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光輝歷程 踐行初心使命

![]() |
圖①:郯城縣馬頭鎮第一小學學生向革命先烈敬禮。 |
![]() |
費縣大青山自然保護區。 |
老兵不老 傳承不止
本報記者 李 蕊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老人哼唱著小曲兒,手指輕輕敲著桌子。
上世紀50年代,電影《鐵道游擊隊》上映,活躍在魯南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八路軍魯南軍區鐵道大隊的故事由此家喻戶曉。91歲的李洪杰,是一位有著73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當年鐵道大隊最年輕的隊員。
李洪杰的老家山東省棗庄市常庄鎮漸庄村,是當年鐵道大隊活動的區域之一。因為家裡窮,他輟了學,老跟在鐵道大隊隊員身后看隊員們“搞機槍,爬火車”。1943年,13歲的李洪杰要求加入鐵道大隊,“組織上瞧我年齡小,本不打算收,可架不住我軟磨硬泡,還是批准了。”
當時,鐵道大隊的主要任務從鐵道戰轉為開辟和保護秘密交通線,護送過往軍政干部。李洪杰沒想到,加入鐵道大隊的第一個冬天,就參加護送陳毅同志過鐵路的行動。李洪杰說,那天自己和隊友既激動又緊張,生怕有意外,直到陳毅同志的背影消失在暮色裡,才放心返回駐地。
后來,上級安排李洪杰幫著照看傷員。“那時沒有膠布,我們就熬膠,刷在牛皮紙上當膠布用﹔沒有酒精,我們就把鑷子放鍋裡,煮一煮消毒。”那段時間,李洪杰學了不少醫護知識。
抗日戰爭勝利后,李洪杰成為原魯南軍區特務團衛生員,后隨部隊南下,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1960年,李洪杰回到家鄉,當上“赤腳醫生”,一干就是30多年。平日裡隻要有空閑,李洪杰就會到位於棗庄市薛城區的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為前來參觀的人們講述崢嶸歲月。“我們年紀大了,希望發揮這最后的光和熱,讓年輕一代傳承好革命先輩的精神,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李洪杰說。
硝煙雖已遠去,李洪杰胸前的勛章依然熠熠生輝。
匠心不改 創新不已
本報記者 李 蕊
“刁工,設備出現故障!”一人應聲而至,蹲下身子,開始緊張調試。不一會兒,他擺出一個“OK”的手勢:“好嘞,故障排除!”
在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說起刁統武,人人都豎大拇指:“一專多能”“技術大拿”“我們的榜樣”。
刁統武是一名共產黨員。1999年,他從技工學校畢業,后來成為中國重汽集團的一名維修鉗工。多年來,刁統武匠心不改,扎根一線,專啃焊接工裝“硬骨頭”,攻關多項技術難題,成為集設計、現場施工於一身的公司首席技師。
1960年,老一輩重汽人自力更生,生產出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2019年,刁統武作為骨干人員,參與到新一代黃河重卡設計項目中。他負責駕駛室的設計,從先期的工裝夾具圖紙會簽到最后的生產,每個環節都洒下了汗水。
“當時恰逢夏天,每天都有超過15個小時的時間,在密不透風的廠房裡加班加點。”刁統武記得,自己的工作服像洗過一般,一擰全是水。
“黨員就要沖鋒在前。再苦也得咬著牙干!”刁統武說。2020年,刁統武帶領團隊如期完成了34輛新黃河重卡駕駛室的生產任務。
這些年,刁統武主持多個技術創新項目,獲得多項國家專利。2012年,中國重汽集團以刁統武的名字命名創新工作室,成員包括多個領域的技術能手。迄今,工作室已連續攻克100多項技術工藝難題。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0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