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裡話小康 村美人富精神足
2020年10月14日08:26 來源:人民網
鳥瞰“小康村”。高亞永 攝
余暉映稻田,炊煙罩人家,彩屋環金樹,歡歌暖人心……這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小康村”日落時的景象。若你也駐足在此,定會被此情此景所陶醉。
寬敞的道路、明亮的房屋、清新的空氣,“小康村”裡走一圈,便能悠然自得。
許萬秀家中庭院裡堆放著果蔬。王欲然 攝
許萬秀一家已在此生活多年,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收成連年好,收入節節高,庭院裡堆放的果蔬,顯露著富足。“我兒子這兩天在市裡考公務員,好日子又有了新盼頭。”
村美人富,就是“小康村”的現實寫照。但回憶起“小康村”的得名,共青團農場四連黨支部副書記侯全民卻有些慚愧。
“雖然取名為‘小康村’,但當時的環境、生活方式,離小康還差得遠呢。”侯全民說道,村裡農機戶居多,機械亂停亂放,破壞了道路也影響了村容。垃圾污水隨意傾倒,村民們都說,“小康村”臟亂差的環境一點都不小康。
要為“小康村”正名,就要先改善環境!
2009年起,“小康村”支部下決心、花力氣,整治人居環境。借助兵團連隊穿衣戴帽工程,“小康村”88戶村民的房屋換上了彩鋼屋頂和保溫外牆。修建大型農機停放點、翻修路面、集中排污、戶廁改革、植樹綠化……一系列整治措施相繼落實。
一時間,“小康村”裡環境治理成為新風尚。村民們爭先收拾起屋前屋后,美化庭院、翻修房子,誰最勤快、誰家最干淨,就有機會登上“光榮榜”,接受全村表揚。
眼瞅著村裡環境越來越美,村民的心氣兒也越來越足。在村“兩委”的帶領下,這股勁兒被引入到增產創收中。“用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為棉花播種定位、劃界,用無人機植保,這樣的方式不多見吧?”侯全民賣了個關子。
“北斗”種田可以精准地規劃好播種交界行,避免土地浪費、阻礙機械化操作的問題,同時還可實現“一穴一粒”的精量點播技術,提高棉花出苗率。無人機植保降低了人力成本,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出現“用人荒”現象時,科技幫了大忙。
有了現代科技的加持,再加上農業機械化的底子,“小康村”主打的棉花產業如虎添翼。“今年我們的棉花每畝就增產40公斤,增收280元。”侯全民驕傲地說,村裡的農機戶看到了實在地收益,紛紛趕來學習,爭取早些掌握技能。
村民腰包鼓了,但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沒停歇。因為他們知道,變得更好就是“小康村”的真諦。這不,侯全民又帶著村民忙活起了農家樂、垂釣園、採摘園、文化廣場。“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又啟發了我們。鼓了錢袋子,還得鼓腦袋子,興建文化廣場就是想提高村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責編:彭心韞、鄧志慧)