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革命紀念館:
紅船精神永放光芒(紅色記憶)
嘉興南湖中共一大紀念船 |
李達著《社會學大綱》 |
陳堅油畫作品《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 |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走上獨立之路、自強之路、復興之路,偉大征程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跡。本版從即日起推出“紅色記憶”欄目,走進革命歷史紀念館、博物館,聆聽革命文物的故事,感受紅色基因的傳承,汲取砥礪前行的力量。
——編 者
浙江嘉興南湖,水光瀲灩,波瀾不驚。從碼頭乘船登上湖心島,便能看到被綠樹掩映的煙雨樓,重檐畫棟,朱柱明窗。煙雨樓旁,停泊著一艘中型畫舫,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中共一大紀念船。百年前,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南湖紅船上,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1959年10月,南湖革命紀念館建立。經過兩次搬遷擴建,如今的館址位於南湖南岸。青灰的外牆,高聳的檐柱,門楣上行書“南湖革命紀念館”7個金色大字,由鄧小平1985年在北京題寫。自2011年新館建成開放至2020年底,南湖革命紀念館累計參觀人數達1828萬人次,僅2019年就迎來超200萬名參觀者。五湖四海的人們在這裡聆聽建黨故事,重溫紅船精神。
革命聲傳畫舫中
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最后一次會議在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中央局,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為紀念這段偉大的歷史,1959年,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決定成立南湖革命紀念館,同時復原當年開會的游船。
“工作人員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后,精心制作了一隻紅船模型,請負責中共一大會務工作的王會悟把關。聽取意見后,他們又做了一隻船模寄往北京,請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審定,最終確定了紅船的外觀和內飾。”南湖革命紀念館館長張憲義介紹。
1959年10月1日,仿制紅船正式下水,停泊在湖心島煙雨樓東南岸水面。
這是一艘中型的單夾弄絲網船,全長約16米,最寬處有3米。船頭平闊,船身分為前艙、中艙、房艙和后艙,以左邊的一條通道貫通。中共一大就在原船的中艙舉行。后艙跟中艙隔著一個房艙,以保証隱蔽。船艙用櫸木、楮木等硬木材料制成,艙底用框狀木板鋪平。船后有一小拖梢船,過去為船家進城購物、接送客人之用。
1964年4月,董必武重訪南湖,登上中共一大紀念船,仔細察看船艙內外后說:“這隻船,我回憶是造得對的,造得成功的。”
如今,這艘紀念船在南湖上已歷經60多個春秋,見証了中國共產黨帶領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
到處皆聞殷殷雷
南湖革命紀念館館藏文物4萬多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件(套)。紀念館專門成立了革命文物征集小組,在全國范圍內搜尋文物。
“這是20世紀20年代上海群益書社發行出版的《新青年》合訂本(第一卷至第七卷),2015年入藏我館,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南湖革命紀念館資料部主任陳莉說。
20世紀初的中國,山河破碎,有識之士苦苦尋覓救國之路。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次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號時改名為《新青年》。《新青年》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成為宣傳馬列主義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陣地。
自1915年9月創刊至1926年7月終刊,《新青年》共出版9卷54號。南湖革命紀念館收藏的這套合訂本共8冊,匯集了《新青年》第一卷至第七卷的內容,其中第七卷為上下兩冊。封面統一印有“新青年”綠色大字,上下裝飾著綠色花邊,扉頁豎排印制雜志名稱、卷號和印刷單位。透過泛黃書頁上鏗鏘有力的文字,還能感受到百年前那些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並為之奮斗的青年人熱血激昂。
李達著《社會學大綱》、何叔衡用過的牛皮旅行包、陳潭秋簽發的借谷証……南湖革命紀念館收藏了多件與中共一大代表有關的文物。
