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綜述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我們黨發展壯大起來不容易,奪取政權不容易,建設新中國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各民族謀幸福。”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
總書記這一精辟論述,是對黨的百年歷史的深刻總結,是對黨的性質宗旨的生動詮釋,是對黨的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
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把14億多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對人民懷有深厚感情和強烈責任感的人民領袖,無論是在基層、地方工作,還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終把人民挂在心頭、念在心裡。無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無論是推進健康中國、平安中國、美麗中國建設,還是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百姓、情系人民。
“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
總書記深情的話語,飽含著人民領袖對人民的真摯情懷,映照出百年大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100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忠於黨、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2015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全國廣大共產黨員要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總書記強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黨和人民把歷史重任交給我們,是對我們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盡職守,勤勉工作,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斗。”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指出。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強調:“隻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隻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干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昨天的成功並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於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我們黨在全國執政第70個年頭,在這個時刻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正當其時。”
總書記強調:“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其特別意義在於,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前幾天,我去了江西於都,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目的是緬懷當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蘇區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不忘歷史、不忘初心。”
2019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聲、贊揚聲中喪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漸陷入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狀態,而是要牢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作為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
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激勵著我們黨永遠堅守,砥礪著我們黨堅毅前行。”
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每個黨員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斷進行檢視、剖析、反思,不斷去雜質、除病毒、防污染。”
2021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烏蒙深處,烏江岸邊,總書記陷入了沉思:“從這裡的懸崖峭壁,就可以想象當年紅軍強渡烏江有多難!”
“中國共產黨是為廣大人民謀幸福的黨,從成立開始,就把為人民服務寫在了黨的旗幟上。革命、建設、改革一路走來,已經一百年了,我們黨依靠人民戰勝了多少艱難險阻,創造了多少奇跡,取得了多少豐功偉績,不容易啊!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繼續努力,繼續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各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
總書記強調:“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
“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對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和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主席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2014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招待會上指出:“我們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縣委書記是直接面對基層群眾的領導干部,必須心系群眾、為民造福。”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強調,“大家心中要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做到不謀私利、克己奉公。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覺打掉心裡的小算盤。要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要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不滿意的問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心全意為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謀利益,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神聖職責,也是發揮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主力軍作用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
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
“新年之際,我最牽挂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也了解,部分群眾在就業、子女教育、就醫、住房等方面還面臨一些困難,不斷解決好這些問題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全黨全社會要繼續關心和幫助貧困人口和有困難的群眾,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指出:“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強調,“我們要始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堅信,中國人民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我們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
“要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出發,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
今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我們決不能允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決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總書記強調,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決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
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現在,我國大部分群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現了中等收入群體,也出現了高收入群體,但還存在大量低收入群眾。真正要幫助的,還是低收入群眾。”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指出,“鄭板橋有一首詩寫道:‘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更要有這樣的情懷,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心,更多關注困難群眾,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平。”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發展水平高的社會有發展水平高的問題,發展水平不高的社會有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2013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我國社會歷來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我們要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盡量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
總書記強調:“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說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盡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總書記強調:“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概括為“十四個堅持”,其中第二條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廣大人民現實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過提出並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2020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總書記強調:“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但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
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事實充分証明,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自覺地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隻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就一定能夠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隻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大業。
2013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
總書記強調:“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隻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
“鄧小平同志堅持從人民創造歷史的活動中吸取思想營養和前進力量。他說:‘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絕不是一個人腦筋就可以鑽出什麼新東西來’,‘這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他反復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2014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的人民創造英雄的歷史。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就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長征勝利啟示我們:人民群眾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隻有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礡之力。”
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為造福了人民。”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時指出:“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是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南海要始終直通人民群眾,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腦中。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須做到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懷著強烈的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氣,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中國的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頑強拼搏、接力奮斗創造的。”2017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指出,“中國人民擁有偉大夢想,更擁有為實現偉大夢想而吃苦耐勞、實干苦干的偉大精神。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脊梁。”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
總書記強調:“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民族,有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
“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新征程上,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都要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堅如磐石的信心、隻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弄明白,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們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必須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
總書記深情地說:“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中國14億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堅定信心,同疫情進行頑強斗爭。中國廣大醫務人員奮不顧身、舍生忘死,這種高尚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隻要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人民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斗爭再次表明,隻要我們黨始終為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就能無往而不勝。”
2020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証明,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隻要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充分激發廣大人民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我們就一定能夠使最廣大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歷史輝煌。”
“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在各種急難險重任務和風險挑戰面前,廣大人民群眾總是同心同德、齊心協力、頑強奮戰,作出了重大貢獻。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勝利都是人民的勝利!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時強調。
“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人民軍隊的力量,根基在人民。”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隻要我們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夠激發出無往而不勝的強大力量,就一定能夠不斷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彩華章!”
