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問題找辦法(一線行走)
需求在哪,服務就要跟到哪,在最細小的“方格”內磨礪“繡花”功夫
不久前在河口區銀河公園巡查走訪,我又被燒烤攤主小陳拉住,一個勁兒請我坐下喝口水,歇一歇。
每次碰到,小陳都是熱情招呼,不斷表達感謝。可一年前,他還是屢被投訴的“油煙污染”大戶。
此前,銀河公園附近無序擺攤佔道問題非常突出。油煙污染、噪音擾民、交通不便,市民頗有怨言。可走訪調查后,我們發現,這裡的商販大多來自周邊鄉鎮,其中不乏下崗工人、困難群眾。他們雖知擺攤影響市容,但也很無奈:“這裡人流量大,不在這還能去哪兒?”
攤販無序經營,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難點。一面是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不容破壞,一面是困難群眾的民生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平衡?這考驗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流動攤販的經營時間較為固定,能不能把他們集中在一起,設置便民疏導點?”在河口區疏導規劃座談會上,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崔建華首先發出倡議。“攤販扎堆后問題不是更集中暴露了嗎?投訴也勢必增多。”河安社區相關負責人提出異議。
出現分歧,就先問計於民。通過走訪調查發現,不少市民支持設置便民疏導點,“這樣不僅方便群眾生活,也有利於統一規范管理。”
有了民意基礎,我們先后在鳴翠湖市民廣場、河安社區等17處場地規劃設置了一批便民疏導點,設置公示牌,明確經營時間、擺放標准、衛生要求等。
便民疏導點推出后,銀河公園東側的商販每天按時出攤,秩序井然,小陳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攤點提升了檔次,顧客比以前多了,而且再也不用東躲西藏了。”
“化堵為疏”,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但如何形成長效機制?我們又充分利用攝像頭,再聯合街道辦事處、社區、廣場管理處等單位參與管理,激發各方參與治理的活力,形成相互監督、文明經營的良性循環。
城市治理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關於人的問題。群眾的需求在哪,我們的服務就要跟到哪,常懷為民之心,迎著問題找辦法,就能設法在社會治理中找到各方利益平衡點﹔通過在最細小的“方格”內磨礪“繡花”功夫,將服務落細落實,更精准對接群眾的切身需求,最終獲得多贏的效果。
(作者為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干部)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8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