工機械配備氧氣瓶、醫療箱﹔在生活上,為駐地生活區配備專職醫生,免費為職工提供醫療藥品。為了解決長大隧道施工難題,保証交叉作業的絕對安全,中鐵十一局率先建立起全線聯合調度指揮系統,通過“施工計劃智能審批”提高施工效率,避免交叉作業風險……
鐵路修建期間,沿線藏族同胞看著鋪軌機不斷地將鐵路一節節延伸,常常操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詢問“鐵路什麼時候能修通?”他們的眼中閃著期盼的光。
如今,拉林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藏東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歷史,彌補了既有交通方式易受高原氣候影響的短板,提升了交通運輸的穩定性和通達性,實現了西藏各族群眾“坐上動車去拉薩”的夢想。這也標志著復興號列車實現了31個省區市全覆蓋。
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
京新高速全線通車
本報記者 李亞楠
6月28日,中鐵建新疆京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建設管理部部長唐華安和同事一起,再次查看京新高速梧桐大泉至木壘段路面工程——隨著5月20日上午最后一車瀝青攤鋪到位,梧木段路面工程全部完工,總裡程約2768公裡的京新高速全線貫通。6月30日,中國第二條進出疆高速公路大通道實現全線通車。
北京至烏魯木齊高速公路簡稱京新高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首都放射線中的第七條,途經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
梧木段被稱為京新高速“最后一公裡”,於2017年開工建設。唐華安說,515公裡中有近200公裡要穿越戈壁無人區,用水用電就是大問題,更為麻煩的是大雪和風沙給施工帶來的難題。為此,施工過程中加強了混凝土的保溫設計,設置積雪平台,建立雪情觀測站,時時收集雪量和風速信息。唐安華介紹:“部分路段冬季受風吹雪影響,對行車造成極大安全隱患,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在全線橋梁段採用梁柱式護欄、路基風吹雪嚴重路段設置擋雪板,降低風吹雪影響,提升行車安全。”
艱難的施工過程中,京新高速建設並沒有放鬆對沿線的生態保護。為保護生態,京新高速線路選擇繞行或增加工程措施的案例不勝枚舉。
京新高速途經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將沿線的納林湖、雞鹿塞、阿貴廟、夢幻峽谷、額濟納胡楊林、策克口岸、東風航天城、嘉峪關、敦煌、哈密等自然生態人文景觀連成一線。隨著京新高速建成通車,新疆到北京的行車裡程縮短1300公裡,一處處美景變得“觸手可及”。
創造八項世界第一,十五項世界首次
烏東德水電站全面運行
本報記者 徐佩玉
6月16日11時,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和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交界的金沙江河道上,烏東德水電站最后一台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成功並入南方電網,正式投產發電。
至此,舉世矚目的烏東德水電站按期實現全部12台85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目標,全面進入運行管理新階段。
舉世矚目,是因為烏東德水電站具有多重意義:既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長江防洪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戰略性工程,也是進一步鞏固中國在世界水電引領地位的重要支撐性工程。
舉世矚目,還因為烏東德水電站創造了多項第一。創造了世界最薄300米級特高拱壩等8項“世界第一”,創下全壩採用低熱水泥混凝土等15項“全球首次”,取得工程建設期就承擔防洪責任等8項“水電工程突破”,還攻克了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超大規模地下洞室群開挖、800兆帕高強鋼焊接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連續多年實現質量安全“雙零”目標,為引領世界水電工程建設樹立了“中國標杆”。
不僅能發電,烏東德水電站還兼具防洪、航運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功能。電站總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89.1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可節約標准煤122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50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電站左右岸各布置6台單機容量8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水輪發電機的轉子重達2100噸,為世界最重。此次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后,將有力保障粵港澳大灣區電力供應,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國內最長的城際鐵路海底盾構隧道雙線掘進
“深灣二號”盾構機順利始發
本報記者 徐佩玉
向南看,一條“巨龍”駛入了西灣海域。6月5日,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深圳機場至前海段)工程第二台泥水平衡盾構機——“深灣二號”順利始發,標志著國內最長的城際鐵路海底盾構隧道開始雙線掘進,也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該工程深圳機場至固戍工作井區間隧道,為雙洞單線盾構隧道,採用2台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是全線獨頭掘進距離最長、唯一下穿海域的隧道。
此次入海的“深灣二號”盾構機長約123米,總重約1300噸,開挖直徑9.14米,將負責深圳機場站至固戍井段左線隧道掘進施工,獨頭掘進長度達4.5公裡,是全線控制性節點工程。
為了適應長距離海底復雜地層掘進,中鐵十四局集團成立了盾構專家組,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通過優化刀盤、刀具配置,優化盾尾密封設計,提高盾構機應對高水頭壓力的密封性能,確保施工安全可控。針對盾構掘進面臨的長距離、大埋深、高水壓、地質復雜等施工難題,建設者合理優化施工工序,創新工作方法,取得了重大進展。
穗莞深城際鐵路是深圳首條自主投資建設的城際鐵路,全長15.18公裡,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后將與琶洲支線、佛莞、莞惠等城際實現互聯互通,方便居民出行,對進一步提升穗莞深城際鐵路功能、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網絡、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在建最東端的高寒高鐵
牡佳高鐵檢測列車開行
本報記者 徐佩玉
6月以來,牡佳客專好消息頻傳!
6月10日,首趟檢測列車從牡丹江站開出,標志著牡佳高速鐵路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全線進入工程驗收關鍵期,為今年秋季全線具備開通運營條件奠定了基礎。
6月13日7時,一列和諧號CRH5型動車組從牡丹江站開出,沿牡佳高鐵駛向佳木斯站方向,這是牡佳高鐵聯調聯試以來開行的首趟動車組測試列車。
6月17日,在新建牡佳高鐵聯調聯試現場,由佳木斯站開往牡丹江站方向的57914次動車組綜合檢測列車開行速度首次突破200km/h,這也是聯調聯試期間動車組綜合檢測列車試驗以來的最高時速。
牡佳高鐵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點鐵路工程項目和《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主要建設項目,位於黑龍江東部地區,沿線經過牡丹江市、林口縣、雞西市、七台河市、樺南縣、雙鴨山市、佳木斯市,線路全長371.6公裡,是目前中國在建最東端的高寒高鐵。
牡佳高鐵全線穿行30多座隧道、100多座橋梁,其中橋梁鋪軌作業寬度僅有9米。去年冬天,正是施工的關鍵時期,施工單位克服了高寒地區的雨雪冰凍天氣影響,提前23天完成鋪軌作業,為工程順利推進打下了基礎。
牡佳高鐵開通運營后,將與已開通運營的哈牡高鐵、哈佳鐵路共同構成黑龍江省東部快速鐵路環線。牡丹江至佳木斯列車運行時長將由現在的7小時左右縮短至2小時以內。屆時,黑龍江省內將有8個地級城市實現高鐵相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