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區建大數據系統,與社保、稅務、水務、銀行等部門共享信息
欠薪預警來幫忙 工資支付有保障(一線探民生)
核心閱讀
如何有效預防欠薪事件的發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探索運行欠薪預警系統,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對全區企業日常經營數據進行分析研判。一旦發現異常,系統立即預警,社保部門第一時間核實、處置。同時,加強線下監管力度,網格員同步巡查,發現隱患及時上報。線上線下配合,協同治理欠薪。
近兩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研發運行欠薪預警體系,總體預警成功率為81%,實現了欠薪治理從“到處救火”向“日常防火”的轉變,在維護農民工切身利益的同時,更提升了監管效率、節約了管理成本。這套預警系統的運行情況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大數據預警——
精准篩查隱患企業
針對近年來企業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余杭區人社局最近開展的一項調查發現:少部分企業資金鏈風險較高,部分在建項目更傾向於採取發放部分生活費等方式減少用工成本,易產生工資拖欠的情況。與此同時,平台經濟、分享經濟等新業態的出現,也帶來新的欠薪難題。
“當前欠薪呈現的新特點值得重點關注。”余杭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走到欠薪這步,肯定是有先兆的,並非不可預測。與其欠薪事件發生后再去‘救火’,不如將工作做在前面,加大欠薪預警,將欠薪事件消滅在萌芽階段。”
如何預測企業將會欠薪?“比如,企業開始拖欠水電費了,說明企業資金流出現問題,就極有可能欠薪。”余杭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大隊長沈良解釋。
2018年末,余杭區在浙江省欠薪聯合預警指揮平台基礎上,結合實際開展本地化升級,預先將全區26萬余家市場經營主體和600余個在建工程項目進行數據匯集,並與社保、稅務、水務等欠費信息進行分析匹配,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為抓手,對轄區企業日常數據進行分析研判。一旦發現異常會立即發出預警,社保部門即可介入核實、處置。
2020年12月初,余杭區欠薪預警系統平台就發出一則消息:東湖街道的一家公司拖欠了水電費和稅費。收到預警后,東湖街道勞動保障監察中隊立刻趕赴現場核查,發現該項目確實存在這種現象,隨后介入處置。廠區內,見到監察中隊的人來檢查,一些工人感到奇怪:“這幾天確實聽說工資要緩發,我們還沒有向政府反映呢,政府就主動上門檢查了。”
為規范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欠薪預警系統還與余杭區建筑市場信用網監督管理平台進行對接,依托省欠薪預警平台與浙江省工資支付監管平台對接,將在建工程農民工工資專戶信息接入欠薪預警系統。由此,在建工程農民工工資的支付情況,預警系統也實時掌握了。
“以前也有監管,但主要是對企業賬戶總體異常信息的監管。而今我們已擴展到可查看每一位務工人員工資支付信息。”沈良介紹,目前,系統已接入該區內43家銀行的713個建設工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專戶信息。從監控內容精准度來看,余杭區已在全省率先實現從監管賬戶總體異常信息,到可查看每個在建工程的每一位農民工工資,包括農民工姓名、月工資金額、發放月份等支付信息,有效識別農民工工資是否按月足額支付。
根據這一系統,2018年以來,余杭區運用欠薪預警系統成功督促17家單位,為208名工人支付工資共216.53萬元。
線下監察跟上——
協同監管效率更高
欠薪預警系統做到精准排查后,線下監察工作也由“地毯式搜索”轉向“定點檢查”。許多檢查人員感嘆:排查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時,還節省了大量人力。
“近年來,各地的街道企業多、在建項目也多。2017年,余杭區有工地數313個。到2019年,余杭區工地數已增加至655個,用工數量倍增。與之相比,勞動保障監察人手總是不夠。如果還是靠以前逐個走訪,根本做不到檢查全覆蓋。”余杭區人力社保局勞動關系科副科長江孝久介紹。
而今,有了欠薪預警系統的幫忙,勞保監察人員可以按圖索驥,做到有的放矢。
“當然,大數據排查並不能做到萬無一失,全部依賴大數據也不現實。”江孝久說。為此,余杭區採用“網格化監控”方式,同步加強了區內各村、社區的網格員日常巡邏,並將欠薪預警系統連接“網格通”手機應用軟件。網格員在排查中發現隱患,即可在“隱患上報”模塊立時反饋,欠薪預警系統也會在第一時間關聯鎮街,實現對小微企業的精准監控。
當下,在欠薪預警系統的協助下,余杭區進一步抓實監察值班、投訴受理、處置反饋、案件移送“一個過程”聯動處置機制,加強與公檢法等司法機關的聯動,實施欠薪失信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
“實際中還有一些企業,鐵了心想欠薪。我們去核查,他們各種搪塞推諉,拒不執行。”江孝久介紹了一則案例:數月前,余杭區的曾某在未取得營業執照的前提下,在區內開設服裝加工廠,在此期間拖欠14名職工勞動報酬11萬余元,經余杭區人社局責令整改后仍採用拒接電話、逃匿等方式拒絕支付。
對這種明知故犯的企業,該怎麼處理?余杭區將其列入“黑名單”,實時推送至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加大失信企業違法成本,使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對違法的懲戒,欠薪預警系統也發揮了大作用。系統匯集了多部門數據,尤其是住建、交通、林水等工程建設領域行業主管部門數據,各部門信息壁壘被打破,使得辦理聯合懲戒的耗時縮短20%以上。
經過部門聯動,14名服裝廠職工的工資順利到賬。而曾某因犯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
系統運行兩年——
欠薪案件下降明顯
欠薪預警系統運行兩年來,實際效果如何?
