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

嫦娥五號 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權威發布)

本報記者  馮  華
2020年12月18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國新辦17日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志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

嫦娥五號任務標志我國具備地月往返能力

11月24日長征五號准時並成功發射,之后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17日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現在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23天的時間內,嫦娥五號完成了一次對接、六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五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准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批准立項以來,聚焦“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條龍”攻關攻堅,“一盤棋”協同推進,“一體化”迭代提升,實現了“六戰六捷”。探月工程匯聚全國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

在嫦娥五號任務實施中,我國與歐空局、阿根廷、納米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測控領域協同合作,邀請多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官員到文昌現場觀摩發射,一些國家領導人、航天機構和部分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很多國際同行和友人,都以不同方式表示祝賀和贊譽,期待進一步合作。后續我國將依據月球樣品及數據管理辦法,廣泛征集合作方案,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科學研究,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

探月工程系統帶動我國航天科技整體發展

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表示,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嫦娥五號任務,和前期任務相比技術跨度較大。前期是在月球上巡視勘察,這次是採樣返回。為了可靠地實施嫦娥五號任務,要突破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碰到的新技術,實現在月球上可靠地採樣,把樣品可靠地封裝到真空容器中,在月球上進行轉移,轉移到自身的返回系統中,整個過程和之前相比都是新的,都是有創新性的。

另外,從月球上採集的樣品返回地球,必須要在月球上升,也就是月面點火起飛,這對我國航天發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前所未有的。

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和地球軌道也有很大不同。目標較小,月球較遠,要求的自主能力就比較強,同時測控手段和支撐條件也有限,因此交會對接是要克服的難點,也是創新點。

從月球軌道回來,再入大氣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這和以前的載人航天和再入任務比,速度快了很多,帶來的熱的影響、控制能力的影響、精度影響都很大,也需要重要突破。

胡浩表示,“五個首次”是這次嫦娥五號任務所面臨的新挑戰。實際上,對整個工程來講,還不止這五個方面。為了帶動航天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提升整體技術空間能力,設計了整個一套工程體系﹔首次使用長征五號作為發射平台,帶動了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建立深空測控網,使深空測控能夠達到全球布局,支撐整個任務完成。探月工程系統地帶動了我國航天科技的整體發展。

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明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吳艷華介紹了我國在“十四五”乃至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航天將實施的重大工程任務。

圍繞月球探測主題,基本規劃確定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將進一步優化論証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吳艷華表示,將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証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証核心技術。

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已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按照預定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此外,還規劃了3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以及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此外,在載人航天領域,吳艷華透露,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明年、后年計劃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在運載火箭方面,將充分利用長征五號、六號、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完善無毒無污染新型火箭序列,保証新一代運載火箭能夠形成序列化,滿足各種軌道、各種重量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同時對於重型運載火箭的研制,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的迭代優化論証。

吳艷華還表示,“十四五”時期要繼續大力發展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廣泛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強大的支撐保障能力。同時,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還將為大眾生產生活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8日 02 版)

(責編:梁秋坪、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