“筆耕堂書店1937年5月出版的《社會學大綱》,是中共一大代表、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的代表作。”陳莉介紹,當時國民黨出台了一系列法令細則,禁止宣傳共產主義。李達冒著被逮捕和殺害的危險,以夫人王會悟的筆名“王嘯鷗”在上海英租界注冊了筆耕堂書店。他們自己出錢、自己買紙,找人代為印刷,出版了大量馬克思主義著作。
《社會學大綱》包括5篇12章共42萬字,在1937年至1939年間共印行4版。為應對當局檢查,李達對書中敏感詞匯進行加工處理,並取了一個隱晦的書名。正式出版之后,王會悟想盡辦法把書寄到延安。毛澤東收到書后說:“這是一本好書,這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列主義的哲學教科書。”他把這本書讀了10遍,並在書上寫了3000多字的批注。
“煙雨樓台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這是 1963年12月董必武為中共一大南湖會址題寫的楹聯,如今懸挂於煙雨樓廳堂內。
中共一大結束后,代表們把革命的火種帶向全國各地。一隻破舊的旅行包,陪伴著何叔衡從湖南寧鄉走向蘇維埃,見証了他勤儉朴素的革命生涯。兩張1934年簽發的借谷証,反映了時任中華蘇維埃糧食部長陳潭秋不畏艱難、依靠群眾的工作作風,記錄了紅軍和蘇區人民深厚的魚水情。
館內還藏有一塊長約2米的水族床幔,白色布面上,用絲線繡著蝴蝶、花卉等圖案。這是紀念館工作人員2007年到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家鄉貴州荔波征集來的文物,也是館內唯一的少數民族飾品。
“鄧恩銘是13名中共一大代表中,唯一來自祖國西部山區的,也是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這件床幔反映了他的水族身份。”陳莉介紹,蝴蝶是水族人世代相傳的民族圖騰,在他們的衣服、床幔、圍腰上隨處可見蝴蝶圖案。鄧恩銘16歲時從貴州荔波來到山東濟南,在求學期間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思想。1921年7月,年僅20歲的鄧恩銘和王盡美代表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赴上海參加中共一大。回到山東后,鄧恩銘等人組建了中國共產黨山東區支部,積極開展革命活動。1931年,鄧恩銘在濟南緯八路刑場英勇就義,臨刑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紅船精神永流傳
一船紅中國,萬眾跟黨走。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把“紅船精神”的主要內涵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南湖革命紀念館就是要用生動多樣的展覽語言,講好革命故事,講好紅船精神。”張憲義說。
紀念館內,筆者看到不少頗具感染力的油畫和雕塑作品,一幅名為《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的大型油畫格外引人注目。“這是2009年我們邀請著名油畫家、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獲得者陳堅專門為我館繪制的。”張憲義說,為貼近史實,陳堅查閱了大量黨史方面的資料。紀念館工作人員多次與陳堅溝通,反復推敲畫面布局、人物形象乃至整幅畫所渲染的氣氛,經過不計其數的修改才確定終稿。
2018年,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船精神展示廳”向公眾開放。展覽分為“紅船精神與初心使命”“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紅船精神的時代價值”四部分,展出圖片、圖表210余幅,實物展品65件,系統闡述了紅船精神的“起航、凝聚、升華”。
“我們還舉辦了‘紅船精神萬裡行’大型圖片展,讓紅船精神走出嘉興、走向全國。”張憲義說,最近,南湖革命紀念館啟動了“百年航程 紅船初心——中國革命精神大聯展”,採用“請展”和“送展”結合的方式,與省內外紀念館、部隊、學校等聯合舉辦展覽活動,取得良好反響。
“去年我們策劃推出了20期‘革命文物裡的初心故事’,這一系列短視頻在官微發布后收獲了很多點贊。”張憲義介紹,今年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升,上線“百年航程裡的初心故事”,努力打造“沒有圍牆的紀念館”。
去年底,南湖革命紀念館組建了一支16人的“紅船講解員小分隊”,走進企業、社區、學校、軍營、農村,以講微黨課、演情景劇等形式,向大眾傳播紅船精神。“小分隊”原創的情景劇《聽王會悟講一大故事》今年將搬進紀念館內,由講解員扮演的“王會悟”向觀眾講述“親歷”的中共一大故事,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建黨百年,我們站在中國共產黨人偉大航程的起點,必須創新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船精神永放光芒。”張憲義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