據余杭區人社局統計,在2017年,全區有工地數313個,當年發生的欠薪相關的“信訪+立案”2054件。至2019年,余杭區工地數已增加至655個,用工數量倍增,但當年發生的欠薪相關的“信訪+立案”1425件,同比下降明顯。2018年至今,余杭區已成功預警2741件欠薪隱患,總體預警成功率為81%。
“余杭區欠薪預警系統的建設,為直擊欠薪頑疾提供了良好的模式范本。”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毛祥根說,“欠薪預警機制將線上預警與線下治理相結合,末端處理與前端治理相結合,可有效地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避免農民工財產損失的同時,極大節約社會資源,可謂一舉多得。”
提前預警欠薪隱患,已經在浙江全省得到實踐。截至2020年末,浙江省欠薪預警系統平台已與市場監管、建設、交通運輸等14個部門協同對接數據451項,協同欠薪預警信息數據9975萬條,觸發預警6912條,已辦結6872條。接下來,浙江省還將重點強化數字賦能,進一步精准預警,切實保障好農民工合法權益。
延伸閱讀
工資類違法案件連續下降
寧夏為勞動者追討欠薪2.5億元
本報銀川1月17日電 (記者劉峰)記者日前從寧夏回族自治區人社廳獲悉:2018年以來,寧夏全區查處工資類違法案件數量連續大幅下降。3年來,自治區各級勞動監察部門共為2.2萬名勞動者追討欠薪2.5億元,其中涉及農民工1.65萬人。
為從源頭治理欠薪問題,讓勞動者投訴有門路、維權有保障,寧夏建立欠薪網絡輿情監測協查機制,加大日常巡視檢查和重點項目檢查督查。通過欠薪隱患問題線索動態管理電子工作台賬、部門牽頭包案督辦、重點項目監控預警、暫緩工資保証金收繳等措施,推動各成員單位通力協作,對各類在建工程項目及已竣工但仍存在欠薪的工程項目進行全面“體檢”,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等相關違法犯罪行為。
2018年以來,寧夏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主動檢查各類用人單位28813戶,涉及勞動者55萬人,督促用人單位補簽勞動合同。受理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6712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48件,公布41起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列入欠薪“黑名單”企業7家。
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
陝西確保農民工工資足額支付
本報西安1月17日電 (記者原韜雄)近日,記者從陝西省人社廳獲悉:2020年11月10日至2021年春節前,陝西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確保農民工工資足額支付。截至2020年12月底,共檢查用工單位2563戶,為1.07萬人追回工資報酬2.21億元。
記者了解到,本次冬季專項行動聚焦涉及脫貧攻堅的民生建設工程,以招用農民工較多的工程建設領域、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及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為重點,對根治欠薪法律法規政策貫徹落實情況進行集中排查處置。努力做到“兩清零”目標,即2020年發生的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國企項目以及各類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在2020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欠薪案件在2021年春節前動態清零。
本次冬季專項行動重點對用人單位依法按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前期排查發現的欠薪隱患化解處置、工程建設領域落實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等情況,進行排查。對欠薪違法行為依法依規實施信用懲戒,對根治欠薪工作失職失責行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8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