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事實充分証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隻要我們始終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就一定能夠不斷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我們深深知道,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隻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礡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中國夢,都在思考中國夢與自己的關系、自己為實現中國夢應盡的責任。”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隻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斗,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4億多中國人民的力量。
“改革是需要我們共同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已經創造了無數輝煌。我堅信,中國人民必將創造出新的輝煌。”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四年新年賀詞中指出。
2014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指出:“我們的目標越偉大,我們的使命越艱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擰成一股繩去干事創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向著我們共同的奮斗目標、向著更加輝煌的明天,奮勇前進!”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時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十分偉大而又十分艱巨的事業,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了共同的目標不懈奮斗。
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証。
“我們要凝聚起全體人民智慧和力量,激發出全社會創造活力和發展動力,讓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斗迸發出來的磅礡力量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
總書記強調:“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激勵和鼓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發憤圖強、奮發有為,繼續把革命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的長征路上續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上下同欲者勝。隻要我們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隻要我們黨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中指出。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我們要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斗,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我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今天,我還要說,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隻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2018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指出。
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我們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為人民不懈奮斗、同人民一起奮斗,切實把奮斗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過程,形成競相奮斗、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
“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一切,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浸透著中國人的辛勤汗水,蘊涵著中國人的巨大犧牲。”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証者、開創者、建設者。隻要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在近代以來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現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礡力量。”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新中國70年何等輝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奇跡是干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2019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時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雄心、有自信繼續奮斗,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實踐充分証明,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時指出,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在我們這麼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礡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
“在中華文化裡,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人們把為民服務、無私奉獻比喻為孺子牛,把創新發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比喻為老黃牛。”今年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強調,“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
“我反復強調要發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強調要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精神,發揚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這是有很深考慮的。”今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大家想一想,在我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多麼偉大、多麼不易!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
我們黨來自於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要做到長期執政,就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
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
總書記強調:“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指出:“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記責任重於泰山。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復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隻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隻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哪怕‘黑雲壓城城欲摧’,‘我自巋然不動’,安如泰山、堅如磐石。”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如果前熱后冷、前緊后鬆,就會功虧一簣。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總書記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糾正什麼。”
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隻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
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中國共產黨要擔負起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責任,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決掃除一切消極腐敗現象,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永遠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色,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礡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這是尊重歷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
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反對和懲治腐敗,堅持不懈整治‘四風’,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要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堅持不懈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2020年9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考察調研。1934年,紅軍長征路過這裡,留下了“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了解當地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開展紅色旅游和紅色教育情況。
“‘半條被子’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總書記指出,“長征途中,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工人、農民、兵士以及一切勞苦民眾的出路在共產黨主張的蘇維埃紅軍,我們一定會勝利。今天,我們更要堅定道路自信,兌現黨的誓言和諾言,同人民群眾風雨同舟、血肉相連、命運與共,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今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在開啟新征程的關鍵時刻,繼續發揚徹底的革命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保持‘趕考’的清醒,以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引領新的偉大社會革命。”
“要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特別要多交幾個能說心裡話的基層朋友,這樣才有利於了解真實情況,才有利於把工作做好。”今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要牢記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始終堅守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總書記強調:“歷史充分証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不畏艱難險阻,不懼流血犧牲,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斗、發憤圖強、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中國共產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走過百年光輝歷程、在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70多年、擁有91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得到了14億多中國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和擁護。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隻要我們黨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就一定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一定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報記者汪曉東、李翔、馬原)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8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