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習近平講過的黨史故事

![]() |
圖片從上至下依次為:龔全珍、雷鋒、張富清 |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在多種場合講述黨史故事,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本報梳理習近平總書記講過的部分黨史故事,與您一同感悟學習。
榜 樣
★龔全珍
我向大家介紹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同志,她是老將軍甘祖昌同志的夫人。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紅軍、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但他堅持回農村當農民,龔全珍同志也隨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到農村艱苦奮斗。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龔全珍同志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精神,並當選了全國道德模范,出席我們今天的會議,我感到很欣慰。我向龔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把艱苦奮斗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2013年9月26日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時的講話
★焦裕祿
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幾十年來,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一直在我腦海中,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記得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幾度哽咽,多次泣不成聲,同學們也流下眼淚。特別是念到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
——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谷文昌
福建這片熱土孕育了許多先進人物,谷文昌同志就是一個,我多次提到過他的事跡。他在東山縣工作了十五年,帶領全縣人民拼搏奮戰,把一個荒漠化的孤島變成半島,並建成了海上綠洲,使群眾擺脫了世代逃荒要飯的苦日子,也為后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谷文昌同志的事跡同焦裕祿、楊善洲同志的事跡一樣,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和一名領導干部的堅強黨性、遠大理想、博大胸懷、高尚情操。
——2014年11月2日在福建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雷鋒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2018年9月28日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參觀,向雷鋒墓敬獻花籃時強調
★張富清
老英雄張富清六十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
——2019年4月21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指示
★青年英杰
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輩出。中共一大召開時毛澤東是28歲,周恩來參加中國共產黨時是23歲,鄧小平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時是18歲。楊靖宇犧牲時是35歲,趙一曼犧牲時是31歲,江姐犧牲時是29歲,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犧牲時是29歲,邱少雲犧牲時是26歲,雷鋒犧牲時是22歲,黃繼光犧牲時是21歲,劉胡蘭犧牲時隻有15歲。守島32年的王繼才第一次登上開山島時是26歲,航天報國的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是33歲,北斗團隊平均年齡是35歲。這樣的青年英杰數不勝數!
——2019年4月30日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傳 統
★山東
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跡十分感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
★寧夏
寧夏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1926年,寧夏就建立了我們黨的組織。紅軍長征和西征都曾轉戰寧夏,之后寧夏人民又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邊區建設,為抗日戰爭、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次我們去了將台堡,現場感受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歷史場景,再一次受到深刻教育。
——2016年7月20日在寧夏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廣西
廣西是革命老區,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塊紅色土地上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初,慘烈的湘江戰役就發生在廣西境內。
——2017年4月21日在廣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重慶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毛澤東同志在這裡進行了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重慶談判,周恩來同志領導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這裡同反動勢力展開了堅決斗爭,鄧小平同志在這裡領導中共中央西南局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重慶涌現了大批大義凜然、高風亮節的共產黨人,如信仰堅定、不怕犧牲的趙世炎等人,英勇善戰、屢建功績的王良等人,堅貞不屈、永不叛黨的江竹筠、王朴、陳然等人,嚴守紀律、勇於犧牲的戰斗英雄邱少雲,等等。解放戰爭時期,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岩精神”。
——2019年4月17日在重慶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江西
江西到處傳頌著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是方志敏同志犧牲前留下的錚錚誓言。劉仁堪烈士在就義前,敵人殘忍地割下了他的舌頭,他仍然用腳蘸著流下的鮮血寫下“革命成功萬歲”。江善忠烈士留下血書,“死到陰間不反水,保護共產黨萬萬年”。革命先烈為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靠的是信仰。
——2019年5月22日在江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山西
山西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是抗日戰爭主戰場之一,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聞名中外,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2020年5月12日在山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吉林
吉林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楊靖宇將軍領導抗日武裝冒著零下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同數倍於己的敵人浴血奮戰,犧牲時胃裡全是枯草、樹皮、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其事跡震撼人心。解放戰爭時期,“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戰四平”、“圍困長春”,黨領導人民軍隊在這裡奏響一曲曲勝利凱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吉林人民也作出了重大貢獻。
——2020年7月24日在吉林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力 量
★真理的味道
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學位的習近平主動向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講起陳望道專心翻譯《共產黨宣言》,竟將墨汁誤當紅糖吃掉而渾然不覺的典故,並引述他的話“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摘自新華社北京2017年11月16日電《習近平:新時代的領路人》
★紅船起航
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從紀念館奠基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著落成后要來看一看,今天如願以償了,確實深受教育和鼓舞。在浙江工作期間,我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的講話
★半截皮帶
對軍隊來講,堅定信仰信念最核心最緊要的就是鑄牢軍魂,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剛才,在參觀軍史館時,我對長征途中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四團“半截皮帶”的故事,感觸很深。紅軍戰士寧肯忍飢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2016年1月5日在視察第十三集團軍時的講話
★半條被子
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証,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進京趕考
1949年3月23日上午,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澤東同志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60多年的實踐証明,我們黨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抗擊疫情
我們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時間先后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迅速開辟600多個集中隔離點,19個省區市對口幫扶除武漢以外的16個市州,最優秀的人員、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千裡馳援,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各行各業扛起責任,國有企業、公立醫院勇挑重擔,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沖鋒陷陣,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各類民營企業、民辦醫院、慈善機構、養老院、福利院等積極出力,廣大黨員、干部帶頭拼搏,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奮勇當先,廣大科研人員奮力攻關,數百萬快遞員冒疫奔忙,180萬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千千萬萬志願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
——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脫貧攻堅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無私奉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張桂梅,用實干兌現“水過不去、拿命來鋪”誓言的黃大發,回鄉奉獻、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的黃詩燕等同志,以及這次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他們有的說:“脫貧攻堅路上有千千萬萬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石子。其實走到最后,走到今天,雖然有苦,還是甜多。”有的說:“不為錢來,不為利往,農民才能信你,才能聽你。”有的說:“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真正來地裡面寫,那才叫真本事。”
——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本報記者 葉 子整理
潘旭濤制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